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切实增强调研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稿换稿 】  作者:赵明波   发布:2016年06月29日   阅读:

调查研究历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走基层、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科学议事的重要基础,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人大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底。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就个人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工作谈点认识和体会:

调研目的贵在“促”。调查研究如果与促进工作脱离,调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确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意义,把调研的目标任务定位于促进决策部署的及时、正确实施,促进某些突出矛盾、困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扎实开展,这样调研工作才富有本源和内在动力。

调查研究贵在“研”。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分析问题,研究是调查工作的持续和深入。要善于从调查获取的众多表象事例中,分门别类,提炼总结出某些共性和个性的特点及规律,力争透过现象厘清事物的本质。必须改变重调查、轻研究的现象,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深入研究思考,想金点子,出好主意,实现对工作的“窥一斑而见全豹”。

调研题目贵在“小”。 应秉持“小题目、大文章”的理念,把调研的题目拟的灵巧而精实。笔者认为,大凡好文章,题目不在大;大凡题目大,作好文章难。调研题目一旦过于宏观、过于空泛,势必会造成“天马行空”、难以驾驭的情况。题目越倾向微观、具体,调研就越能够多见事、易见效。要善于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从表入里,着力挖掘、拓展调研“富矿”。

研究立意贵在“新”。研究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发挥自身经验优势,汲取现有已被公认成熟的理论知识营养进行创意的过程。从萌发和确立所研究某个问题开始,就应牢固树立和强化创造创新意识,力求独辟蹊径,敢于说新话,防止一味地沿着他人踩出的脚印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尤其是对于程序化、模式化较突出的人大工作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好的立意、创意需要有破除陈规的勇气,独具慧眼去择定剖析问题的角度,把切入点选准了,突破惯性思维模式的能量就必将加倍释放出来,调研的新意就会水到渠成。

研究素材贵在“积”。很多内容丰富、分量较重、令人称道的调研成果,都是源自于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无论是躬身掘进,还是间接利用,都要求研究者坚持做有心人,时刻提醒自己处处留意皆学问,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使自己所经常关注、所研究领域的精华素材积少成多,进而为精细加工、厚积薄发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方式贵在“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调研,与灵活调研方式方法并不冲突。以一般的、传统的观念理解调研,似乎凡事均应带车、带人亲临现场接触,否则就是没有深入实际。然而,在现阶段办公条件信息化、电子化程度较高的态势下,调研的方式也可因地因事因时制宜,区别不同对象,改进方式方法,如对重大、重点问题可提前拟定提纲,组织力量亲赴调研,直面倾听各种意见和呼声;对一般性、常规性问题可委托相关方面和有关人员,有的放矢地提供所需情况,必要时应酌情核实。同时,应注重借助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进行综合调研,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为我所用。让调研方式“活”起来,既是摆脱呆板、机械式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基层、群众负担和降低行政成本的务实选择。

观点表述贵在“准”。观点就是思想火花。表达对某方面工作、某项问题的看法及意见,是研究问题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形式。在全面、详细掌握有关状况的基础上,阐述、发表观点一定要“准”,笔者所说的“准”,主要是指应做到:客观研判、有理有据、分寸适度、鲜明具体。绝对不能出现观点模棱两可、文字表达兜圈子的现象。

调研文章贵在“实”。调研文章的灵魂是要“实” ,如何才能使调研文章“实”起来?关键是要做到实际实在实用。实际,就是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一定要经受得住现实和历史的检验;实在,就是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撰写的文字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和详实具体;实用,就是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各项对策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市、县一级人大常委会,处在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第一线,其履职内容很具体,工作对象很直接。基层人大机关工作者应见微知著,多从微观事项、实际工作的角度进行调研,以加强工作研究为主,同时努力寻求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成果出手贵在“慎”。调研形成的成果,尤其是参与调研组作为执笔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领悟开展调研的意图,积极融合集体的智慧,自己切实做细文字功课,从而在调研成果的形成过程中,既彰显集体的共性,又体现自身的特性。调研要出成果、出大成果和出好成果,就应有打造精品的意识,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杂念,要真正以不耻下问的谦逊态度,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厌其烦地仔细修改、完善,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在认为尚未达到自己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准之前,绝不急于送给领导同志审阅和向有关刊物投稿。自觉养成慎思、慎写、慎呈、慎投的良好习惯,对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调研成果贵在“用”。千辛万苦、千锤百炼获得的调研成果,只有被有关方面、有关人士结合实际加以吸纳运用,才能实现开展调研工作的初衷。我们绝不能为了出所谓的成果而盲目去调研,而应把调研成果是否对现实工作具有指导、借鉴和引导作用,作为衡量调研成果价值高低的标杆。一项调研成果形成之后,不能让其沉寂在纸上,而应采取向有关领导同志送阅、召开座谈会、交流研讨等举措,发挥其功效,使其从跃然纸上到搬上案牍,达到凝聚共识、服务决策、推动工作的目的。

(作者系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互联网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