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谋事之基在于调查研究——学习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一文的体会

以稿换稿 】  作者:牛正田   发布:2016年06月29日   阅读:

习近平在2011年11月16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我认为谋事之基、决策之基、成事之基、都在调研。这就是说调查研究并没有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是我们认识事物,捉住本质,把握规律,科学决策,获取胜利之本、之源、之策。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强调的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在今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更应该发扬党的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心,集中民智,以此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一、在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键环节。

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习近平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调查研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就存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给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给调查研究赋予了科学含义,使调查研究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论断,为我们党调查研究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不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观点,还把调查研究引向了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而且把调查研究提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把它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的统一起来,为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都说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强调自主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党经过调查研究而实现的、形成的。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由此可见,调查研究是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特别加强对深化改革中由 于利益关系而产生矛盾问题的调查研究,力求摸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把我们的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形势下,一部分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深,出现了许多模糊思想。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工具发达,各种文字、声像资料丰富,一个电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情况,没必要再耗神费力地下基层,口问笔记地搞调查了;有的领导过分依赖“民主测验”、“问卷调查”,把深入调查“解部麻雀”的方法视为“手工业方式”,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凭转手材料过日子;有的虽然人下去了,但架子放不下,屁股坐不住,搞调查“蜻蜓点水”,与群众之间形成“隔层”,却忽视了做“研究”的下半篇文章,不去作理性思考,搞“半截子工程”。更有甚者,还有的为应付上级检查,带着事先定好的框框找例子,自欺欺人搞假把式,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纯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

我们讲的调查研究,它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项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也是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式,政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都是经过全党深入全面调查研究了解国情和世情的结果。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着眼宏观,体现全局,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对此,必须注重政策性,把上级的政策、规定具体化,把群众创造的经验规范化,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问题;必须重视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多搞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性、预见性的指导性的东西,多搞一些长远作用,而不是只管一时一事的东西;必须富有创造性,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触及问题的实质,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以此促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二、在新形势下要改进过去“老一套”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运用正确方法,使调查研究赋有成效。

习近平在《谈谈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要:“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一些领导干部也比较重视调查研究,但由于方法、方式不当,甚至用“老一套”的方法、方式,所以调查研究收效甚微。追其原因,除其它方面的原因之外,不注重方法、方式创新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要掌握、运用如下方法、方式。

其一,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论告诉我们,领导者的各项决策、意见、方案、规划、措施等等,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源于社会实践和发展变化之中。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到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中去了解实情,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新办法,才能作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正确决策。为此,必须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为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们从事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前进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只能从实际出发,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二,坚持“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总是按其固有的规律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客观事物变化进程,适应形势变化发展,从而创造性地工作。要作全面、公正、客观、历史地分析研究,要有主见,克服片面性。这样才能在调研中获得真知灼见,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调查研究,要抓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种矛盾,各方利益交错在一起。处理得好,就会促进事业的发展;处理得不好,就会延误事业的进程。因此,它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要注意广泛性,避免片面性,另一方面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关系全局的重点问题,或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其三,坚持群众观点,甘当“小学生”。习近平指出:“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战斗在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第一线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智慧及力量源泉。我们只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同群众广交朋友,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意见和反映等等,才能制订出群众所拥护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才能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办实事、办好事办到点子上。为此,要特别注意克服当前在我们一些领导同志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浮在上面靠手机、报表、汇报搞“遥控”调查多,深入基层调研少;当“先生”、“下车伊始”的多,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少;讲求享受、实惠的多,做艰苦工作的少;“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多,脚踏实地,亲自动手,真正解决问题的少。克服上述四种不良的调研态度和作风,不仅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干部思想作风的迫切需要。

其四、要运用典型调查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典型调查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解剖麻雀”,进行典型调查,是我党一贯倡导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这种调查研究方法,是对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了总体的初步的认识之后,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把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中了解调查对象的特性,分析其外部联系和内在的关系,进而找出一般规律,用以指导实践。这种方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进行典型调查,要概括群众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方针政策。调查研究不是目的,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经验是群众创造的,典型在群众中。“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其五、强调实地调查。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亲自下去做调查,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呢?因为对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后都需要主要负责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由领导集体决断,而主要负责人亲自做了调查研究,同大家有着共同的深切感受和体验,就更容易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更容易做出决定”。在调查研究中,要克服兵马未动,通知、电话先到的做法。这种做法利少弊多,既打乱了下面的正常工作秩序,一级陪一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又助长了一些诸如务虚不务实,唯上不唯下等不良风气。我们搞调查研究,应根据实际需要,事前不发通知,不打电话,直接深入生产第一线,从广大群众那里掌握一手材料,只有这样的调查研究才会得到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结论。其次要由层层听汇报为主转向实地调查为主。汇报者并不一定就是实践者。通过层层汇报,一传十,十传百,难免走样,甚至把本来是正确的东西误传为错误的东西。同时,汇报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所辖范围内的好事会添油加醋,越说越好,而对所辖范围内的问题却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层层听汇报,是不可能掌握真实情况的。而直接深入实地调查,既可以准确的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我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还能有效地阻止形式主义,说假话,说空话等不良风气的蔓延。

三、调查研究上升到理性,要不断产生“飞跃”。

调查研究是一件 很艰苦的事情,苦在哪里?主要苦在研究上升理性、产生飞跃上。调查研究要时时注意捕捉信息,时时注意分析情况,时时注意考虑突破口。这“三个时时”的功夫不到家,就飞跃不起来,达不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目的,起不到开阔视野,解决问题的作用。针对当前在调查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出新东西,一个是要善于捕捉闪光点,一次座谈会、一次个别交谈,被调查的同志总要说出许多情况,既有题目之内的,也有题目之外的;既有事先考虑的,也有由感而发的。作为调查者,既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性听人把话讲完,又要注意以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抓住谈话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是一句话,一件不以为然的事情,挖掘进去,往往成为将调查引向纵深的突破点。另一个是要敢于否定和超越自我。有些同志总是跳不出事先预想的框框,遇到这种情况,要顺着别人的思路进入一下,或者是搞点逆向“思维”,或者是把研究的问题变换一下角度,这样很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自我否定一次,认识就深入一步,对自我的否定越彻底,思想上的飞跃就越大。再一个是要在触及矛盾中实现飞跃。调查就是分析解决矛盾。敢于触及那些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发掘难点、提示问题的实质,才能真正抓住规律。为此,要注意防止习惯于搞“无三不成章”,过分追求逻辑形式,把许多好东西变了样;防止瞻前顾后,怕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怕引起有的领导不高兴,使群众的呼声该反映的没反映;防止主观臆断,以个人顺眼不顺眼来判断是非,简单地用对与错、提倡反对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另外还有根本的一点,就是注意用我们党发展了的理论,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分析问题,这是我们实现认识飞跃的根本保证。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在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志调查研究的自觉性还不够高,因此产生“飞跃”便无从谈起。有的对调查研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往往因工作忙而挤掉,缺乏经常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的表层调查研究多,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不出科学的结论;有的凭主观意志裁剪现实,不是“全面、反复、比较”,而是实用主义,拿着观点找例子,先入为主,按图索赔,合意的就实行拿来主义,不合意的就闭眼绕开,甚至不惜扭曲客观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把调查研究当作为我所用的工具;如此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一些同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以及工作作风的漂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产生“飞跃”?

其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干过,在实践中摸索。这就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产生“飞跃”。如果我们不能够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就会脱离实际,搞形而上学,就违背了辩证法。那么,什么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呢?就是以科学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告诉我们,搞调查研究,必须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执政要务和“十二五”规划为中心,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调查研究的新情况,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实际,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

其二,调查研究,要注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见、要求和反映,交织混杂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调查研究中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在广泛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要进行周密地、科学地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抓住木质,找出内在规律,上升到理性,作出正确决策。习近平指出:“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是很有道理的。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查程序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有的要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学习新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讲话,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精神力量变成加快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

其三,坚持“精神变物质”的观点。对调查研究的成果要注重运用,在运用中产生“飞跃”。调查研究成果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必须十分珍惜,重视使用,充分发挥它在领导决策,指导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和社会效益。各级领导同志要强化运用调查研究成果的意识,主动抓好转化运用于工作。当前在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基层领导干部的调研成果见效难。即难于进入领导决策层,产生不了“决策效应”;难以变为直接、自觉的行为,产生不了“社会效应”。究其原因,一是调研、决策、实施三环脱节,往往是个别决策者不调研,调研者不决策,实施者不知情;二是对调研成果的质量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对调研成果好坏的评价,随意性很大;三是一些领导者自恃“领导高明”,自以为是,瞧不起基层领导干部搞出来的调研成果,把它“束之高阁”,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从上到下,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切实解决“调研效应”问题,使各级基层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成果发挥作用。为此,要做到调研、决策、实施三结合,决策者要亲自搞调研,尽量不假手于人;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非决策的调研者直接参与决策或积极推动决策者正确决策。一旦形成决策意见,就要广泛宣传,使之变成决策者实施的自觉行动,以产生“社会效应”。四是讲究科学性,坚持客观性,反对主观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反对片面性,要善于跳出问题看问题的局限性,要站在全局上看问题,对好的典型,既看现状又看发展,对于出现的问题,既要看客观因素,又要看主观因素,不能只强调一方面,不讲另一方面;坚持系统性,反对孤立性,我们必须善于从社会和系统的大背景上看待出现的人和事,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调查对象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其他事物的联系,这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坚持创造性,反对墨守成规,我们在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时,要自觉地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鼓励创造性,反对生搬硬套原则,以本本限制新事物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产生新的飞跃,从而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作者为中共西华县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