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谈谈写领导讲话稿的语言与用法禁忌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8年11月12日   阅读:

有人讲,领导讲话的语言既区别于正式书面文件,又区别于一般的口头随意交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研究“领导讲话”这样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特点,然后,还要探讨怎样出“新”,怎样求“美”。

一、领导讲话的语言

(一)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

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我想,所谓基本特点,就是起码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合格”的要求,而不是“优秀”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它概括为两“通”一“短”。

两“通”是:

1、通俗。讲话信息是靠人的听觉而传送的,所以,一定能让听讲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够听明白。

2、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不要用那些虽然字面上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

一“短”,即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讲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面材料阅读还可以,听起来就容易连不上、听不清,还容易使人生厌。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以上的特点:他的讲话语言可以说是“领导讲话体”的典范语言。如1942年关于《反对党八股》的讲话中的一段: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11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

写讲话要能够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写边读,或默读或出声读,这样来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

关于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

一是说领导讲话语言应当“口语化”。说领导讲话要多采用口语,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化"。什么是“化”?毛主席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讲话语言要通俗,要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有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对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周密、严谨。

二是说领导讲话要慎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被后者接受优秀的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运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半文半白”。上面列举的毛主席《反对党八股》中的一段话,其中的“已属害人不浅”,就是“半文半白”。在讲话中适当用一些文言及半文半白之言,可以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问题不在于“半文半白”,而在于用得适当不适当,用在这里别人能否听得懂。总之,作为对领导讲话语言基本特点表述的补充,我还想提这样两句话:要通俗易懂,但不要“口语化”;要有文采,但不要“文章化”。

(二)领导讲话语言的“新意”

这一段讲“新”和下一段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话语言提出一些比较高的要求,在解决“合格”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优秀”的问题。

我们听领导讲话,总希望有一些“新意”,不愿意总听“老生常谈”、“老一套”、“老重复”,更讨厌“陈词滥调”。领导讲话的“新意”,包括主题的新意、观点的新意、结构的新意,但落脚点是语言的新意。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主题、观点的物质承担者。讲话内容的新意,要通过语言这一形式来传递、来感受、来领悟。所以,讲话语言的“出新”是很重要的。怎样“出新”? 可以找出这样几种途径:

1、转换论述方式。这在写领导讲话中是要经常运用的。因为领导讲话的一个普遍性现象是承上启下,往往是上级开了一个什么会,上级领导讲了什么话,下级也要开个类似的会,下级领导也要讲类似的话,这样,就必须要避免“下抄上”、“如法炮制”的问题。这就很需要在论述与上级领导讲的同一问题时,转换一下论述的方式,如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199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打击走私工作会议,省委领导同志要出面讲话。关于打击走私的意义,中央好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再一般地讲很难摆脱“照抄”之嫌,很难讲出新意。这位领导同志在讲意义时是这样讲的:

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

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拉开几条,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如省委一位同志1994年1月在一次讲话中,讲到一些职能部门转变职能不快,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深,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

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

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那里横行霸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仗权谋私。

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而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

3、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工作上不满足于总提一般性的要求,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而这种新要求本身就是新语言。如省委一位领导同志,1993年6月在×××市处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该市提出了建设“四最”标准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即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发育最全、高科技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并分别对“四最”作了解释说明。还对该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全心全意搞好“三个服务”的要求,即全心全意为对外开放服务、全心全意为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全心全意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服务。这些,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新意。

4、采用修辞方式。即在讲话中适当采用比喻、借代、排比、对偶、幽默、警句等修辞方式,也会达到“出新”的效果。如省委一位领导同志1994年1月在一次会议上分析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时,把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分为10种类型:

一是一般化的领导,安于现状,不动脑筋,工作平塌塌,无特色、无突破,无创新。

二是原则式的领导,习惯讲大道理、大原则、大概念,研究问题缺乏深入透彻的分析,指导工作缺乏真知灼见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坐等式的领导,凡事都等上级指示,上面怎么说,自己怎么干,不调查,不研究,没有自己的主张,工作说过就完了,不主动抓落实和解决问题。

四是推拖式的领导,本来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却上推下卸,左塞右搡;工作上不去或出了问题,一味地找借口,拉客观,推上怨下。

五是软弱型的领导,尽图好人,只保选票,不敢碰硬,不敢负责、不敢正视矛盾,不敢解决棘手问题。

六是外行式的领导,形势发生了变化,不主动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本事,还是凭着老经验、老主张、老办法办事,还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七是形式化的领导,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追求“哄动”效应,写文章、编经验,只顾吹嘘自己,不顾实际效果。

八是事务性的领导,整天忙于迎来送往,陪会陪餐、奠基剪彩,到处念稿,精力耗费不少,工作不得要领。

九是糊弄式领导,为了装饰门面、应付上边,不惜讲空话、说假话、做假账、报假绩,遇事当面拍胸脯,实际不兑现。

十是钻营式的领导,热衷于拉关系、跑门子,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甚至公开伸手要官、要权。

这段话,既有排比、对偶,又有比喻、借代,就显得很有新意。

5、组合、创造新的语汇。如省委一位领导同志1993年2月在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强农”、“富农”、“护农”、“活农”和“支农”五项要求,其中除“支农”是老话外,其他四个都是新的语汇。讲话中并分别作了解释,提出,强农就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富农就是帮助农民实现富裕,护农就是保护农民利益,活农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村经济。这样,使这个讲话很有新意,并为人们所接受。

组合、创造新的语汇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出之有理,出之自然,不能生造那些半通不通,使别人似懂非懂、受之勉强的所谓“语汇”。

(三)领导讲话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内涵美的物质依托。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战斗力。关于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举出许多,如明快美、文雅美、简约美、整齐美、抑扬美、参差美、雄浑美、连贯美等等。

这里着重讲一下后几个。

1、整齐美。这是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的一种美,它包括语言排列和句式的整齐一致,语句的对称、均衡、和谐等。如毛泽东同志1937年《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总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很典型地表现了整齐美。我省许多领导干部在讲话中也经常学习运用这种表述方式,如省委一位领导同志1993年6月所作的关于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篇讲话,讲的三个观点分别是:思想要正过来;政策要活起来;发展要热起来。三句话的结构相同,并且都落到“来”字上,也达到了整齐、和谐之美。省委一位领导同志1990年6月所作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讲话,三个观点分别是:要长期抓在手上;要抓到点子上;要抓到领导干部自己身上。其中在讲“要长期抓在手上”的意义时,又讲了三个小观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改革和建设发展的需要。这样讲,给人以整齐、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能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抑扬美。这是解决讲话的声音问题的。汉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声为“扬”,仄声为“抑”。扬声响亮、高亢,抑声低回、短促。古诗词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文章、讲话也应当讲究平仄。着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这样举例讲过这个问题:“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扬抑。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具有很显着的抑扬之美。如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的一段话。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

前一句是“积满灰尘”,后一句是“灰尘满面”,“面”是仄声,一平一仄,一扬一抑,高低相应,既变化了词句,避免了重复,又实现了抑扬之美。

3、参差美。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不齐,有时也是一种美;在讲话中,长词短词、长句短句间隔罗致,相互照应,同样能够给人以美感。相反,如果都是不长不短的句子不紧不慢地排下去,就显得平淡无味了。如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所作《整顿党的作风》中的一段话:

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在他们掌管一部分事业的时候,就要闹独立性。为了这些,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

再如他1942年关于《反对党八股》的讲话中的一段:

不但文章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也有的,“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象对人不起。总之不看实际情况,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

这两段话,时而有连续几个三字句、四字句,时而又是一两个长句,时而正面叙述,时而提问、反问,长短结合错落有致,确能使人感受到“参差之美”。

4、雄浑美。即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如毛泽东同志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结尾几段: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5、连贯美。即一连贯地重复用某一个词语,频频敲击人们的听觉,使人听着“过瘾”,记得牢固。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几个句子为例: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要打好战,不光要干部齐心,还要战士齐心。

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这种语言方式,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运用的。

二、领导讲话的忌戒

就是说,写领导讲话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在这方面可以讲出许多,主要的可以提这样三条:

(一) 忌“平”

“平”,即平淡,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久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其原因主要是:①缺乏对问题深入的研究,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②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③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二) 忌“空”

“空”,即空话、套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人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对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都没有多大两样。戒“空”,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确有这样的情况: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而仓促上阵动员。起草人员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文秘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同志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起草人员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用材料上下功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忌“长”

“长”,即动辄洋洋万言,罗里罗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开短会、写短文、讲短话。要尽量写得精一些、短一些。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为人民服务》名篇,只有800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1957年在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来源:帮你写公文

【来源:帮你写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