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老领导教我写稿子

以稿换稿 】  作者:成文   发布:2018年07月06日   阅读:

领导就要退休了。前不久,他又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谈一篇稿子的修改问题。这熟悉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领导是我们单位的“二把手”,他的任职经历和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考虑问题特别周全,给人的感觉简直是滴水不漏。领导在我们单位工作了近9年,承蒙其信任和栽培,我一直为他提供文稿服务,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领导对文稿特别是自己的讲话稿十分挑剔,一些写得蛮不错的稿子,到了他手上还是会被打回头。不少同事私底下议论,给他准备稿子,甚至比给“一把手”准备稿子还难。但事实证明,领导的挑剔都是有原因的。回过头来看,他不仅对毛病“挑”得准,而且“挑”得十分在理,被他“挑”出来的,往往不是文字上的毛病,而是政治上的硬伤。

回想起来,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1

头一件,是领导在公开场合讲话,开头语中必定少不了“受某某委托”一句

这个“某某”,当然是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刚开始给领导写稿子的时候,对一把手将要出席的会议,我不会忘记在稿子里写上这句话。但如果是二把手作为主角的会议,有的时候我会省略掉。然而,稿子到了领导手上,他一定会加上这么一句,就算是不写到稿子里,讲话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我注意到这个细节以后,写稿子的时候再也没有漏掉过这句话。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领导对正职的尊重,以及时刻摆正自己位置的态度。这种尊重和态度,在领导身上是表里如一的,无论正职在场不在场都一样。

2

第二件,是领导对他在本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稿提要求

按惯例,这样的会议分3段开:先是一把手讲话,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是二把手作总结讲话。我第一次给领导写总结讲话稿的时候,他特别交代了三点:一是内容聚焦。一个班子,只有一个中心;一个会议,只有一个主题。所以,总结讲话的内容必须高度集中,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一把手的讲话来写,先写大家听了讲话、经过讨论达成了什么共识,再写怎么深化理解、加深认识、抓好落实,其他的东西不要写。二是突出重点。要把笔墨集中在如何抓好一把手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上,就事论事,少讲道理,写得平实一些。三是控制篇幅。篇幅不要太长,按照讲15分钟左右来把握。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配角意识、什么叫“到位不越位”。正职作部署,副职抓落实,这就是“到位”;调子不能高过正职,篇幅不能长过正职,这就是“不越位”。这样的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中,也要自觉地体现在讲话时。

3

第三件,是领导对他在本单位年度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稿提要求

这个会,我们单位每年都开一次,一般放在春节前、开完本系统的工作会之后。开会的时候,都是二把手先全面总结本单位过去一年的工作,一把手再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新一年的工作向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第一次执笔起草总结会上的讲话稿之前,领导提醒我,对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一把手在全系统工作会上已经作了全面总结,再次总结既要一脉相承,又要有些变化。两个会议离得比较近,如果讲的东西大同小异、内容重复,大家不爱听,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具体来说,有三点要求:一是亮点要放大。一把手当时限于讲话的时间,对成绩是粗线条、勾勒式地讲,这次要沿着一把手定下的基调,充分展开来讲,让工作亮点更闪亮。二是落点要找准。对一把手总结过的成绩,要写得细一些,往下落一层,落到人头上。重点是表扬一年来单位里的好人好事,每个处室和直属单位都要点到,表现突出的同志不能遗漏,让大家听了既服气又提气。三是形式要变化。从标题到结构、从语言到文风,都要与一把手讲过的有所不同。语言要活一些,要有人情味,力求能走心,不能像开工作会。

确实,按照这样的要求写出来的讲话稿,开会的时候现场效果特别好。在领导提出的三点要求基础上,我还注意把每一年的讲话稿都写出变化、写出新意。在我们单位工作有年头的同志都说,每一年开总结会之前心里都有些期待,除了想得到表扬,还想听一听与往年相比,这次讲话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这件事里,我学会了写同样内容的稿子,如何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正职的讲话,起着定盘子、定调子的作用。在副职的讲话中,这些是不能变的。但是,在既定的基调之下,副职的讲话可以增加一些动人的音符;在既定的盘子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鲜活的素材。正职讲过的内容,副职不宜照着讲,但应该接着讲、往下讲。

4

第四件,是领导对一份宣布干部任免职的讲话稿提出修改意见

这类稿子一般都有固定模式,首先表明来意,接着宣读任免职文件,然后肯定离任领导的成绩和贡献,介绍接任领导的经历并对其作出评价,最后对该单位干部职工提些希望和要求。

有一次,根据工作需要,省委决定给一家事业单位高配一名党委书记,安排一名上级领导兼任。文件出来以后,主办处室按惯例草拟了宣布这家单位主要领导调整的讲话稿。稿子送审的时候,领导说没写到位,直接发回重写。主办处室写了好几稿,还找到负责文字工作的处室帮忙,可稿子就是通不过。后来找到我头上,说你对领导的意图把得比较准,只能请你出手了。

我琢磨着,干部高配是比较少见的事儿,特殊情况必须特殊对待,所以这个稿子不能按常规的套路写,应该因人而异,尤其要把这件事的特殊性说清楚、把这样做的理由写充分。于是,我打破常规和惯例,在宣读文件之后,用了较多笔墨说明省委作出高配决定的考虑,大的逻辑是“这个行业很重要—这家单位很重要—领导班子很重要—党委书记很重要”,由此带出高配的领导,介绍完他的基本情况并作出评价以后,再把笔墨转到离任的领导身上。稿子送到领导手上,他一看就说:“这样写就对了,这才是我想要的!”

从这件事里,我进一步体会到:写稿子一定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想说但又没想清楚具体该怎么说的话落成文字,以清晰的脉络、到位的语言呈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叫写到点子上。同时,常规并非定规,惯例也有先例,常规和惯例并不是不可以打破的。任何时候,文稿的形式都必须服从于内容表达的需要,有特殊的需要就要有特殊的办法、特别的形式。

5

第五件,是领导对他在本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

这个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每位领导对上级反馈的问题进行认领,对号入座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向和主要措施。我在写稿子的时候,考虑到这位领导是班子里的常务副职,除了对分管工作负责,对单位的所有工作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先认领了他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表明他作为常务,对其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责任,说明没有为一把手当好参谋,主动分忧、认真把关做得不够。

领导看完稿子,对我说:“我对稿子没有其他意见,但有一点必须修改,就是认领分管工作中的问题和所有问题,顺序要调过来,先扛大责任,再领小责任。”

听他这样说,我心里真是由衷地佩服——什么是胸怀?什么是境界?什么是讲政治?这顺序一调,一切不言自明。

从这件事里,我看到了领导主动揽过担责的胸襟,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我写的稿子,尽管在内容上没有缺失,但考虑问题还不够成熟。我的逻辑是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问题,领导的逻辑却是大责任和小责任的问题。思维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思想境界的差距。我们经常说,要“识大体、顾大局”,我的格局还是不够大啊!

在领导身边工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领导对几篇稿子提出的要求和修改意见,看起来不过是加一句话、调个顺序、换种表述形式的问题,但每一点考虑都有深意,每一处点拨都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一条要求都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说得高一些,这是有政治智慧;说得俗一些,就是人情练达。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领导对文稿恰到好处的把握、切中要害的指导,为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

领导是一位智者,更是我的良师。他与我的工作接触,主要是在谈稿子。可他教给我的东西,远远超出了写稿子,让我受益不尽。

【来源:三好公文课】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