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从儒道释中汲取写作的养料

以稿换稿 】  作者:王永鉴   发布:2017年04月30日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全面概括并精辟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构成和作用,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特别是儒家、道家、释家(即佛家)思想,堪称代表。儒家思想较多反映在《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中,道家思想较多反映在《老子》《庄子》《列子》等著作中,释家思想较多反映在《五灯会元》《法句经》《佛所行赞》《续传灯录》等著作中。就机关工作来说,更多的是与文字打交道,我们可以从儒、道、释中汲取治学和写作的养料,从而写出优质的文件和文稿。

广闻博览、专心致志

《论语·子张》中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地读书学习,坚定志向;要恳切地向别人请教,多考虑当前问题和未知事物。《荀子·劝学》中提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读书学习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庄子·养生主》中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所以要珍惜时间,不断求知。《法句经》中提出:“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学到的多、知道的多,能使志向明确,有助于智慧的增长。我们身处机关,为领导、基层和群众服务,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认准方向目标,坚持读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这样才能当好参谋和助手。

打牢基础、循序渐进

《续传灯录》卷三十一中提出:“穿杨箭与惊人句,不是临时学得来。”做事、为学要想成功,必须厚植基础。《列子·仲尼》中提出:“学视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掸钟。”练习目力从观看装运木柴的车子开始,练习听力从聆听撞响的钟声起步。《老子》中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从小苗长起;九层高的楼台,用泥土垒成;千里远的行程,靠一步步走出来。《荀子·劝学》中提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半步一步的积累,就到达不了千里之外;没有涓涓细流的汇集,就形成不了大江大海。有人将写作境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文字关,要掌握用词和造句的方法;第二阶段是逻辑、结构关,要优化思维方法;第三阶段是观点、立意关,要学会提炼和升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们要脚踏实地,要有耐力和毅力,从小稿子到大稿子,从简单稿子到复杂稿子,从单一性稿子到综合性稿子,一步步地来,一篇篇地写,一次次地改。相信经过实践历练,文字能力会大有长进。

深入思考、精益求精

《孟子·告子上》中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大脑的功能就是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会有收获,反之则不会有收获。《庄子·杂篇·渔父》中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所谓真心,就是达到精诚的程度,否则就不能打动别人。《五灯会元》卷二中提出:“夫造章疏,皆用识心,思量分别,有为有作,起心动念,然可造成。”著书立言要经过认真思考和琢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佳作。

谦虚谨慎、不断进取

《老子》中指出:“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识多的人不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而自认为知识渊博的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老子》中指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就不会失败。《论语·子张》中指出:“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都弄懂过去不懂的东西,每月都不忘已经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好学。《佛所行赞》卷三中指出,“慧者能自知”,“精勤求上进”。有智慧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总觉得自身存在不足,便不断地获取知识,追求进步。当今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创新发展的时代,也是各种人才施展抱负、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拓宽眼界、开阔视野,胸怀大局、心系民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

【来源:秘书杂志(微信mishuzazhi)】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