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心灵茶座

心灵茶座

“妥协”是一种境界

以稿换稿 】  作者:谢京辉   发布:2016年07月07日   阅读: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步包含了妥协的意思。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惯性思维是勇往直前、不进则退;很少考虑“退、妥协”。一般人们会认为“退”意味着失败、“妥协”仿佛就是不讲原则,把其视为很失“面子”而不为之。

其实,学会“退和妥协”很重要,如果社会只有“申辩、对立、斗争、革命、决裂”,而缺乏“和解、调和、退让、息争、迁就、让步”,社会势必将充塞着“火药味”。 “退”,就是要有“妥协”的精神,其实“妥协”不是软弱和无能,正如“不计较”并不表示不会计较,只是看透事情本质不值得计较罢了。 妥协精神符合中国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己”的君子之道;《论语》中的“宽则得众”,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妥协”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可以理解为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当然,在大是大非、原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妥协让步的,这是底线,必须守住。置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大部分人的利益不顾是不讲大节大义,也是不仁不义的。国家、民族、群众是大我;个人、小团体是小我。在大我面前,小我必须妥协让步,否则成为国之罪人、民族之败类。而历史上许多伟人为成就大业甘受耻辱:韩信胯下之辱、苏武出使匈奴忍辱负重,华子良装疯卖傻…… 这些案例堪称“妥协”精神的典范,而牺牲个人利益成就伟业,这是利他主义者所具有的博大胸怀。

如果缺少了这种“妥协”精神,有些人只愿利己不愿利他,遇事丝毫不妥协,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其一,在社会上少了谦让,出现“开车抢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等不愿妥协的违反规则、侵占公众利益的行为;其二,在单位里少了和谐,一些人在与同事、上下级、同级之间,为表现自己,凡事喜欢争强好斗,处处占上风,遇事很难商量,搞得各种关系紧张,这些人还很强势能说会道被大家冠以强人;其三,家庭少了亲情,在夫妻、长辈、子女、兄妹之间六亲不认,矛盾升级,对簿公堂。尽管各种表现不同,其实质是少了妥协。而如果社会少了“妥协”精神,人们之间将会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这是不争的事实。

具有“妥协”精神的人,也必须学会宽容;并做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只有“求同存己”,才会“心胸宽阔有气量”,才能容人容物,逢事不斤斤计较。对具有宽容之心的人而言,能够对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让“摩擦系数”减为最少而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其实“妥协”精神是让人放弃点利益和改变点性格,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

具有“妥协”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之博大所在。而人之崇高则是人生难得的境界,也是一种“脱俗”。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多些这种“妥协”精神,少些不和谐无谓争斗的坚持,让人们在这种境界中享受人间的美好。(摘自《组工文萃》)

【来源:文汇报 领导文萃】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