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秘范文>> 工作报告>> 调研调查

调研调查

“五步工作法”掀起茶产业强劲攻势

以稿换稿】【收藏】  作者: 杨馥华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加入会员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县综合应用“五步工作法”,聚焦“一县一业”基本方略,着力打造以“×××”为代表的扶贫支柱性产业,掀起产业扶贫强劲攻势。现有茶园面积14.3万亩,投产9.1万亩。

2018年以来,全年干茶年产量达7150吨,产值3.99亿元。

红茶产量2900吨,综合产值8.7亿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150元/斤;四球古茶1吨,综合产值800万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4000元/斤;白茶2吨,综合产值80万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200元/斤。带动全县茶农7022户实现户均增收4.55万元(其中,贫困户2354户实现户均增收1.41万元)。


引言:×茶起源于2000多年前,始于“福娘红茶”,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芽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品味为一体的布依民族特色产品,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摘要: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县综合应用“五步工作法”,聚焦“一县一业”基本方略,着力打造以“×××”为代表的扶贫支柱性产业,掀起产业扶贫强劲攻势。现有茶园面积14.3万亩,投产9.1万亩。2018年以来,全年干茶年产量达7150吨,产值3.99亿元。红茶产量2900吨,综合产值8.7亿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150元/斤;四球古茶1吨,综合产值800万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4000元/斤;白茶2吨,综合产值80万元,平均市场销售价格200元/斤。带动全县茶农7022户实现户均增收4.55万元(其中,贫困户2354户实现户均增收1.41万元)。

关键词:××× 四球古茶 茶产业 五步工作法

一、背景介绍

##生产茶叶历史悠久,“×××”的前身“福娘红茶”,极富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久远。多年来,茶叶一直是##传统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县把茶产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推进后,产业发展成绩喜人、成效显著。“×××”已跻身“中华文化名茶”,且为中国明星乒乓球队指定用茶。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获得了贵州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中国茶文化之乡、十大魅力茶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黔茶第一春等荣誉,“×××茶”获“2017年贵州省最具营销创意公用品牌”。2018年10月,在##成立了“中国红茶联盟”,并现场发布《中国红茶联盟##宣言》。

近几年,##县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省“五步工作法”指导下,紧紧围绕“一县一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保障措施,促进茶产业稳步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主导产业,注重政策设计

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科学规划布局茶产业基地,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发展,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一是走访调研先行。紧盯##县优势茶产业,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30余人在2019年春节期间到各乡镇(街道)开展走访 110余次,走访贫困户600余户,召开共商会120余次,开展政策宣讲和共商培训120余场次,6080余人参与座谈共商。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前沿攻坚队、村第一书记等,利用春节期间,下沉到村组,开展入户培训动员4500余场(次),真正把我县种茶惠农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勤劳光荣的思想观念,为##县茶产业注入新活力。二是确定方法路径。通过调研走访,汇集问题,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对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将茶产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政策宜传到村到户、责任包保到村到户、面积品种到村到户、技术指导到村到户、春耕物资到村到户、利益链接到村到户”六个到村到户工作措施,全面将茶叶种植工作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组地块,坚持“本地育苗、就近供应”的原则,全力备足茶苗供给,江西坡镇、青山镇、高棉乡等育苗单位。并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真正让茶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三是精心制定方案。制定##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指导全县茶产业发展,出台“×××”茶产业优惠政策,通过奖补扶持政策与资源开发对接,让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明确“×××”茶叶优惠政策,种植茶叶每亩补助1800元,农户连片种植茶叶50亩(含50亩)以上的,奖励2000元;企业或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茶叶2000亩以上的,奖励1万元;新开设“×××”专卖店的,经验收合格,县内补助5万元,省内县外补助8万元,省外补助10万元,补助经费用于店面建设和专场推介,所有专卖店实行门头统一。2019年采取重奖励、强刺激的方式,对县内种茶能手按照最高奖励10万元的标准,建立奖励机制,今年上半年首先兑现到位,切实提升发展茶产业的激情和信心。

(二)聚焦市场营销,抓实工作部署

按照“抓基地、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创新实施“1+5”“八统一”模式,着力推动“×××”茶品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是全力推进茶园建设。用好用活扶贫产业子基金,全力打响“×××”品牌,对3万亩低产能茶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推进2018年茶园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完成茶叶种植4.46万亩。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均按要求建设了茶叶种植示范点,树立了示范基地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流转茶园给企业每亩可直接获取600-800元的流转费,茶园入股公司(合作社),按比例可获取700元/亩的年度分红,通过采摘茶青售卖到企业直接获取收入6000元/亩左右;同时企业与农户签订茶青收购合同,以市场价格收购,年底按销售量返利5%。对2019年育苗工作进行前期谋划,到各乡镇(街道)实地了解土地情况。已在盘水街道、南湖街道、江西坡镇、青山镇育苗400余亩。古茶树育苗由叶之初公司按照协议开展育苗工作。二是全力创新发展模式。按照资金安全、路径清晰和利益可持续的要求,探索创新“1+5”发展模式,由县财政出资1.06亿元,五家茶叶企业出资0.94亿元入股组建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县五特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的茶资源,努力拓展生物制药等新的发展领域,用科技手段把茶的综合利用开发出来,并通过免费提供茶苗,先进种、采、管理技术、垫资生态农药、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从经济、技术上有效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为当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实行“八统一”,围绕“×××”茶种植、收购、研发,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引进湖南习普集团、福建正山堂、黔茶联盟等龙头企业在县东城区双创园建设精品茶叶生产线,在共商、共识基础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务工就业、土地流转或入股等方式参与管理茶园,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成本、统一保险、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八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研制出一套科学完整的“×××”加工工艺,着力打造“农、工、科、贸”联动互补的全产业链。由县市场监管局、县茶业发展中心督促指导授权“×××”茶包装的8家茶企印制“×××”茶统一包装。三是全力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县“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华文化名茶”四块国字号招牌,集中打造“×××”区域品牌和“×××”系列公共品牌。通过互联网众筹等新媒体方式宣传推介“×××”。2016年以来,共举办茶事活动和各种展销活动100余次。县内举办了产品交易大会、采茶制茶大赛、新时代红茶峰会等茶事活动6次,组织茶叶企业参加省内茶事活动6次、省外茶事活动6次、国外茶事活动1次。在新时代优质红茶发展峰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宣布“中国红茶联盟”在##成立,并现场发布《中国红茶联盟##宣言》。并先后到北京、贵阳、宁夏、内蒙等城市举办推介会,通过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促进企业集聚,构建黔茶品牌系列。目前,在全国设“×××”销售中心4个、专卖店56个(其中,县内17家、省内县外22家、省外17家)、销售专柜100余家。以“×××”为代表的系列产品畅销至上海、北京、台湾等内地城市,出口至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

(三)聚焦业务技能,加强干部培训

采取“三结合”方式抓好茶叶技术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技术队伍,为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扶志扶智“双扶”活动为契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名家##大讲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省州有关领导、专家和县直部门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讲座,深入茶园基地对县内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人、茶业发展中心干部就茶叶种植、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全覆盖培训,培训县乡村各级干部1.2万余人次;组织县茶叶发展中心,县内茶企代表赴安徽等地参加茶产业交流会20余人次;针对茶叶初制、精制、包装、销售、电商等方面,先后组织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300余人到盘州市学习农村“三变”改革经验,赴安顺市学习“塘约经验”等。二是“送教上门”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用好远程教育平台,结合本地茶产业特点制作乡土土教材、课件、组织干部、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农村经济带头人进行学习培训。统带整合农业,林业、茶业、草地、烟草等技术力量,抽调84名农口专家组成12个技术服务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到村到户开展农技、植保、土肥等方面技术指导培训215人次,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服务、技能培训、项目指导和跟踪服务。同时,将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与“一红一白”产业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分别在12个乡镇(街道)开展培训28场次,3191人(次)参训(其中:贫困户610余人)。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要让群众懂,干部必先懂”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以“开会就是培训”为主题,制定下发了《##县会议整合方案》,每一次会议都要明确培训内容,会后有知识测试,共组织干部培训600余人次,并开展脱贫攻坚应知应会和茶产业发展知识测试。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名技术人员深入村寨、茶园开展技术培训,为茶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及服务。

(四)聚焦责任落实,深化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督促检查利剑作用,建立规范的督查调度机制,分阶段对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任务有落实、责任有抓手。一是完善调度机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一县一业”茶产业结合起来,明确4名副县级领导分南、北两线进行调度,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旬一小结”机制,县级层面调度到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调度到村(社区),村(社区)调度到户,具体调度到图斑、到地块,2018年以来,以“工作指派单”形式派出脱贫攻坚存在问题事项共计78项,整改率达100%。下发作风建设通报2期,对1个单位党组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工作滞后的3个部门、2个乡镇(街道)进行了提醒约谈。二是明确督查重点。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落实茶产业地块、茶苗保障、技术指导人员的到岗到位、产销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解,重点监督检查茶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带动帮扶贫困户情况开展督查。三是强化监督考核。由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茶叶发展中心等单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茶产业管护不到位、资金使用不严格、带动帮扶搞形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整改清单,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整改,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排位公示,分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

(五)聚焦机制建设,严格追责问责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把茶业列入“一把手”工程,排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由乡镇(街道)3个主要领导对茶叶地块规划种植进行分片包保,扎实推进茶产业子基金有发投放,提高资金使用率。二是强化奖惩机制。出台了《关于推进2017年茶园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100%完成茶叶种植任务的乡镇(街道),奖励工作经费2-3万元;完成种植任务大于等于80%小于100%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不得参加评先选优;完成种植任务大于等于70%小于80%的,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完成种植任务大于等于60%小于70%的,取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绩效工资;完成种植任务60%及以下的,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作召回处理。三是强化问责机制。根据有关要求,分阶段对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茶叶种植任务完成得较好的乡镇(街道)和个人,进行宣传和表彰;对作风漂浮、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且不作为年度考察提拔使用对象;对工作滞后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或诚勉谈话,造成严重影响的,严格迫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经验启示

一是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科学规划布局茶产业基地,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发展,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二是按照“抓基地、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创新实施“1+5”“八统一”模式,着力推动“×××”茶品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三是采取“三结合”方式抓好茶叶技术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技术队伍,为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四是充分发挥督促检查利剑作用,建立规范的督查调度机制,分阶段对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任务有落实、责任有抓手;五是采取“三强化”紧盯茶产业,把落实茶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细化到人,实行责任、奖惩、问责机制,推动茶产业发展落地见效。

四、思考

一是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情况多变,基层人员是否已全部领会及掌握“五步工作法”的核心?

二是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将“五步工作法”具体运用到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产业中去?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