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

清都城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清代自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直至清亡,先后建立的兴京、盛京和北京三处都城的统称。

兴京1616~1621为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又作黑秃阿□、黑图阿拉或赫图阿□,皆为满语对音,意为“横岗”。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村。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帝,定赫图阿拉为都城。天命六年(1621),迁都于辽阳。天聪八年(1634),尊赫图阿拉为兴京。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兴京厅,移锦州府通判驻此。光绪三年(1877),移治兴京厅于新宾堡,改理事通判厅为抚民同知厅。宣统元年(1909),升为府,领通化、怀仁(今辽宁恒仁)、辑安(今吉林集安)、临江(今吉林浑江)四县。民国初年,废府为县。

盛京1625~1644为后金(清)都城,即今辽宁省沈阳市。明洪武二十年(1387),曾在此置沈阳中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占沈阳。四月,由兴京迁都辽阳,是为东京。十年又自辽阳迁都沈阳。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于此,扩建沈阳城并营建宫殿。天聪八年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盛京改为留都。陆续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各部设侍郎,置内大臣为总管,留守盛京。三年,改内大臣为镇守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镇守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罢奉天将军,改设巡抚。

北京1644~1911年为清朝都城。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清代仅在明代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整,或变更部分建筑名称。

京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共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其东为崇文门,其西为宣武门;北之东为安定门,北之西为德胜门;东之北为东直门,东之南为朝阳门;西之北为西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外城有七门:正南为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其西为右安门;东有广渠门,西有广安门(原为广宁门,道光时因避□宁讳改),其东西两隅分别为东、西便门。皇城在内城中,共六门:正南为大清门(明为大明门,顺治元年改),大清门内为天安门(明为承天门,顺治八年改),天安门内为端门。端门东西各有阙左门和阙右门。

皇宫在皇城中,称紫禁城。共六门:正南为午门,其东西为左、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神武门。皇宫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将明代皇极、中极、建极三殿(明初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嘉靖间改)更名为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内廷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主,其两翼为东六宫和西六宫(见彩图北京紫禁城全景)。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于紫禁城。1924年迁出。

清代在北京的建设重点是西郊的皇家园林。康、雍、乾三代,在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一带原有园林的基础上,兴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见颐和园),合称为“三山五园”。

清因明治,以北京为顺天府,辖大兴、宛平二县。顺天府尹秩正三品,另由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特简一人为兼管府尹事大臣。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