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建筑群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又不断扩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群的一颗明珠,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这个大型庭园民居,四个碉楼为砖结构,四个四合院均为悬山穿逗式木质结构,房屋多达123间,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组合的四个四合院,纵深三进,以中轴线布局。大门、正厅、后厅均在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左右为二进厢房,在中轴线的左边布局有工字厅,经堂,戏台,上、中客厅,书房,琴房和怡园、枣园等,装饰精美高雅。在中轴线的左侧是下客厅,乡楼,织布房,粮仓,厨房,马房,土牢,酒作坊,菜、醋作坊,仆婢室等,建筑格调比较粗放。在院落的前后左右布局有池塘、东花园、西花园和后花园。整个庭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开合舒展。建筑和装饰均体现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法观念。前厅14关28扇木刻菱花隔扇门,中间四扇刻有“渔、樵、耕、读”四幅镂空木雕图画,其作24扇,有浮雕的“福运双全”、“福寿终生”、“团福长寿”、“梅兰菊竹”的“四君子”植物等。撑拱上用园雕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刻出造型生动的蝙蝠、野鹿、白鹤、长青松和喜狮等,象征着福(蝙蝠)、禄(野鹿)、寿(白鹤、长表松)、喜(喜狮)——“福禄寿喜”之意。在前厅和堂屋之间有广阔的庭院,种植珍贵花草。东西对称的照壁修得庄重。

东西花园和后花园是这个庭院建筑群的特色之一,特别是西花园“怡园”更为出色。“怡园”占地3亩,粉墙幽径,曲廊假山,小桥流水。整个花园大体分为南北两部分:园之北部,临近粉墙,以名贵花木组成一幅幅小景,与琴房、绣楼相映衬,为小园之雅;园之南部则树木森森,有大园之气派。园中有一株两百余年的古黄桷兰(白兰花),在夏秋的数十天中,巨大如伞的树冠上繁花似雪海,香飘数里,有“香雪海”之美誉。在该园的假山旁,有一株参天古榕树与一株巨大的古棕树相环抱,树根连着树根,暗示儒家的“中(棕)庸(榕)之道”。

该庭院民居四周种有百余亩古桢、楠树林,可谓锦上添花。上万只白鹤(即白鹭鸟)在古桢古楠树林里生息繁衍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可见侯鸟白鹤的奇特景观:春天约在“三·八”节万鸟飞来,中秋节后约五日破晓前夕飞去。万鸟年复一年往返,被誉为“天然白鹭公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