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民间故事—余半仙的传说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清朝初年,澄海县南洋余厝乡有一乡民,神机妙算,能预知祸福,人称余半仙。关于他的传说在莲阳一带广为流传,至今余厝乡还留有传说中的遗迹。

一、建大宗祠藏锦囊。

有一年余厝乡在外地请了一班有本领的匠工,择日破土动工建大宗祠,工程刚进行了一半,一天,灰工头正巡视工场,忽见一小孩约摸十一、二岁,光着身子,正撮土为墙,用树枝作梁,有规有格,玩着建屋游戏。工头好生奇怪,问道:“小阿弟,是谁教你的?”那小孩头也不抬说:“这小把戏易过喝碗水,怎用人教?”接着站起来,指着工地说:“这宗祠,正座建得好,可大门的建法、照壁的尺寸、走向,你们还算不出,是吗?”工头听了大吃一惊,暗想:“这小孩不简单,连我心中所想他也清清楚楚。”

隔天,灰工头找来乡绅说:“不是我半途告退,实是我的本领比不上贵乡贤人。大宗祠正座完工后,其余工程贵乡人自会续建。”乡绅以为得罪了他,忙陪笑脸道:“师傅说哪里话,敝乡哪有什么贤人呢?”工头便把经过说了。那小孩就是后来的余半仙。果然过了十余年后,余半仙续建了剩下的工程。

整座大宗祠全部建成后,余半仙对乡人说:“我在正厅大梁藏有三个锦囊,若逢族里有危急时便自行掉落,你们便依囊行事。”乡人半信半疑,当作奇闻流传开来。后来余眉乡与邻乡械斗,全乡老少被困大宗祠内,忽然大梁上掉下一个锦囊,拆开一看,上面写着:“夜半推后墙。”大家依囊行事,到了半夜,众人合力推墙,轻轻一推,竟在后墙推出两个门来。原来,石门框是事先砌在墙底的,里面用粗糠塞满后外面敷上一层贝灰。后墙外是一片荒埔,于是众人悄悄逃出,安全脱险。

至今,余氏宗祠后墙两个石门框仍在。

二、天天看见竖旗杆。

半仙死前,叫来子孙嘱咐:“我即将升天,肉身不用葬了,只葬衣冠,今天你们须当面回答我一句话,我即指点你们一处风水。然只能回答一次,福气厚薄就看你们了。”言罢问道:“子孙们要三年看到一次竖旗杆,还是天天看竖旗杆?”子孙们都晓得要考上举人或当官才能在祠堂前竖旗杆,便异口同声道:“当然是天天看竖旗哩。”余半仙点点头,便一一吩咐后事,隔天,人便不见了。

子孙们按照吩咐,把他的衣冠墓做好。恰好有位风水先生路过,看了墓志后问:“这风水是谁择的?”余半仙的子孙便把内情告知。先生叹息道:“错了!错了!朝廷三年一考,哪有天天封官?这个风水注定不能出官,只出渔农。”余半仙的子孙惊问何故?先生站在坟前,向东一指说:“你们看,二里外是码头(今槐乡公州村北面),码头天天停船,船桅如旗杆,岂不应了‘天天看见竖旗杆’吗?哈哈哈!贪似贫,余公真半仙也!”

直至建国前,余半仙衣冠墓仍存,从墓前望去,船桅清晰可数。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