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民间故事—庵背的由来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揭西县五经富的西山下,有一个庵背村,这儿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哩!

远在三百多年前,这里原是杂树丛生、鸟兽出没之地,一日,来了一个名叫黄妙仙的尼姑,她见周围环境幽静,正是出家人食斋的好所在。邀了几个女尼,建起了“积善堂”。

自此之后,庵门大开,尼姑满门。这时,有一个乡民叫曾士润,他挑着两个孩子、带着妻子,在庵堂后,建起了竹篱茅舍,开荒谋生。士润为人厚道,心地善良。据说他有一种祖传专治痢疾的秘方,为人治病,从不收费,故远近闻名。无沦哪家患了痢疾,都到庵背向士润处拿药治疗。故此,庵背随着士润的名字传开了。

曾士润初到庵背时,有妻帮手,勉强度日。后来,妻子因病去世,此后的生活更加悽苦。

再说那尼姑黄妙仙,眼见士润颠沛流离,暗表同情。一晚,黄妙仙奉香念经后,独坐风灯古佛前,禁不住淌下丝丝眼泪。

她暗自思量:我妙仙,青年出家,削发念经,正是为了宣传佛法,超度众生,眼前曾士润,妻丧子幼,奔波生涯,无日安宁,我不如到他家去。帮他做些家务,带好小孩,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吧!否则,念经千遍又有何用。于是她步出庵门,快步转到庵背茅舍,这时曾士润正在做饭,女尼敲门进去,对士润说:“我见你心地善良,生活艰苦,自愿与你结成名义夫妻,白天帮你料理家务,带好小孩,晚上回庵念经。”说完低下头去,偷眼看着士润,等待回答。曾士润红着脸,说:“那太麻烦仙姑了!”黄氏正色道:“救困扶危,助人为乐,是我的信念。见死不救,空念佛经非我本意,只要对人有利就不怕麻烦了。”

此后,黄妙仙日日都来帮助他,风雨无阻,往返于庵堂与茅舍之间。曾士润自得女尼帮助后,心情舒畅,更加勤劳,两个孩子逐渐长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黄妙仙几十年如一日,帮助了一个朴实的农民,引起了众尼讥骂。她们怨女尼败了庵规,先后离去。尼散庵在,仅留下年老的妙仙守庵,可是她并不觉得孤寂。这时,士润家业日兴,拆去茅寮,建起瓦房,娶了媳妇,子孙满堂。子孙们都呼黄氏为姑婆,媳妇们为黄氏打水、送饭,比待亲娘还亲,高龄的黄氏,眼见士润一家的变化,暗自高兴。黄妙仙到九十五岁才离开人间。

庵背村人为了纪念黄妙仙,特地在面向庵背的高岗上,为她竖一石碑,刻着:“黄妙仙娘之墓”时在雍正三年,今尚在。几百年来,村民常到墓前瞻仰、纪念她。

随着岁月的流逝。庵堂也因年久失修倒塌了,但庵背村却兴旺发达起来了。人们怀念始祖,也格外怀念黄妙仙娘,庵背这个村名,就这样世世代代传了下来。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