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西藏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西藏高原这块大地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划时代的变化。这里送走了漫漫的严寒的冬天,迎来了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的长期压榨,开始了社会主义雨露阳光的滋润照射,百万农奴一跃而为国家的主人。加之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各族援藏干部的大力协作,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干部培养、交通运输、体育卫生、科学技术、新闻出版、邮电通讯、农牧生产、工商企业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有目共睹、值得夸耀的成绩。这些成绩震撼着西藏作家的头脑,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形成了一浪高一浪的创作热潮,一批又一批作品相继问世,像一丛丛鲜艳夺目、芳香扑鼻的山花,装饰得西藏文坛格外引人注目,格外受人赞美。

  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同西藏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大体上也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特点和突出成就。在此,先作一个轮廓的描述,以显示西藏当代文学的主线,由之,基本上也就弄清了西藏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文学。从1951年至1958年,前后共8年。这一时期主要成绩是诗歌,藏族的诗人代表是擦珠·阿旺洛桑和饶阶巴桑,以及大量新民歌的群众创作者;进藏干部诗人代表有高平、汪承栋、杨星火等人。除了诗歌之外,新闻通讯报道也是一朵高原文学奇葩,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和藏汉族干部关于新人新事的纪实文章极为出色;长篇小说基本上是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一枝独秀。这一时期的西藏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十分明确,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忠实贯彻民族政策、坚决执行“十七条协议”取得巨大成效,反映西藏人民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是它的主旋律。

  第二阶段,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的文学。从1959年至1965年,大概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西藏社会实现了有历史意义的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真正翻身解放,万里高原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藏族新民歌又有了新的创作,记下了那个轰轰烈烈岁月的各项活动和各种事迹。除了新民歌之外,戏剧、散文、小说和诗歌,也都像灿烂的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可以看出,翻身农奴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令人刮目相看。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动乱岁月的西藏文学。从196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976年,约占去十一个年头。这一时期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西藏也和全国一样,社会秩序混乱,文坛一片沉寂。但是在那是非颠倒、人妖激战的特殊年月,西藏文学界,表面上作家停笔、诗人缄口,看似无声无息处于冬眠状态,实际上他们正在思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明确了人民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总结实际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酝酿并形成了新的文学创作之路。这是用沉重代价教育人民和作家走向新长征、开拓新天地的意外收获,也算是令人告慰的一个成就吧!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西藏文学。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迄今二十多年了,这是一段值得自豪、值得大书一笔的黄金时期,的确是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春天。西藏文学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迈开了快步和大步,掀起了创作热潮和高潮。其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藏族作家成为人数多、很活跃、大竞赛、作品强的一支劲旅,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在西藏大展雄才大显身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创作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曲艺全面开花,小说成绩最为突出;从文字看,藏文作品和汉文作品比翼双飞,各展所长,相辅相成,满足着不同读者对象的不同需求;从作家年龄看,老中青作家各领风骚,古典写作技巧与现代创作新路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着文学车轮飞速转动。还有,必须指出的两点,一是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丛高原文学红花大放异彩,相得益彰;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同步进行,如同雨露及时滋润禾苗,西藏文学得以快速发展并且获得空前丰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