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赣文化

赣文化

新干“莲花落”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日前,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1月12日,记者来到新干县,就此民间曲艺瑰宝采访有关人士。

何为新干“莲花落”?

今年65岁的傅正生曾任新干县文化馆副馆长,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江西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和记者谈起新干“莲花落”,这位从事文化工作达38年的老先生始终充满感情。何为“莲花落”?傅正生找来一根树枝,上面扎上一些红纸,一边摇动一边说,其实“莲花落”就是当地称的瞎子戏,历史上均为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戏文,内容主要为劝世文,扬善惩恶,因果报应,拜求施舍,吉祥口彩。因盲人拜佛从善,而莲花又是佛教的象征,盲人演唱时大都是两人一伍,一唱一帮,各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为“莲花”状,枝丫间用线串明钱,用于摇动,“嗦,嗦”作响,助打节拍,故名“莲花落”,也称落离莲或摇钱树。久而久之,人们只晓得瞎子戏而忘了曲种原名“莲花落”。为忌讳瞎子,斯文一点的人就改称为光子戏,因此,“莲花落”又有“光子戏”之名。

独树一帜方言唱

“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傅正生翻开清代同治版《新淦县志》,朗读这首诗后告诉记者,诗里的“落离莲”即“莲花落”。县志还记载了新干“莲花落”可上溯至宋朝,形于明盛于清。傅正生说,其实“莲花落”自古就在全国流传,北方的“二人传”就是从“莲花落”演变过来的。江西“莲花落”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主要分布在赣南、吉安、新干、万安、萍乡、宜春、鄱阳、九江、鹰潭、景德镇、抚州等地,尤以新干为典型代表。

新干“莲花落”从清末开始广为流传,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叙事性“莲花落”的职业盲艺人,演唱民间故事。其形式也在原来单曲清唱或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变走唱为坐唱,由“耍花棍”发展成有胡琴、板鼓伴奏,兼容“说书”的一种演艺形式。这些盲艺人不仅走村穿巷,而且步入了县城的茶楼、酒楼卖艺演唱,并逐步形成了盲人曲艺组织——“行会”。以“八仙挂图”作为祖师供奉,订规立矩,收徒传艺,相继出现了金川镇水磨上朝村帅有辉、瓦桥翠湖村张道龙(小名张生根仔)、神政桥乡罗家坊易坑村熊继生和界埠乡黄家村黄宝荪等“名角”。此外,神政桥乡松溪村陈连添(又名陈蠢子)等20多个主要盲艺人也十分活跃,演技甚佳。

新干“莲花落”以“曲艺本调”、“曲艺哭调”为主要曲牌,同时吸收了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宜于抒情,且用方言说唱,加之拍击胸、肚、臂、腿,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其传统曲目有《天宝图》、《丝带记》、《罗帕宝》等。建国后创作并演唱的主要曲目有《老虎村》、《刘二娃》、《血泪仇》等。

“大腕”辈出展风采

记者找到陈连添时,他正在所住的新干县福利院里的菜园浇菜。在高低不平的菜地里,提着两小桶水的陈连添行走稳健,如履平地。听说记者想听他唱“莲花落”,他急忙放下小桶,来到他在二楼的住处,取下二胡仔细调试一番后唱开了。“各位同志对不起,蠢子唱个《丝带记》。唱得不好请原谅,多多来把意见提。”听罢此开头,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随后,陈连添向记者介绍,他今年66岁,6岁时因肚子疼吃坏了药,肚子没疼了眼睛却瞎了,一丝光也看不见。他爱人张桂英也是盲人,可生下的3男2女5个孩子个个眼睛明亮,身体健康。他10多岁师从熊继生,张道龙是他师公。他和他的前辈及师兄黄宝荪都是文盲。1951年6月成立新干县盲人曲艺队时,他和师父熊继生、师兄黄宝荪都参加了曲艺队。“文革”期间,曲艺队解散了,大家都各自谋生。1978年恢复曲艺队后,他又回到曲艺队,直到1981年曲艺队重被解散,他被安排到县福利院。1981年,他和师父熊继生参加全省盲人曲艺调演,获得二等奖;1991年,他参加吉安地区盲人会演,又获得了三等奖。

说起师父熊继生和师兄黄宝荪,陈连添连声称赞。他告诉记者,师父能拉善唱,尤善大戏文,又会道情。师父肚子里有四五十个戏文,一个月内不重复。尤其是师兄黄宝荪,外号“拍腿子”,是师父的得意门生,本事最大,技艺最好,在新干、吉安都有名气。师兄比他大7岁,可惜1979年就病逝了。师兄记忆惊人,路、桥、巷、屋,只要走过一次就不会忘记;男女老少只要和他说过一两次话,下一次他就能准确辨认是谁。师兄不仅善唱,而且还会自编节目。师兄演唱时嗓音洪亮、口语清楚,演唱时喜欢合着节奏拍大腿,越唱越有劲,越唱越有味,越有味就越拍大腿。就是在大雪天,也会将裤子卷到大腿上,一边演唱一边拍大腿,演唱得“生死”,高潮一个又一个,群众特别喜欢听,喜欢看。时间长了,大家干脆叫他“拍腿子”。师兄多次参加江西省、吉安地区的盲人曲艺会演并获奖,1964年7月,他到北京光荣地参加全国第二届盲聋哑人代表会议。

底蕴深厚流传广

同样从事多年群众文化工作的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干县文化馆副馆长聂晓琴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正是有了像帅有辉、张道龙、熊继生、黄宝荪等一代又一代出类拔萃的艺人的倾情演绎,才使新干“莲花落”能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声名远播,流传甚广。新干“莲花落”不仅在本县演唱,还走丰城、樟树,往乐安、永丰,去峡江、吉水、吉安。吉安市北面六七个县几乎都知道新干“莲花落”。

新干“莲花落”作为地方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短的颂吉板口、课子,有抒情的小曲小调,有神话传说故事,有民间真实故事,还有史料记载等内容。由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用本土方言说唱更加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男女老少,社会各界,均表欢迎。每每演唱,听众密密麻麻,围得水泄不通,不时哄笑捧腹。

毫无疑问,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干“莲花落”,不仅成了新干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和元素,而且是庐陵文化乃至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变化。影响冲击了传统文化,使许多传统民俗日趋淡化。何况“莲花落”曲艺是种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的文艺形式,比戏剧、电影和出神入化的电视,有天壤之别。加之过去盲人学此艺多为谋生,现在几乎无人去学,从而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濒危也就成了事实。

抢救“莲花落”

“新干‘莲花落’在江西民间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南方古老说唱艺术的宝贵遗产。它的丰富内容、独特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对它的发掘、传承和保护,有着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抢救,已刻不容缓。”新干县副县长解芳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着重谈了对新干“莲花落”的发掘与传承、保护与抢救。

据解芳云介绍,为保护新干“莲花落”曲艺文化,2005年,已成立了新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该计划由县政府牵头,县文广局负责并实施,县民政局、残联全力配合。一方面是静态保护: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摸清“莲花落”曲艺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的历史沿革,组织人员分头下乡寻访、记录,寻找人证、物证;将普查的资料进行分类,建档保存;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将“莲花落”曲艺文化编印成册、付梓成书。另一方面是动态保护:恢复建立新干县曲艺队;分期组织新干“莲花落”演唱会,下乡上街进企业,巡回演唱;利用“新干之夜”广场文艺晚会,安排“莲花落”曲艺节目演出,扩大其作用和影响。目前,县里已筹措资金近10万元,添制修缮了“莲花落”曲艺所需的二胡、高胡、梆子、竹板嗦子、缀花串铜钱常青树杈牗即“摇钱树”牘等道具、用具及其他物品。举办了两次“莲花落”曲艺街头演唱“擂台赛”,进行评比评选,促进“莲花落”曲艺的复苏和发展。同时,将新干“莲花落”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日前,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