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罗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罗姓是当代第22大姓,罗姓来源较多。

一、出自熊姓。其来源最早与原始社会善于结网(罗)捕猎鸟雀的罗部落有关。罗,在甲骨文里,字形像一张捕鸟用的网,最早织网捕鸟的部落叫罗部落,渐渐演变成罗姓。据某些专家研究,这一部落最早活动在今河南省罗山县一带,在夏商时代是芈部落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族。到了周武王灭商时,把功臣弓正封南罗国公,罗被封为子爵,周朝的附庸国,称“罗子国”,罗子国由此而生,正式成为周的属国之一。失宠之后迁到房县、襄阳,国人不忘故国,以国为姓,姓罗,并形成一支郡望。以后,罗子国在春秋初期被楚武王所灭,其遗民被迁往湖北枝江和湖南汨罗,为纪念故国,他们便以国名“罗”为姓氏。

罗姓人所尊奉的祖先是颛顼或祝融。《广韵》记载:“罗,姓。出长沙。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今房州也。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姓解》记载:“颛顼之末胤,受封于罗国,今房陵也。子孙以为氏。”相传祝融是火神,名黎,是颛顼的后代。上古时期所说的“祝融”,实际上的含义是管理火种人员的称号,如颛顼之孙、老童之子黎和吴回都曾被人称为祝融。不过,在罗姓人修编的家谱中,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据《客家史料汇编》及《罗姓族谱》等书记载,罗国一世祖名郐,字匡正,从周伐纣有功,于周武王三年被封于宜城,为子爵,因地在南漳县80里,“有罗水出焉,故国号曰罗”。他们认为自己的远祖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黎,任祝融(火官),后来因故被杀,传位于弟吴回。此后,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子,其中少子季连始姓芈,有孙穴熊,是荆楚熊姓国君的始祖。穴熊生鬻熊,后来以熊为姓。罗姓是由熊姓后发展演化而来。

二、出自赖姓。《迁民姓氏寻源》云:楚灵王时,消灭赖国,赖国公族逃到罗国,有些人改姓为罗。

三、其他小的来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进行姓氏改革,将鲜卑族中破多罗氏、叱罗氏和西域斛瑟罗氏集体改为罗姓。周朝专门为结网捕鸟的人,设置了一个职务----大罗氏,后来简化为罗氏。巴南七族之一。明朝赐元朝人姓氏。清朝满洲八旗中爱新觉罗氏、罗佳氏、萨各达氏、鄂穆绰氏全部或部分改为罗姓。生活在甘肃临洮的青帮始祖罗真人,后人有姓罗的,罗青是青帮的头头,创立了罗教。彝族、土族、白族都有罗姓。

罗珠在汉朝时曾经镇守九江,植树筑城,生有18个儿子,有些罗姓族谱把他视为始祖。

罗姓人晋朝时南迁进入福建、广东。1772年,梅州的罗方伯,离妻别子,以采金为生,后来组织听义会,成为老大,并平定叛乱,创立一个有独立自主色彩的共和国,自任大堂总长,存在100多年,至今成为海外华人的骄傲。

广东罗姓还有一支,是南宋战乱时,由罗贵为首的33个姓、97个人迁至南雄,逐步扩散的。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罗姓中的历代名贤196名。如:东汉罗衍、武陵令罗珠;晋代武陵太守罗企生、忠义之士罗尊生;梁代散骑侍郎罗研;后魏罗结,太武初为侍中;唐朝节度使罗弘信、罗威父子,史学家、诗人罗绍威;后唐礼部员外郎兼河南令罗贯,大将军、节度使罗周敬;五代吴越有罗隐,诗人;宋朝著名画家罗仲通、著名学者罗靖、江西通判罗拯,被朱元璋直呼为“老实人”的士臣罗复仁。明末泰和年间,罗钦顺及两个弟弟先后中进士,罗钦顺曾任礼部尚书,明朝又有:仙道罗光远、诗人罗隐、罗邺、罗虬(音囚),小说家罗贯中,史学家罗振玉;清朝有同时为官的罗绣锦、罗绘锦兄弟,名宦罗思举、罗惇衍、罗荣光、罗长祺、罗江泰,画家罗聘,被清朝乾隆皇帝称为“真正的老实人”的教育家罗典。近代有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罗大纲,民国初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财政总长罗文斡。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罗姓同胞,有不少企业家、实业家。

罗姓郡望:豫章郡(今南昌)、长沙郡(今长沙)、襄阳郡(今襄樊)。

罗姓堂号:尊尧堂,亦称豫章堂(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光裕堂、敦睦堂、嘉德堂、丕振堂。

罗姓常用楹联,如:四诗风雅颂;三维长宽高(此为罗的繁体字的拆字联)。江左之秀(晋代州主簿罗含,擅文章,被誉之为“江左之秀”。累官廷尉、长沙相);湖海散人(元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撰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还有杂剧剧本《风云会》等)。惠播五县德政(宋代进士罗适,历知五县,慷慨陈词,体恤民情。兴修水利五十余项,深受百姓爱戴);寿高双轮花甲(后魏屈蛇侯罗结,太武初累迁侍中、外都大官,统管三十六曹事。为人忠厚,甚受信任。享年120岁)。万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归东(唐朝诗人罗邺,留下100多首诗,本联为其《春晚渡河有怀》诗中联句)。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唐末文学家罗隐,本名横,少时即负盛名,因议论时政,十考进士不中,遂改名隐。后投吴越王钱镏,历任钱塘令、节度判官、著作佐郎等官。所著散文集《谗书》,鲁迅说它“几乎全都是抗争和愤激之谈”。本联为其《杜陵秋思》诗中联句)。理学名高延平儒士(宋朝主簿罗从彦,官满入罗浮山静坐,绝意仕途,著作尤丰);文藻日丽湘水琳琅(罗含的事典)。革命一生未虚度;戎马廿年耻矜夸(罗瑞卿《叙怀》诗中联句)。

从大槐树迁民之罗姓后裔分布于湘、鄂、豫、鲁、冀、陕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