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珠朝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珠朝街在清朝时,称为珠巢街,建国以后改为珠朝街。珠朝街是一条不算长的胡同,以普通的四合院为主,胡同的5号院是中山会馆,一座很气派的广亮式大门。珠朝街的南端是一个折弯,由此而西就是官菜园上街了。胡同西面的官菜园上街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只留下一段短短的建筑,过去的胡同,而今已成为菜市口大街的组成。

流年的风景

过去,珠朝街曾经集聚过很多名人,历史上著名的《京报》就创刊于此。今天“铁肩辣手”的《京报》已经远去,留得的只是往事如烟,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鲁迅先生主编的《莽原》陪伴了《京报》的行程。聂耳在中山会馆里住过,他的名字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在一代一代国人中传颂。
聂耳,1912生,云南玉溪人。他初中毕业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后前往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到联华、百代等影片、唱片公司工作。他创作的作品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唱出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最强音。
当时没有注目的东西,可能在失去之后才会发现它的珍贵,却为时已晚。总在说建筑是诗是见证,一点不假,因为这标志之于人来说,就是一种叙述的表达。珠朝街仍然残留在菜市口大街的一侧,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伙伴,只有那些历史的痕迹依然伴随着它的生命行程。聂耳的不朽乐章回荡在中华大地上,虽然他曾经的足迹已经不能觉察;邵飘萍的“听命百姓、铁肩辣”至今仍然是新闻人追求的方向,虽然《京报》创刊的地点已经不可寻找。珠朝街仍然有自己的影像,比如那远逝的几百年的青石板。伤感,充斥在心头。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