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兵马司胡同15号和民国地质调查所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将喧闹繁华的西四南大街抛在身后,走进安静的兵马司胡同,在不远处胡同北侧的15号院中,冶然伫立着一组欧式建筑,这组建筑由两座楼房组成,造型稳重,色彩柔和,周身散发着一种平和、宁静、安逸的美。然而,主楼上幸免于岁月无情洗刷的石额依稀告诉我们,就是在这陈旧的大门里,曾经孕育过中国地质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组建筑的主楼座北朝南,呈"┓"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正而开门,楼体西墙上的石刻虽已漫 ,但仍可分辨出"土壤研究室";后半部分地上三层,正面石额为民国十九年,金绍基手书"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主楼大门内东、两墙上镶有捐款建楼人的姓名石刻(因杂物堆积,具体内容不清),由此可知此处应为民国时期社会名流捐款建成。西侧建筑与主楼不同,但也为地上二层,加一间地下室,楼顶起出一间阁楼。具介绍该楼为水泥钢筋结构,十分坚固。
  地质调查所是我国重要的早期地质科学研究机构,为我国地质科学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它成立之初,研究机构设在北京,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科学的发起人都曾在此工作研究,李四光先生二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也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迹。1927年,前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蔡元培聘请李四光为地质研究所所长,所址设在上海。这样地质调查所与地质研究所南北呼应,互相借鉴,形成了我国地质科学早期的研究体系。民国十九年(193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土壤研究室等,作为地质调查所的专门研究燃料实验的分支机构成立了。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地质调查所和上海地质研究所分别迁往重庆和桂林。
  解放后,李四光先生将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合并,统一成立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以此为基础的新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就此诞生了。
  回首新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艰辛与成绩,思考与骄傲象一道道年轮,永远地记下了过去,同时孕育着未来。兵马司15号的这组建筑,就象一位长者,在阳光下小街边,安祥地回忆着过去,祝福着明天。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