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北京礼士胡同一二九号院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谭伊孝 到过东城礼士胡同的人,差不多都会注意到一二九号这个大宅子。在胡同中间沿北的地方,有一面长长的、有着精美砖雕的墙。尤其是大门两旁的八字影壁又宽又长,上边雕满了砖花,更是惹眼。甭进院子,光在街上看着就觉得“气派”。

  如果有兴趣,设法进去,就可看到除了三间大门外,里边还有二门。二门两旁有左右两座似麒麟状的石狮。二门里是两个并列的四合院,由回廊相通。廊内的什锦窗四周都镶嵌着雕花的砖。房子建筑也很讲究,正房均为五间,清式窗户下的坎墙上也是雕刻精细的花卉。这些纤细的花卉,层次分明,凹凸得当,极为精采。此外,所有墙皆为磨砖对缝。因此虽然各正、厢房全覆合瓦,但全宅仍不失庄重、典雅的风格,可看出房主人在这上面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

  东院东侧有一通道,往北走,有一坐西朝东的垂花门,进门便是一座精巧的花园,园虽不大,但花厅、水池、亭、树木花草搭配得当,使人感到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和谐美。 看过这座房子,人们都会问:“谁的宅子,这么漂亮?”当地老百姓有的就会告诉你:“是‘刘罗锅子’的。”果真是那个乾隆时大学士,才思敏捷,连乾隆皇帝都难不倒的刘庸的宅子吗?在《天咫偶闻》中也记载着刘庸宅在东城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

  1982年,东城区确定文物保护单位时,就是按这样说法定的。不过,后来我们又访问了清末内务府大臣绍英的后代和朱启钤先生之子,才弄清这所房子的历史:这不过是民国时期的一座仿古建筑。 这宅子的主人原为清末汉阳知府宾俊的,民国时,被日本投机米商李彦青所得。他趁日本大地震之机,贩卖大米发了大财,买下了这栋房子。但间隔不久,曹锟当政时,李被枪毙。该宅后又为一大律师买走。没过多长时间,又转手给了天津盐商李善人之子李颂臣。他买来后,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建成今日规模。因处处精雕细刻,刘庸又确实在礼士胡同住过,所以人们就认为此为刘遗宅。 解放后,该宅收为国有,做了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后又为中国青年报报社。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于会咏私宅。

  |现在为电影局使用。原建基本未动,只是在1986年于院内东侧通道处建了一座牌楼。1984年,该处已由区级文保单位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