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荆风楚俗—油坊香踪400年在都市延续古老传统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油是不可缺的。2005年12月3日,一个叫杨德元的人带着家谱来到徐东古玩城,参加由本报与省收藏者协会、徐东古玩城联办的鉴宝行动。循着这本家谱的线索,一个历史悠久的油坊展现在世人面前。

家谱上的榨屋

翻开杨德元那本斑驳破旧的家谱,第一页画着杨家楼湾的山形地貌,而在“杨楼子湾祖祠图”中,则清楚地标注着一个“榨屋”的位置。从图上我们看到这间榨屋,紧邻杨家的祠堂旁边。杨德元说,本来像“榨屋”这种地方是不会出现在家谱上的,但榨油作为杨家世代的主业,意义非同寻常,所以这间榨油的工坊不但绘入家谱,而且毗邻祠堂,位置显赫。

2005年12月28日,我们来到杨德元在黄陂叶店的家里,这也是杨家榨油坊现在的所在地。门前醒目地摆放着一个直径约为1.8米的大石碾,这是杨家过去用来榨油的工具之一。

在杨家榨了一辈子油,现年83岁的老油工闵约山还清楚记得当年杨家榨油业的兴旺:“春天榨菜子,夏天榨花生和芝麻,冬天还有棉子,方圆几十里的农户都来这里榨油,一年下来上百万斤都不止!”

跟着杨德元,我们去了榨屋的旧址。那里地方偏僻,老油坊拆除后,更是一片荒芜,剩下的只有家谱上留下的岁月记号。杨家的油坊先后被转移到几个地方,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安顿在现在的叶店。几易其址,勾勒出的是杨氏家族发展的轨迹。“从家谱看,杨家人是明代洪武年间来到黄陂的”,杨德元说。那一年,杨家的祖先从江西来到黄陂,定居于此,开始几代是做漕运,明代嘉靖年间转行榨油,由此算来,杨家油坊已经承传了至少400多年。

传说里的生计

杨家最早的行当并非是榨油的,而是在黄花涝做行船漕运的营生。杨德元的姑妈,98岁的老人杨冬梅给我们讲了杨家世代流传的祖先创业传说。

老人在讲述祖先创业传说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杨氏的祖先靠为别人船运一些油料原料为生,如果遇上天雨,淋湿了原料,只能以款抵物赔偿。有一次行船到武湖时,遇上狂风大浪,杨家人祷告上苍:如果能够逃过此劫,一定设好酒三坛,唱好戏三本酬谢。说来也巧,风浪竟然立刻平息了。

风雨过后,杨家人发现船头留下了两堆东西,一是菜子,一是芝麻,他们忽然明白这是老天的指引,于是转行做起了榨油生意。从此,杨家子子孙孙以榨油为生。

至于杨氏祖先在风浪中许下的愿呢?生性乐观幽默的杨家人用手指蘸上酒弹了三弹,算是“好酒三坛”,买了戏本自己唱了三天,算是“唱好戏三本”,所以,这一带杨家祖辈的当家人也被后人称作“弹三爹”。

不过榨油也并非轻松活,闵约山回忆当年榨油的过程,那时杨家人白天就挨家挨户去把花生芝麻等榨油原料收上来,再挑到几里外的榨屋里,把它们炒熟、磨碎,用高温蒸,一直蒸到细腻丰软,肥腻欲滴,做成“油饼子”。

晚上,把这些“油饼子”放进一个圆筒形的木制榨机里,三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后生推着榨机,然后使劲一压,晶亮腻滑的油滴就挤了出来。榨完油,剩下的“饼子”也变得干瘪结实,是很好的肥田肥料。第二天,这些榨好的油再一担担挑回村子,送到农户家里。

岁月中的芳香

在杨德元家里,他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传家之宝——一个铜口木制的量筒。量筒外壁上的刻度早已模糊,筒口上的铜边也磨出了缺口。量筒是杨家祖祖辈辈用来称榨油原料的量具,不但见证了当年榨油生意的兴旺,也反映出过去人做生意的老少无欺。

量筒见证了买卖公平

杨德元说,杨家榨油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物易物,买卖公平”。榨油生意极少涉及到金钱,农户交出原料,然后按比例换油回去。以杨家的量筒为准,一般两筒半芝麻可以换一斤油,多交就多得。

“养女不嫁杨家楼,白天种地,晚上榨油!”过去在黄陂盘龙城一带,这句俗话一度流传广泛。说的是杨家人工作的辛苦,却也间接说明杨家油坊在当地的知名度。

现在,杨德元继承了祖先的油坊,当年牛马拉的磨盘,已经变成了机器;当年木制的榨机,也是铜头铁臂了。杨家的榨油业发展到今天,也从纯手工向机械化转变。而唯一没有变化的是那种以料易油的传统,至今还在乡邻之间流行着。走进杨家,空气里飘散的油香,那是岁月积淀下的芳香。

城思——传统的魅力

这个世界仍然有一些东西是现代和机器所代替不了的。英国的劳斯莱斯轿车,从头至尾全手工制作,才得以成为气质尊贵的名车;法国的红酒,一定要装在地窖木桶里发酵,才得以具有优雅脱俗的美妙滋味,这不是有悖现代化的故作姿态,而是一种传统的魅力,别有风情。

杨家榨油,以物易物的习俗就是这样一种传统。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不能相信这种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城市里。居民们不愿意去购买,宁可“以料换油”,这是一种诚信,更是一种传统。正是基于这样的传统,杨家的油业才能在机械化大生产的今天存在下去。这个世界仍然有一些东西是现代和机器所代替不了的。英国的劳斯莱斯轿车,从头至尾全手工制作,才得以成为气质尊贵的名车;法国的红酒,一定要装在地窖木桶里发酵,才得以具有优雅脱俗的美妙滋味,这不是有悖现代化的故作姿态,而是一种传统的魅力,别有风情。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