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文化艺术—托忒蒙古文《大藏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东归祖国,先后驻牧巴音郭楞,他们从伏尔加河带回蒙古胡都木文、藏文和汉文书写的佛经几十箱,其中以藏文《甘珠尔经》最为有名,但残缺不全,往往是少函缺叶。1888年,黄庙落成,蒙古、西藏和焉耆的各喇嘛庙,赠送蒙古胡都木文、藏文《甘珠尔经》计100余部,45000叶,全书不连贯,虽可独立成章,但无法成册。

  民国20年(1931)生钦五世活佛多布栋,组织《甘珠尔经》托忒蒙文的翻译工作,因《甘珠尔经》卷轶浩繁,翻译工作艰巨,又加之次年生钦活佛被害,160多人仅完成翻译工作的1/3,但是翻译的《甘珠尔经》质量较高,书册类目叶连贯,符合原作语意,内容和形式较有特色。

  蒙古胡都木文《大藏经》由《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均为贝叶本。《甘珠尔》108函,41500叶,《丹珠尔》26函约258500叶,共334函30余万叶。《甘珠尔经》的蒙古胡都木文翻译,从13世纪开始,经过将近400年,于1624年由林丹汗完成。清朝统一全国后,康熙年间组织蒙、藏、满、汉各族学者重新审订蒙古胡都木文《甘珠尔经》,并木刻出版。到乾隆年间,由于清政府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组织国内400多名各族学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藏文《丹珠尔》也译成蒙文胡都木文,并木刻出版。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后又经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大批佛教经典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目前蒙古胡都木文《丹珠尔》我国仅存两套,一套存于内蒙古图书馆,残缺不全,一套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缺42函,而蒙古托忒文《甘珠尔经》的1/3部,目前是我国仅有的,十分珍贵,可谓国家的无价之宝,现藏于巴音郭楞的黄庙。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