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艺术文化—永登皮影戏历史的活态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永登皮影戏是兰州市仅存的皮影戏,它表演的剧目跨越年代久远,剧情丰富,场面生动,形式灵活,抢救保护这一珍贵艺术迫在眉睫。传承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对宣传兰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古老的文化传播形式

    兰州的皮影最初是从永登过来的,兰州人认识皮影戏也是从永登的小班子开始的。

    永登县文化馆副馆长祁重泰告诉记者,永登皮影戏是在永登及周边地区流传久远,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在久长的历史中,皮影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社会道德礼仪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皮影戏是一种受历史和经济条件限制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因时代而生、而兴。”祁重泰认为,在没有电灯的历史中,皮影戏扮演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祁重泰说:“永登皮影戏的布景、道具和影人都是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其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通天鼻子,小嘴巴,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

  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态艺术

  据了解,皮影在永登地区流传二百余年,《永登县志》载:“秦腔传入永登约在清道光年间,略晚于木偶、皮影戏。”清咸丰年间,在地方乡绅的支持下,永登皮影戏发展起来,到 1949年全县有20多个戏班,分布在永登的大通河、庄浪河、秦王川地区。这些戏班多为民间艺人,逢庙会、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白天唱木偶,晚上唱皮影。

    祁重泰告诉记者,永登皮影戏的唱腔多为秦腔,还有眉户、苦水下二调以及地方小唱、小调,很有地方风味。其表演剧目众多,题材广泛,能反映中国二千年历史故事、情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态艺术。 1958年甘肃省全省木偶戏会演中,永登县大同镇王万钟表演的皮影戏《麒麟送子》获一等奖。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据介绍,永登皮影戏现仅存龙泉寺镇童家窑村王德胜一家戏班能够演出,王德胜为王万钟之子。这个戏班现有艺人5人,多为年事已高的农民,年轻人大多也不爱好,没有新的传承人,随着老艺人的自然去世,永登皮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切实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永登县近年来加大保护力度,积极推介宣传。 2004年,永登皮影戏在全市农民艺术节上进行展演,市群艺馆拍摄光盘,进行抢救整理。县文化馆也全面启动保护工作,同时积极申报, 2006年6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