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南阳武侯祠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铭》早将南阳诸葛庐深植我心。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在那千年文化中畅游。
  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为纪念他,后人在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所祠堂,是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炎黄子孙都会来此顶礼膜拜心中的智慧之神,这里于是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道不灭的智慧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在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武侯祠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在这长廊里,遗留有千百年间前来祭祀诸葛亮的后人书文和纪念碑碣石刻400余块,排列有序,这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被称为“三绝”碑。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各地武侯祠中的岳飞手书最原始真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武侯祠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都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
  参观完武侯祠,就好像看过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顺手重温历史,“隆中方略,三分天下”,诸葛亮隐居山中十年,却能了然天下事,并规划出未来天下的蓝图,孔明先生的智慧和韬略令我辈后人实在拜服!只是诸葛亮虽有盖世之才,可惜三足鼎立之势刚形成,他便因病而逝,空留一腔遗恨。诸葛亮也成为历代失意英豪咏叹的对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今天,后人除在这里凭吊,伤感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外,也可借往事梳理一下历史,为自己的人生多找寻一点智慧。相信卧龙先生更愿看到自己的智慧泽被后人,而非伤叹!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