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元明清时期的郑州郑州藩王陵群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郑州西南郊和荥阳东南一带数十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十余处高大的王陵,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实,这里是明代的藩王陵地,王陵多为明代周定王后裔陵墓。

明王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太祖朱元璋把自己众多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他的第五子朱橚(su),被封为吴王,不久改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周王死后,谥(shi)号定(古代帝王、王公大臣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史称周定王。周定王朱楠,是明初重要的藩王之一,喜爱读书,写诗作赋,对医学有研究,编纂有《救荒本草》、《普济方》等书,均被收入清代名著《四库全书》。

封建社会,帝王之位、贵族爵位及领地可世代承袭,周定王的后代都承袭了他的王位。郑州一带周定王的后代王陵有周靖(jing)王(固定王的孙子)陵、周懿(yi)王(靖王之弟)陵、周惠王(懿王妃妾所生庶子)陵、沈丘王(惠王之弟)陵、周悼王(惠王之子)陵、南陵王(悼王之子)陵、原武温穆王(周定王七世孙子)陵,另有鄢(yan)陵王陵、邬陵王陵等。这些王陵青冢经历了数百年烟云风雨,残缺的碑碣和陵墓石刻,诉说着沧桑,为郑州历史增添了几分厚重。据文献记载,郑州地区还有周简王、周康王、周庄王、周敬王、祥符王、睢阳王等王陵,陵墓现已不详,地址有待考证。

明藩王陵中值得一提的是荥阳豫龙镇瓦屋孙村的原武温穆王陵,解放前此陵曾被盗掘,墓内随葬品所剩无几。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对此墓室进行了清理发掘,除清理出石棺床、石供桌和记述原武温穆王生平事迹的墓志外,还发现了墓内保存较完整的彩色壁画,壁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墓门相对的墓室后壁有瑞气祥云缭绕,两旁侍立着金童玉女的释迦牟尼像,灵禽吉兽,仙花圣草点缀其间,一幅天界胜景;东壁是释迦牟尼超度墓主人亡灵的画面,构图精巧,富有幻想;西壁画面内容与东壁基本相同,引人注意的是中间绘制有一组乐器,包括笛、鼓、卦板、琵琶、笙、箫、定音锣、秦琴等,它为我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实物资料;墓顶布满日月星辰的天空里,云蒸霞蔚,八只仙鹤在翩翩起舞。壁画人物、景致搭配巧妙,层次分明,色彩鲜艳,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生活风俗的珍贵史料。

1986年原武温穆王陵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