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经典品读

经典品读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三十五

繁体中文】  作者:霍明琨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此心安处: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当下”便“放下”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问一位禅学修为很高的老师,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并没有重体力劳动,但是却经常觉得很累,全身酸痛,焦灼疲惫,可能需要住院看医生了。

这位老师说,谁说你没有重体力劳动,你每天还没出门,身上就背着几座大山,整日里扛着这些大山,就算什么都不做,也够受的啊!不用去看病,把大山放下,就可以了!我朋友恍然大悟。

原来病痛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里。

《菜根谭》说: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

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

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一个人是否能够摆脱烦恼的困扰,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只要你内心清静毫无杂念,即使生活在屠宰场或饮食店中也觉得是一片净土。

反之即使你身旁有一琴一鹤,屋里屋外摆满了名花奇卉,内心不能平静,烦恼仍然会困扰你。

所以佛家说:“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就等于到达真实境界,否则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里却和俗人没什么区别。”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

司马承祯说:“依我看来,终南山不是隐居的最佳地点,倒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卢藏用深感羞愧。

这就是所谓“终南捷径”。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个惦记红尘喧嚣、功名利禄的人,就算隐居深山老林、清修苦行,也终究是一个俗世中人;因为他的心没有放下。

反之,如果一个内心圆满自足、平静淡泊的人,就算身居闹市、行走凡间,也必然是一个脱俗之人;因为他的心放下了。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难治之症,终日为疾病所苦。

为了能早日痊愈,他看过了不少医生,都不见效果。

他又听人说远处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种包治百病的水,于是就急急忙忙赶过去,跳到水里去洗澡。

但洗过澡后,他的病不但没好,反而加重了。

这使他更加困苦不堪。

有一天晚上,他在梦里梦见一个精灵向他走来,很关切地询问他:“所有的方法你都试过了吗?”他答道:“试过了。”“不,”精灵摇头说,“过来,我带你去洗一种你从来没有洗过的澡。”精灵将这个人带到一个清澈的水池边对他说:“进水里泡一泡,你很快就会康复。”说完,就不见了。

这病人跳进了水池,泡在水中。

等他从水中出来时,所有的病痛竟然真地消失了。

他欣喜若狂,猛地一抬头,发现水池旁的墙上写着“抛弃”两个字。

有些时候,当我们一路走、一路不知不觉背负了太多东西的时候,“抛弃”不必要的杂念、不必要的追逐、不必要的负累,才可以轻装上路。

就像一台电脑被迫绑定了很多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软件。

到了这个时候只有义无反顾地卸载垃圾程序,运行速度才能再次提升。

我曾经看过一个女作家的文章,说她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竟然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

实际上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也经常是这样,总是想着忙完这段就好了,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忙完那段就好了,可以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听听想听的音乐。

但是忙来忙去,书还是在那里蒙着厚厚的灰尘、音箱的开关还是一碰未碰。

自己真正想做的时候,永远排在时间表的最后排。

其实这已经是一种心理病症,叫作“延缓幸福综合症”,这样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说世界上每100人里就有40个人会患上这种病症,而且越是高收入高消费的人群,越容易产生这种焦虑。

《菜根谭》说,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

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

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人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假如犹疑不决想找个好时机,那就像男女结婚虽然完成了终身大事,以后家务和夫妻儿女之间的问题还很多。

人们别以为和尚道士好当,其实他们的七情六欲也未必全除。

古人说得好:“现在能罢休就赶紧罢休,如果说找个机会罢休,恐怕就永远没了罢休的机会。”这真是一句极高明的见解。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个故事:西晋著名文人张翰(字季鹰)才华极高但生性放诞,他在齐王手下做官,身居洛阳。

有一年,当秋风吹起时,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难得几回痛快,又何必羁旅在外为做官而伤脑筋。”说完,就挂印辞官,雇车还乡去了。

为了回家吃莼菜汤和生鱼片,把多少人钻山打洞想得到的官帽子红顶子抓起来朝地上一扔,拍拍屁股就走,毫不挂念,何其洒脱!写到这,我忽然想起这几年职场中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热词——“裸辞”。

所谓裸辞,就是不甘愿为了薪水、职位去当“拼命三郎”,重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快乐和追求,所以在还没找好新东家的情况下,索性辞职,毅然离开。

这种潇洒的“裸辞”和季鹰辞官一样,拥有自信、正视自我、敢于放下。

“放下”是一句禅语,也是一种减压的生活智慧。

但“放下”的前提是“拿起”,禅宗故事中有这样一则:一天,一位名叫严阳的修行人来参访赵州禅师。

见到赵州禅师之后,严阳说:“禅师,非常抱歉,今天来见你,我没带什么礼物。”赵州禅师说:“你放下吧。”赵州禅师这句话,令严阳很困惑。

他以为赵州禅师听错了,便摊开双手给赵州禅师看,“今天我来,什么都没有带来,还能放下什么?”赵州禅师微微一笑,“是啊,你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可你仍有放不下的。

那它又是什么呢?既然你放不下,就担着吧。”据说,严阳听了赵州禅师点拨,顿时大悟。

——没有“拿起”,就没有“放下”;也只有拿得起来,才能放得下去。

就像另一个众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一样: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出门,到了一条河边,见一个小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没说,背着她趟过去。

等过了河走了好长一段,小和尚忍不住问:师傅你总告诉我们不近女色,你怎么还背着人家过河呀?老和尚看看他:我都放下这么半天了,你还背着那?人生在世如同渡河,责任也好压力也罢,要像那个老和尚背着小女子过河那样,该背的时候毫不含糊,该放的时候立刻放手。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