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骡子是怎么来的——古代的杂交技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杂交技术是现代农业中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育种技术,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技术的广泛运用,培育出大量的高产作物品种,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从而导致了绿色革命。

  运用杂交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杂交优势用于动物生产。先秦时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游牧民族就利用马驴杂交产生杂种后代骡和駃騠,并开始输入内地。秦汉统一以后,随着内地与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日益加强,原产于西北地区的驴骡大量引进到中原地区,促进了内地驴骡业的发展和对驴马杂交优势认识的提高。

  北魏贾思勰所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将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分别称为驘(音Luo)和骡。驘是由驴父马母所生,骡是由马父驴母所生。当时人们认识到,公驴配母马所生的驘,杂种优势不太明显,而公马配母驴所生的骡子则优势明显。要发挥公马配母驴的杂交优势,则必须对母驴有所选择,要求齿龄七八岁,而且骨盆大的,然后所生骡子才具有优势。(图:马×驴=骡子示意)

  中国古代的动物杂交不仅运用于马驴之间,还用于其他动物的育种。如牦牛和黄牛的杂交,家鸡和野鸡的杂交,番鸭和麻鸭的杂交,以及家蚕雌雄之间的杂交等等。

  牦牛原是一种凶猛的野牛,在青藏高原被驯化后,成为藏族人民最重要的家畜。在藏族和周围各族的交往之中,他们引进了黄牛品种,然后与当地牦牛杂交,产生了犏牛。牦牛与黄牛合,则生犏牛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叶盛的《水东日记》,但唐代就已有了犏牛的记载,相信在唐代以前,藏族地区就已使用了这种杂交优势。犏牛保留了牦牛的优点,但比牦牛性情更温顺,肉味更鲜美,产乳量更高,驮运挽犁能力更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也胜过牦牛。因此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和驴马的杂交一样,犏牛因其杂交的父母的不同,其杂交结果也不同。以黄牛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犏牛,叫真犏牛,而以牦牛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犏牛,称为变犏牛。真犏母牛再与雄性黄牛进行回交,能产生第二代杂种后代,称阿果牛。阿果牛的父本如果是黄牛,则毛短不能御寒;如果是牦牛,则毛长耐寒性较强。第二代杂交的阿果牛不及犏牛优秀,但是仍比黄牛和牦牛的使役、肉用,以及抗病性能要强。经过五代回交,则与原始父母代的性能相似,无杂交化势可言。

  动物杂交技术最早的发明人可能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因为无论是马驴杂交、还是牦牛和黄牛的杂交都最先出自在少数民族地区,其实,家鸡和野鸡的杂交也可能是少数民族最先采用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摆夷(又作百夷、白衣。有人认为,摆夷即古代南方民族百越族的后裔),在云南地区现在还存在一种野鸡,被人为是现代家鸡的祖先,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曾利用家鸡与当地的野鸡杂交,培育出“摆夷鸡”。

  少数民族人民在杂交技术利用方面功不可没,同时以种田养蚕为主的汉族人民也在杂交技术方面也有成就,这不仅是汉族地区很早就利用了骡等杂交培育出来的家畜进行生产和运输,而且也进行了一些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如将杂交优势运用于蚕种生产。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用一化性的雄蛾与二化性的雌蛾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新的良种。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