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大禹平水患,定九州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7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在整个治水过程中,禹随身携带准绳、规矩等测量工具,始终身先士卒,亲自拿着畚箕木铲,带领民夫疏江导河。他风餐露宿,生活十分节俭,一心在治水上下功夫;由于常年劳作,手脚之上都长满了粗糙的厚茧,手指甲抠掉了,腿上的汗毛掉光了,流的汗水都能淌满沟渠,还得了风湿病,走路歪扭,一颠一跛的。后人把这种步法,就叫做“禹步”。

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禹率领治水大军终于成功平定洪水。回顾禹的治水过程,他导黄河,疏浚下游的九河。把济水、漯水都通到海,挖掘汝水、汉水、淮水和泗水,通到长江;导瀍水、涧水,通到洛水。

凿通龙门山,结束了黄河在山上漫流的历史,而有固定河道约束。开凿两条河道使黄河水绕流砥柱山后在汇合。开辟伊水上的伊阙,把各处的积水,排除的排除,不能排除的围成湖泊。疏导西河、渭渎、泄渠、孙皇的积水。堵截原派水,使它流到后之邸湖,通到哮沱河,这样西北的人民得以安居。排泄大陆泽水,防堵孟诸泽水,使它们的水道通九河,约束东方诸水的流向后,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在南方围建五湖,容纳乱流的洪水,从而解决南方水患。

水患基本平定后,禹派天神太章用步测量大地东西的长度,结果是:从东极至西极,一共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派天神竖亥用步测量大地南北的长度,结果是:从北极至南极,一共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禹测量了大地以后,又为山川命名,同时把天下九块广大的陆地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在九州各地修道路,圈湖泊,测山高,推广耕作。同时,记录每州的名山、大川、大湖泊、大沼泽、植物的种类、土色和肥瘠,制定田赋的次第、进贡的土产,指定贡道。

禹又把各地进贡和收缴来的金属铸成九只巨大的铜鼎,每只铜鼎要9 OOOO人才能拉得动。鼎上刻着九州万国的鬼怪精灵的形象,以便让人们分清神妖,做好预先防护。

禹划分九州,铸成九鼎,制定了每州的贡赋,确定了各方人民的姓氏,规定他们穿衣服的不同式样,派驻官员,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平定,人间共主帝舜赐给禹黑色的玄圭,以表彰他的功绩。

多年以后,帝舜老了,他认为只有禹的品德和功绩才具备继承共主的资格。于是帝舜命禹摄政,准备“禅让”出自己的帝位。

禹摄政以后,由他主持祭祀山川鬼神,天下都听从他发布的命令。十七年以后,帝舜死了。禹退隐三年之,被百姓和各氏族首领公选为共主,正式继承帝位,都城建在安邑。

帝禹的政事极为平民化,一直用勤勉朴素的作风治理天下。他看见耕田的农夫一定会亲自问候,路过村落时都要下车步行。那时候,有一个叫仪狄的人会造酒,他把造好的美酒献给帝禹。帝禹品尝以后刚开始觉得滋味很好,后来一想觉得不妥,认为酒能误人误事。从此以后,他不但戒酒,而且再也不见仪狄了。

帝禹后来到东南方巡视时,病死在会稽,并且埋葬在那里。他的葬礼非常简单“衣衾三领,桐棺三寸”,埋的很浅“下毋及泉,上毋通臭。”但是,人们都说禹并没有死,他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以后,飞升到天庭做神去了。

帝禹死后,人们没有公选摄政三年的伯益作共主,而是推举帝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帝位。公选共主的“禅让”制度被终结,帝位传子的“家天下”时代由此开始。

豢龙氏曰:

禹治水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今天已经无从考证。古书上说他导长江、导黄河,差不多两大流域所有的河流他都治理过;又说他凿龙门,辟伊阙,折砥柱,破碣石,工程规模之浩大即使是今天也是想象的。

那么他到底怎样“疏导”江河,怎样 “辟凿”高山呢?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疏导”江河不一定是整个的疏浚,“辟凿”高山也不一定是开山凿洞。他乘船循行,顺应水路,疏通堵塞的地方。指导受灾的人们,把靠近江河的积水引到江河的河道里,同时对江河堤岸进行加固;把靠近湖泊的积水引到湖泊里,同时修筑湖泊围岸。

禹父亲鲧以堤防堵水,最大的失误在于:违背自然规律,阻挡水的去路。禹的成功正是避免了鲧的失误。

治水结束后,舜帝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禹。禹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东至渤海南海,西至流沙(即西北沙漠)的范围内,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中国告别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奴隶社会。禹死后,他的王位由儿子启接替,“禅让”制结束,“家天下”由此开始。

现实中禹虽然不是神,但是他的功绩非神力所能为之。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勇气,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