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书画篆刻

书画篆刻

藏书票上读敦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仰止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有人说,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这是不无道理的。

自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乐和尚在敦煌莫高窟开凿第一个石窟以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而至宋、元,千余年间,以汉族为主体的我国西北各民族,融会中外文化,以惊人的智慧开窟1000多个。它们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地布满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下五层,绵延数公里,成为东方地平线上一道灿烂的人文景观,人类精神长河中的一艘无比壮观的航空母舰。历经岁月沧桑,现仍存历代洞窟725个。其间保存有彩塑2415尊,从仅有10余厘米的小菩萨到高达30余米的大佛像,万千姿态,无不具有真实的生命;壁画4.5万余平方米,如按自身高度一字排开,将长达30多公里。这绵延千年的彩色图像以及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其中的真实生命,连同藏经洞的数万卷遗书,无疑是一笔无限丰富无比珍贵的财富。谁能说得清,其间究竟凝聚着多少人间的情感,多少历史的秘密!有研究者认为,它至少能为人们提供进入敦煌石窟艺术史、丝绸之路史、佛教东渐史、中国北方民族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华民族中古心灵史等历史密室的钥匙。

今年,敦煌这个字眼有着格外不平常的意义。100年前的6月22日,正是由于那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的偶然发现,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风雨,使当时已沉寂了600多年的艺术宝库重新为世界瞩目,并形成了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100年后的今天,适逢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着绝佳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时此刻,又一次近读敦煌,我们对敦煌的艺术风貌、艺术精神、世界影响与当代意义有了全新的体悟:

久久凝视净土的华美,/我分不清哪是人间的烟火/哪是天上的星辰;/轻轻触摸神佛的体温,/我说不准那是人格化的菩萨/还是菩萨化的人?/渐渐地,渐渐地,/“美”的震撼使我幸福地颤栗,/伴随而来的是“善”的洗礼,/“真”的拷问!/莫非,美是真和善的叶,/真和善乃美之根?/也许,这就是永恒的艺术,/艺术之永恒?

人类虽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历史,但在人心、人情、人性上却总是有相通之处的。敦煌只是一次历史上罕见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真情碰撞,唯其情真,它所迸发的火花才如此灿烂,所结出的果实才这般甜蜜而又如此沉重。敦煌属于中国,也属于人类;属于昨天,也属于今天和明天。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的感受,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思路:以“交响”为立意,以祈祷人类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诗、文、图片映衬书票,浓墨重彩地展现敦煌特有的艺术风貌,独具的艺术精神,巨大的世界影响和深刻的当代意义,以此作为我们的敦煌百年祭。

众志方成城

艺术精品的创造是艰辛的。《敦煌交响o纪念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一百周年藏书票》一书的问世,是所有有关人员共襄盛举不辞辛劳的结果。

北大出版社资深编审江溶,春节前就和他的同事文史哲编辑部主任乔征胜、副编审刘方一起,完成了这一选题的策划和创意。在顶风冒雪构筑框架的忙碌中,不慎摔伤了腰。然而他正是卧床完成了本书充满激情富有见地的诗作和长跋。如果没有这些诗文,这曲《敦煌交响》恐怕很难如此多姿多彩。

担任主编的清华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藏书票研究会秘书长陈雅丹精心组织作者,反复审阅样稿,对全部书票内容的逻辑联系、色彩的变化、样式的节奏感、版种的丰富等每一个方面都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到。在她的努力下,从《昨天的召唤》到《明天的憧憬》,十帧书票版种多样,各有风姿,又互相顾盼,相映生辉。

还特别值得称道的本书3位真正又“顾”又“问”的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听到我们的构想后激动不已,有心撰写序言以抒胸臆,不想双眼白内障日趋严重,始终无法成文,最后仍在准备再次住院动手术前,在放大镜下为本书题词:“中国瑰宝,宇宙奇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筹备纪念活动的百忙中,不仅安排人员为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图片资料,还亲自为书稿把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中古史专家荣新江两次审阅文稿图片,为本书提供了可贵的学术支持,并提供了《北京大学与敦煌学》的专文,使读者得以知悉中国敦煌学早期开拓的艰难历程。书中由梁栋、陈雅丹、王金旭、邵明江等艺术家设计的《昨天的召唤》、《三危佛光》、《有容乃大》、《八面来风》、《马背情怀》、《人间天上》、《静观世音》、《天上人间》、《沧桑岁月》、《明天的憧憬》10帧藏书票,风格各异,内涵丰富,像10朵红花盛开在绿叶之中,气宇轩昂,风度翩翩。这种×式的作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藏书票创作队伍的精神风貌和强大实力。其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成果,都必将流芳于中国藏书票史册。

该书采用了画册设计方法,以藏书票为中心,配以诗文和彩印敦煌图片百余幅。丰富多彩,而又主次分明,诗文、图片和书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比较理想地体现了敦煌的特色,同时也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因为表现的是敦煌,所以本书还蕴含着一种特别的意义:如果说,当年刘半农、胡适、向达、王重民这些北京大学的学术良知,以及被称为“开拓敦煌艺术中国第一人”的张大千和被誉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这些艺术精英,为莫高窟重放光彩,敦煌再度辉煌,为敦煌学的开拓发展作出了“无愧于敦煌,无愧于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卓越贡献”,而“将他们的青春热血汇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古老苍凉的‘敦煌交响’因此而又更加激越昂扬”(《敦煌交响o跋》)的话,那么,今天《敦煌交响》的创作便是“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续写了新的音符,激起了新的浪花。此乃敦煌之幸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