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古代儿童的博彩游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书慨
    旧时儿童游戏的内涵大多较为简易,而花样却不逊今日。《京都风俗志》记老北京除夕夜有语:“家庭举燕(宴),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刚刚喜得压岁钱的小孩子聚在一起效法大人们的模样,掷骰子(色子)、推牌九,耍弄几出小小的博彩,家长亦并不禁止。其中最为复杂亦最负成人气的博戏要数升官图。
    升官图品类不一,常见的清代升官图大体二尺见方,上画表格以螺旋形排列,最外圈的起点处为“白丁”,圈内正中的终点填画“太师、太傅、太保”的字样。其间的一线连贯的格子分别填写秀才至状元的功名以及由县、州、府到中央六部各级官阶的名位。白丁就是没有功名的百姓。太师、太傅、太保是太子老师的名号,清代正一品文官通常会得到这种皇帝赐与的荣誉。简言之,升官图玩的就是从草根百姓到位极人臣的全程意验。
    升官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李郃的“彩选格”。同时代房千里所制“骰子选格”的官位序列收录在元代陶宗仪的《说郛》中,由县尉始,至侍中止。明代的升官图还编入了大奸臣严嵩和倒严就义的杨椒山等人,名为“忠佞升官图”。
    升官图的玩法不拘人数,每人以石子、铜钱等小物或不同颜色的代牌件代表自己放在起点,以旋转陀螺或掷色子获得的各样判语,决定个人仕途的进退命运。“白丁”一格所注的判语为“德秀才、才监生、功童生、脏不动”,陀螺(也叫拈拈转)上刻有“德、才、功、脏”四个字,旋转结果若为“德”,玩家就获得了秀才的功名。其他判语如“知县衙门”:“德知府、才知州、功不动、脏典吏。”擢升、贬黜、原地踏步全在“手气”,最先升至“太师、太傅、太保”一级的人可以赢得其他玩家所押的彩注。如果用色子,则需凑六枚。每枚以四点最大,代表德,以下六为才,五为功,三为良,二为柔(服从之意),一为脏。每步要将六枚色子一齐掷出,再综合各枚数字的表意定夺判语,数字组合的讲究颇为繁琐,难度较大,因此不如转陀螺的玩法普及。
    中国自古官本位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官僚阶层的等级观念与特权意识自不必说,即是底层人民也对此种层层压迫的体制充满了艳羡和渴望。儿童在游戏中将官僚体系的细密环节烂熟于胸,铭记当官好的道理,树立做高官的志向,应该算是世界独有的人文传统。后来升官图又衍化出许多近似的博戏样式,如从时迁升至宋江的“水浒选仙图”、游历名山大川的“揽胜图”等等。但是后来者始终不及升官图的魅力。近年自海外传入的电子游戏中有一款“大富翁”玩法与升官图如出一辙,深受大众喜爱。玩家人人可为老板,坐地日收亿万财富,亦可见时代风尚于一斑。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