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名节、名号与名位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陈明石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中国文化历来重“名”。这个“名”有名声、名望、名节、名誉、名分、名位、名义的意思。

当“名”作“名声、名望、名誉、名节”解时,我们发现有许多意思精辟、饱含褒贬和爱憎情感的成语。

若名声与实际相符,人们就肯定为“名副其实”。反之,就否定说“徒有虚名”。

若是没有夸大、确实不错的名声流传开去,人们会称赞说“名不虚传”。否则,会被指责说“名过其实”。

好名声永远流传,人们颂之为“名垂千古”“名垂青史”。坏名声传扬开去,则被讥讽为“臭名远扬”。丑恶的名声让很多人知道了,人们便斥之以“臭名昭著”。

“名”作“名义、名分、名位”解时,这个“名”也很重要。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成语“名正言顺”由此而来,意思是:做事要有正当的名义,充足的理由。

“名”,还有“名字、名号”的意思。名号就是名字与别号。旧时许多文人雅士不但有名和字,还另起有别号,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孔明则是诸葛亮的别号。

今人除姓名外,一般没有字、号。但在一部分属于头头脑脑的人当中有一种奇特怪诞的现象,就是在名片这个小物件上除有姓名外,还标明自己的头衔、官位、级别。

网名叫“狼迹狐步”的人和余秋雨教授在各自的言论里说了同样一件事,说是见过一张名片上印着“副局级巡视员”,后面特地加了一个括号,括号里写着“本单位没有正局级”。他俩还都说见过很多名片上印着“国家一级演员”,却从未见过一张名片上印着“国家二级演员”。

自古以来,正人君子——不是指假装正经,而是指品德高尚、正直无私的人,都把名誉和节操看得比泰山还重。而心术不正或是内心空虚的人,则把名位——名分与地位看得很重。

名节和名位,同样都顾着脸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名节是人的灵魂与支柱,维持着人的独立与尊严。而名位只是一个漂亮的符号,一个便于识别的标志而已。

珍重名节要能经受得住考验,只要自己洁清不洿,便谁也不能羞辱。韩愈说:“士穷见节。”意思是:越是在困窘的境遇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做人应当明白:功名一时,富贵难久,而精神不死,气节千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