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智慧谋略

智慧谋略

中国智谋:处世·涉世-大智若愚,崔巨伦脱身全节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原典】
  北魏时的崔巨伦,曾任■州的别将。殷州被起义军攻破,起义军首领葛荣听说他很有才学,有心想起用他,而崔巨伦本人却一心想逃掉。当时恰逢五月初五,葛荣召集手下所有的臣僚,命令崔巨伦赋诗。崔巨伦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于是他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子,想了一阵子,然后便一本正经地当众朗诵起来:“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当场听得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讥讽崔巨伦“有才”,葛荣也打消了起用他的主意,崔巨伦因而得免。
  崔巨伦立刻逃走。他暗中找到几个不怕死的志士,乘着夜色向南而去。
  然而不巧的是,途中他们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骑兵,要对他们进行盘查。大家面临险境,不免有些紧张。这时崔巨伦很镇静地对大家说,“宁可往南走一寸而死,岂能往北走一尺去求生。”他的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也稳住了大家的紧张情绪。于是崔巨伦冷静地迎上前去,向骑兵谎称道:“我们是奉了葛荣的命令往南去执行任务的。”敌人问:“可有命令在手?”崔巨伦迅即掏出一份东西递了过去。敌人举起火把照明,准备细看文书。就在这时,崔巨伦趁着敌人没有注意他时,猛地拔出身边的佩剑,砍死了敌人首领。其余的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完全吓住了,待反应过来后便仓皇逃命而去。于是,崔巨伦和志士们得以脱身,终于逃到南边去了。
  
  【新说】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一种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生活诸如外事、兵战、商贸、人际关系等等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而一个低智商、低能力的人毫无疑问的是生存竞争中的弱者。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环境的变异,社会生活往往又不是单一的,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时时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你的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经验办事。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而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露出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即“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少。因为这样可能使敌方容易摸情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和对策,或者触动某些人如妒忌等不便说明的心理。某报曾载一小故事说,同有两位才学相当的秘书常为某领导拟文稿。甲秘书的文稿因常有瑕疵,要领导改动后才被采用,乙秘书的稿子却总是无须改动便被采用,然而提升得快的却是甲秘书。虽然这则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桩笑话,但我们却不难体会出伏藏之妙的甲秘书的苦心。
  又有如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方得以保全性命,报杀父之仇。
  崔巨伦的逃脱正是因他深深认识到自己的才学在当时的情况下带给他的只是不利,所以以愚人的姿态出现,骗过了敌人。
  所以说,凡成大事者,少有不精于此道者。人们说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
  
  【典源】
  大智若愚:语出宋代苏轼《东坡集·卷二十七·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崔巨伦脱身全节,事见《魏书·崔巨伦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