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荆州古城铭文砖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据史记载,荆州砖城始建于公元912年的五代十国。即高季兴在荆州称王,建立荆南国时,动员十几万军民,在国都附近,四处挖掘墓砖来修筑“京城”。便开始有砖城墙。他是借用汉墓砖筑“甃城”,砖上有典型的汉代纹饰,只是没有铭文,至今仍有墓砖遗物存在。到南宋时,才开始烧制“专用城砖”,砖上有了简单的责任铭文,却没有具体的年号记载。荆州砖城墙经历了数百年的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风风雨雨的变幻,直到今天的模样。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荆州城墙上最早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29年。此砖比新华社报道万里长城发现最早的万历年的文字砖要早207年。其次是洪武六年(公元1380年)所制的文字砖,此砖是来自靖州府绥宁县,靖州是今湖南省与贵省交界处清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往后有洪武16年(公元1383年),万历18年(公元1590年),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民国丙子年(公元1936年),直到“1983年制”的年号铭文砖。荆州城墙砖,并非仅出自江汉平原的原府、州、县,从发现的文字砖来看,除汉江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二十多个洲、县和1983年制的铭文砖外,分别还有来自交界的襄阳府管辖的均州、郧县、房县、谷城、枣阳、南漳等县(市);来自西南方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清州;来自南方的桂阳州宜章县;来自东南方向紧挨江西省的茶陵县。还有来自湘北的常德府,湘西的辰州府,湘南的永州府,湘中的衡州府以及湘东的长沙府的铭文字砖。

从城砖上的铭文记载来看,这些铭文砖表明,在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是荆州砖城墙维修建设的高潮时期。可想而知,当时从距荆州数百公里、近千公里远的地方,在水陆交通极不便利的条件下,将各地的城砖运到荆州筑城墙,谈何容易!荆州城的现有文字砖的来源范围包括今湖南、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和两省的部分边缘地域,共有八府四十余县,证明当时荆州管辖区域之大,没有高度的责任,统一的规格,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纪律,要把各地的城砖运到荆州是难以做到的。“盖先治其城廓,乃诸侯,郡守之常政。”所以历代筑城修墙,都要留下或简或详的责任铭文。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要层层把住建城的质量关。所以自古就有“铁打的荆州”的美称,这并非虚言。

从城砖上的铭文记载的内容看,那是十分严格和讲究的,对制砖的地方,制砖的时间都有明确记载,对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受者的姓名和地方具体负责操作办理事务的官员也有详细铭文。在铭文的官员中有知府、知州、知县、正堂、加道街知府等行政长官的名字;有同知、通判、吏目、县丞等长官助理的名字;有典吏和一般司吏。此外,砖上的铭文对具体实施操作的人员也有记载。如“政权委人”、“监造人”、“里长”、“甲长”、“窑匠”、“粮户”、或“人户”以及制砖坯人的名字都有铭文。

荆州城墙上的铭文砖,种类各样,多数是将文字竖排在砖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少数是横排着文字;有的砖有文字多达数十个,也有仅一个字的砖,如“鱼”、“龙”、“衣”等,一般是代表工号或工匠字号。在文字刻法上,有阴刻,也有阳刻,也有阴阳兼刻,但多数砖上文字为阳刻;在字体书法上,有行书,也有楷书,有繁体字,也有简化字,如“刘”、“龙”、“万”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