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济宁"运河餐饮"演绎大融合扬州炒饭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凿壁偷光的匡衡出生在这里,文成公主生长在这里,李白曾在这里生活长达23年之久,孔子64代孙孔尚任在这里写下了名动京城的《桃花扇》,梁山伯祝英台葬于此……这里就是运河名城济宁。运河济宁段是整个运河的中点,更奇特的是,它城北的南旺湖是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水脊”。

我们的“中粮蒸谷米扬州炒饭文化解码之旅”寻踪至此发现,“水脊”就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正如同它独特的地理特征一样,济宁同样也站在运河文化的“分水岭”上。如果说沧州、德州是一种“背对南方”的姿态,而站在文化临界处的济宁,则是一个“侧过身来”的形象,一手牵着江淮,一手拉着齐鲁和燕赵。表现在餐饮文化的交流上,扬州炒饭在济宁也已香飘了数百年了。

水脊:南方餐饮的“台阶”

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杜庆生在谈到济宁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济宁正处于大运河的中间地带和关键位置,恰如膝关节部位。济宁高亢的地势成为大运河贯通的一大难点和关键。”站在这个叫南旺的“膝关节”向北看,与御河边的临清,高差达90尺;向南看,与黄河边的沽头(今江苏沛县城西),高差达116尺,实际相差达十几米,这么大的高差使得通航相当困难。

明永乐年间,朝廷派工部尚书宋礼主持解决济宁段运河难题。宋礼南下济宁微服私访,在汶上县军屯乡遇到年近半百的民间治水高人白英。一番交流过后,原本三缄其口的白英被宋礼的谦逊与诚挚所打动。于是他告诉宋礼,把汶水河接入南旺脊顶,再在南旺南北设闸分水下来,北会黄河,南入江苏。这个在水利史上流芳百世的治水工程被毛泽东主席笑称为“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

大运河自此畅通了500年,济宁从此繁荣起来。由于运河穿城区而过,运河容纳了济宁周边四方之水、八方源泉,改变了济宁城区内外水道网络系统,从而将济宁构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北水旱大码头,成为南方餐饮攀登的“台阶”。运河穿过繁华的市区,尽展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景画。马可o波罗记载:“这是一个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制品特别丰富。河中的船舶往来如织,仅看这些运载着价值连城的商品的船舶吨位与数量,就会令人惊叹不已。”

地理分水岭饭桌大融合

“功莫大于治河,政莫重于漕运”,元明清三朝均在济宁派设了最高司运治运机构,粮食、药材、茶叶等大量货物在此囤聚。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后得到了很好地交融,体现在饮食上,形成融南汇北的餐饮文化:北方菜中有南味,南方菜里有北料。扬州炒饭在这里得到了与“北食”一样的礼遇。

据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满长征介绍,清时,济宁有饭店、菜馆逾百户,“温泰和”有糖炒鱼片,“第一村”做鳝鱼段,还有能做满汉全席的“万福楼”。“由于济宁南临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所以对湖鲜原料巧于制作,这一点与拥有里下河湖鲜资源的扬州很相似。”谈到扬州炒饭时,他说,炒饭在济宁民间,虽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盛行了很久了。

在主打“运河餐饮”的济宁香港大厦,人们既可以吃到北方的官府菜,又可以吃到特色的孔府宴,还能品尝到运河沿线的市井菜:扬州炒饭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一起出现在菜单中。清蒸鱼、糖水白果、盐水虾、山药青椒等菜肴的做法几乎也与淮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清蒸鱼用油重了一些,适应了北方口味,盐水虾有了一些麻辣的成分……

济宁饭馆业体现了南北风味的融合,酿造业同样是。在济南街头,我们看到许多“玉堂酱园”的字号。早在清代这就是一家生产规模大、被誉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的手工业作坊,与扬州的三和四美酱园颇为相似,它的品种也有豆腐乳、八宝菜、小黄瓜等,是济宁人喜欢的佐早餐的小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