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锡伯族饮食习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锡伯族是以粮食为主食的民族,包括小麦、稻子、玉米、高粱、黄米、小米等,这和本民族的生产形式有关。锡伯族的饮食种类较丰富,面食有发面饼、死面饼、锅盔、馒头、面条、拉面等,馅食有包子、饺子、韮菜合子、肉馅饼等,米食有大米干饭、抓饭、大米(小米)稀饭。

发拉哈喀分(发面饼)发拉哈喀分(发面饼)。是每天都离不开的日常主食,其做法:面和得较柔软,面团发酵透后,将面团擀薄,贴在锅底,三翻九转即熟。其大小因铁锅的大小而异,一般直径约三四十厘米左右,厚度为1厘米左右。烙发面饼,一般用生铁锅,掌握火候是关键,把握住火候,烙出的发面饼才酥软可口。

锅盔锅盔是锡伯族别具风味的食品之一,分发面和死面两种。无论是死面的还是发面的,里面都要掺加许多奶子、清油、猪或羊油、奶油、鸡蛋等。有的还加食糖,这样烙出来的锅盔特点是酥、软、脆,时间长了也不易发硬。适于当作旅行食品,大小和发拉哈喀分差不多,厚度则为2—3厘米,主要是用微火烤熟。

昆布额分昆布额分。大小和发拉哈喀分差不多,将发面和得硬一些,擀到2—3厘米时贴在锅里,用微火烙熟。熟后厚度达4—5厘米左右。

索络霍额分将发面揉成巴掌大(厚度有4—5厘米)以后,贴进灶膛壁,借灶膛中热灰的余热将其烤熟。这样做出来的额分不会烤糊,也不会死心,是外出劳动者的好食品。

百屋死面饼(或称千层死面饼)。将白面用清水和好,擀薄,上抹一层猪油或清油后,卷起来切成块,然后再擀薄贴在锅里烙熟。做此饼,需要高超的技术,把握好火候,否则就会做得干硬不好吃。

果子额分是过年过节的上等食品。其做法:在发面里掺进用清油炒烂的南瓜泥、砂糖或蜂蜜、清油、鸡蛋等,等发好后,将面团擀薄并切条揉成比小指头还细一些,长约5—6厘米,在油锅里炸熟。其特点:酥软、香脆,保存时间再长也不会干硬,始终保持酥脆的特点。

韭菜合子其皮用死面,呈半圆形,分油炸和素烙两种。韭菜馅子里掺进清油、肉末、鸡蛋、辣面子等。

南瓜饺子是锡伯族别具风味的食品之一。其做法是:将甜质的南瓜切成绿豆大小的碎块,里面掺少许皮牙子、清油或油渣,然后包成饺子,放在蒸笼里蒸熟。其大小比一般饺子要大两倍,皮子为死面。相当于×的薄皮包子,只是馅不同而已。

肉馅烤南瓜肉馅烤南瓜是锡伯族最富有特色的食品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将南瓜打一个小孔,把南瓜瓤全取出来,然后把肉馅从孔里塞进南瓜肚里,把口子用面糊好,把南瓜放进灶堂里烤熟,其味道美不可言。

肉类和蔬菜类肉类肉食类,以食牛、羊肉为主,兼食猪、马、鸡、鱼、鹅、鸭等肉。

锡伯族在吃猪肉方面,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每当宰猪,将清炖的猪肉、杂碎都切成碎块或碎片后与灌肠煮熟的猪血拌在一起,同时调以佐料、蒜泥、葱花、盐等,其味道鲜美,再肥的肉也不感到腻。这种吃法,称作“猪血拌肉”。

蔬菜类哈吐浑索吉锡伯族有一种别有风味的咸菜,叫哈吐浑索吉(咸菜),也称花花菜。它是用韭菜(要老的)红、青辣椒与芹菜、黄萝卜、包心菜做成。由于及时拌以盐并盛入瓦缸里,各种蔬菜原有的红、绿、白、黄等颜色截然分明,在冰天雪地的隆冬、饭桌上有那么一小碟夏季各种蔬菜色调俱全的花花菜,会激起人们强烈的食欲。

米顺是锡伯族调味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酱。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前,家家户户都将小麦数十斤发芽,刚发芽后倒入开水锅里煮熟,盛进瓦缸里,放在火炕最热处捂起来,等过几十天发酵成酒曲状并有甜味(这时不可食用),有时发酵过程中被厌氧的肉毒杆菌污染,过去,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误食,结果许多人患病,甚至丧失生命。

果酱制品熬各种果酱、制作罐头食品是锡伯族妇女的拿手技艺。每年夏天妇女制作各种果酱、西红柿酱及其他食品罐头。常做的是杏子酱、草莓酱、桃子酱、苹果酱、糖水葡萄、糖水海堂果等。蔬菜类罐头有西红柿酱、虎皮辣子、烧茄子等。其做法是,将做好的成品盛入玻璃罐头瓶内,把有密封圈的瓶盖盖在上头,置开水锅里蒸半小时左右,蒸完立即将瓶盖拧紧,这样就可起到密封的效果。家庭制作的罐头可谓是绿色食品,不放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别具特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