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门巴族文学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门巴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他们缔造的灿烂的精神文明,为祖国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有了这些缤纷夺目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俗等文化瑰宝,祖国文化园地才显得多姿多彩。

语言文字门巴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藏文。

歌舞

酒歌门巴族的酒歌多用于婚礼和喜庆活动的场合演唱,演唱时常借用对自然物的评论和描写来抒发感情,曲调婉转悠扬,情意真切饱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老人演唱时可以随时用酒歌的调子现编唱词,即兴而歌。民主改革后,门巴族用这种曲调创作了不少获得自由、歌颂新生的作品。情歌情歌作品也很富有特色,多歌唱男女双方的思慕,追恋的炽热感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情歌大部分是四行一首,曲调固定,歌词大部分押韵,而且运用大量的比喻借喻,使情歌的感情更加鲜明,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就吸收了不少门巴族情歌的营养,富有门巴族民间情歌的朴素风格,因而博得广大藏族的人民的欢迎,成为藏族文学史上极重要的一部诗歌杰作。

喜歌喜歌是门隅东三巴地方的伴舞喜歌。歌声由高昂动听,舞姿典雅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都有乐器伴奏。

戏剧门巴族的戏剧是由民间舞蹈演变而来的,受到×不小的影响,在内容上有不少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成分。在门隅地区流行一部比较完整的民间戏剧作品叫做《阿拉卡教父子》,共分五章,其内容是表现门巴族的古代神话中降伏妖魔和阿拉卡教为他的两个儿子求亲成婚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演出时,演员均戴假面,假面脸谱是根据不同角色的善恶制作的,动物出场时还要披不同动物的皮革,插上不同的羽毛,在鼓、钹的伴奏下有唱有跳,穿插进行。戏剧的唱词是采用散体民歌的形式,章节和句数也不受限制,曲调随着内容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委婉起伏。被称作西藏八大藏戏之一的《卓娃桑姆》,是以门隅地区的嗄隆旺布王朝的统治和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有人说,剧目的最早作者可能就是门巴族。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