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拉祜族文学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拉祜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在拉祜族的文学艺术中,凝聚着他们的睿智。拉祜族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文化宝库中一颗闪烁的明珠。

语言文字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拉祜语的特点是声韵母较少(只有20个),没有复辅音和辅音韵尾,声调较丰富(共7个)。拉祜语里有关动物的词汇多与僳僳语、彝语相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拉祜、僳僳、彝等族人民在历史上的紧密关系。群众一般都懂汉语和傣语。

拉祜族过去没有文字,靠刻木记事。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造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拉祜文,因欠科学,未能广泛传播,仅在部分地区及×上层中使用。解放后,在原有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确定以澜沧县糯福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东回语音为标准语音,创制了较为科学的新文字。

民间文学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传说,一般老人特别是魔巴(巫师)能讲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内容包括民族来源、祖先迁徙、神鬼、爱情、谚语等等。有些传说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歌曲拉祜族民歌分为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等五类,各有特色。歌曲、乐曲和舞曲形式多样,节奏多为复拍。乐器除芦笙外,还有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芦笙和口弦本族自制,其它皆买自外族,演奏起来很有特殊风格。

音乐舞蹈拉祜族能歌善舞,其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逢年过节,更是夜以继日歌舞不息。芦笙舞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由吹芦笙者带领,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大圆圈,随调子边跳边唱。舞蹈动作多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从傣族传入的摆手舞,已带上了本民族的一些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异。

拉祜族民族渊源

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族”。东路一支,顺今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以东地区,是为“拉祜西”

与拉祜族在历史上有密切关系的彝族,称拉祜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元《经世大典o招逋总录》记有“罗黑加”,这是可考据为拉祜族居地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知,在13世纪以前,拉祜族已经形成为单一民族。

清代文献中,开始出现接近于拉祜族自称语音的族名,最早者当推雍正《云南通志》,书中将拉祜族记作“喇乌”。

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拉祜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根据民族自称定名为“拉祜”,含有幸福之意。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