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释卷三中

繁体中文】  作者:(清)郭庆藩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一】?」
  【一】【疏】子葵怪女偊之谈,其道高妙,故问「子于何处独得闻之」?自斯已下,凡有九重,前六约教,后三据理,并是女偊告示子葵之辞也。
  曰:「闻诸副墨之子【一】,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二】,洛诵之孙闻之瞻明【三】,瞻明闻之聂许【四】,聂许闻之需役【五】,需役闻之于讴【六】,于讴闻之玄冥【七】,玄冥闻之参寥【八】,参寥闻之疑始【九】。」
  【一】【疏】诸,之也。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理能生教,故谓文字为副贰也。夫鱼必因筌而得,理亦因教而明,故闻之翰墨,以明先因文字得解故也。
  【释文】《副墨》李云:可以副贰玄墨也。崔云:此已下皆古人姓名,或寓之耳,无其人。
  【二】【疏】临本谓之副墨,背文谓之洛诵。初既依文生解,所以执持披读;次则渐悟其理,是故罗洛诵之。且教从理生,故称为子;而诵因教起,名之曰孙也。
  【释文】《洛诵》李云:诵,通也。苞洛无所不通也。
  【三】【疏】瞻,视也,亦至也。读诵精熟,功劳积久,渐见至理,灵府分明。
  【释文】《瞻明》音占。李云:神明洞彻也。
  【四】【疏】聂,登也,亦是附耳私语也。既诵之稍深,因教悟理,心生欢悦,私自许当,附耳窃私语也。既闻于道,未敢公行,亦是渐登胜妙玄情者也。
  【释文】《聂许》徐乃摄反。李云:许,与也。摄而保之,无所施与也。
  【五】【疏】需,须也。役,用也,行也。虽复私心自许,智照渐明,必须依教遵循,勤行勿怠。懈而不行,道无由致。
  【释文】《需役》徐音须,李音儒,云:儒弱为役也。王云:需,待也。役,亭毒也。
  【六】【疏】讴,歌谣也。既因教悟理,依解而行,遂使盛惠显彰,讴歌满路也。
  【释文】《于》音乌,又如字。《讴》徐乌侯反。李香于反,云:讴,煦也,欲化之貌。王云:讴,歌谣也。
  【七】【注】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既德行内融,芳声外显,故渐阶虚极,以至于玄冥故也。
  【释文】《玄冥》李云:强名曰玄,视之冥然。向郭云: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八】【注】夫阶名以至无者,必得无于名表。故虽玄冥犹未极,而又推寄于参寥,亦是玄之又玄也。
  【疏】参,三也。寥,绝也。一者绝有,二者绝无,三者非有非无,故谓之三绝也。夫玄冥之境,虽妙未极,故至乎三绝,方造重玄也。
  【释文】《参》七南反。《寥》徐力彫反。李云:参,高也。高邈寥旷,不可名也。
  【九】【注】夫自然之理,有积习而成者。盖阶近以至远,研粗以至精,故乃七重而后及无之名,九重而后疑无是始也。
  【疏】始,本也。夫道,超此四句,离彼百非,名言道断,心知处灭,虽复三绝,未穷其妙。而三绝之外。道之根本,(而)〔所〕谓重玄之域,众妙之门,意亦难得而差言之矣。是以不本而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
  【释文】《疑始》李云:又疑无是始,则始非无名也。《研粗》七胡反。《七重》直龙反。下同。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一】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二】。
  【一】【疏】子祀四人,未详所据。观其心迹,并方外之士,情同淡水,共结素交,叙莫逆于虚玄,述忘言于至道。夫人起自虚无,无则在先,故以无为首;从无生有,生则居次,故以生为脊;既生而死,死最居后,故以死为尻;亦故然也。尻首虽别,本是一身;而死生乃异,源乎一体。能达斯趣,所遇皆适,岂有存亡欣恶于其间哉!谁能知是,我与为友也。
  【释文】《子祀》崔云:淮南作子永,行年五十四而病伛偻。◎庆藩案崔本作子永,是也。今本淮南精神篇作子求,与崔所见本异。顾千里曰:求当作永。抱朴子博喻篇曰子永叹天伦之伟,字正作永。永求形近,经传中互误者,不可枚举。《子舆》本又作与,音余。《子犁》礼兮反。《为尻》苦羔反。
  【二】【疏】目击道存,故相见而笑;同顺玄理,故莫逆于心也。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一】。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二】!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三】,其心闲而无事【四】,跰〈足鲜〉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五】!」
  【一】【疏】友人既病,须往问之,任理而行,不乖于方外也。
  【二】【疏】伟,大也。造物,犹造化也。拘拘,挛缩不申之貌也。夫洪鑪大冶,造物无偏,岂独将我一身故为拘挛之疾!以此而言,无非命也。子舆达理,自叹此辞也。
  【释文】《伟哉》韦鬼反。向云:美也。崔云:自此至鉴于井,皆子祀自说病状也。《拘拘》郭音驹。司马云:体拘挛也。王云:不申也。
  【三】【注】沴,陵乱也。
  【疏】伛偻曲腰,背骨发露。既其俯而不仰,故藏腑并在上,头低则颐隐于脐,(膞)〔膊〕耸则肩高于顶,而咽项句曲,大挺如赘。阴阳二气,陵乱不调,遂使一身,遭斯疾笃。
  【释文】《曲偻》徐力主反。《于顶》本亦作项。崔本作釭,音项。◎卢文弨曰:旧作钉,音顶。今本作缸,音项。据宋本钉音项,疑钉为釭之讹,参酌改正。《句》俱树反,徐古侯反。《赘》徐之税反。《指天》李云:句赘,项椎也。其形似赘,言其上向也。《有沴》音丽,徐又徒显反。郭奴结反,云:陵乱也。李同。崔本作{〈氵尔〉土},云:满也。
  【四】【注】不以为患。
  【疏】死生犹为一体,疾患岂复概怀!故虽曲偻拘拘,而心神闲逸,都不以为事。
  【释文】《其心闲》音闲。崔以其心属上句。
  【五】【注】夫任自然之变者,无嗟也,与物嗟耳。
  【疏】跰〈足鲜〉,曳疾貌。言曳疾力行,照临于井,既见己貌,遂使发伤嗟。寻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岂偏于我,独此拘挛?欲显明物理,故寄兹嗟叹也。
  【释文】《跰〈足鲜〉》步田反,下悉田反。崔本作边鲜。司马云:病不能行,故跰〈足鲜〉也。《而鉴》古暂反。《曰嗟乎》崔云:此子舆辞。
  子祀曰:「女恶之乎【一】?」
  【一】【疏】淡水素交,契心方外,见其嗟叹,故有惊疑。
  【释文】《女恶》音汝。下同。下乌路反。
  曰:「亡,予何恶【一】!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二】且夫得者,时也,【三】失者,顺也【四】;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五】。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六】。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七】!」
  【一】【疏】亡,无也。存亡死生,本自无心。不嗟之嗟,何嫌恶之也!
  【释文】《曰亡》如字。绝句,《予何恶》乌路反。下及注同。一音如字读,则连亡字为句。
  【二】【注】浸,渐也。夫体化合变,则无往而不因,无因而不可也。
  【疏】假令阴阳二气,渐而化我左右两臂为鸡为弹,弹则求于鴞鸟,鸡则夜候天时。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
  【释文】《浸》子鸩反。向云:渐也。《予因以求时夜》一本无求。《为弹》徒旦反。《鴞》户骄反。《炙》章夜反。
  【三】【注】当所遇之时,世谓之得。
  【四】【注】时不暂停,顺往而去,世谓之失。
  【五】【疏】得者,生也,失者,死也。夫忽然而得,时应生也;倏然而失,顺理死也。是以安于时则不欣于生,处于顺则不恶于死。既其无欣无恶,何忧乐之入乎!
  【释文】《哀乐》音洛。
  【六】【注】一不能自解,则众物共结之矣。故能解则无所不解,不解则无所而解也。
  【疏】处顺忘时,萧然无系,古昔至人,谓为县解。若夫当生虑死,而以憎恶存怀者,既内心不能自解,故为外物结缚之也。
  【释文】《县》音玄。《解》音蟹,下及注同。(同)〔向〕(一)云:县解,无所系也。
  【七】【注】天不能无昼夜,我安能无死生而恶之哉!
  【疏】玄天在上,犹有昼夜之殊,况人居世间,焉能无死生之变!且物不胜天,非唯今日,我复何人,独生憎恶!
  【校】(一)向字依世德堂本及释文原本改。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一】。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二】!」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三】
  【一】【疏】环,绕也。喘喘,气息急也。子舆语讫,俄顷之间,子来又病,气奔欲死。既将属纩,故妻子绕而哭之也。
  【释文】《喘喘》川转反,又尺软反。崔本作惴惴。《环而》如字。徐音患。李云:绕也。
  【二】【注】夫死生犹寤寐耳,于理当寐,不愿人惊之,将化而死亦宜,无为怛之也。
  【疏】叱,诃声也。夫方外之士,冥一死生,而朋友临终,和光往问。故叱彼亲族,令避傍近,正欲变化,不欲惊怛也。
  【释文】《叱避》昌失反。《无怛》丁达反。崔本作靼,音怛。案怛,惊也。郑众注周礼考工记不能惊怛,是也。
  【三】【疏】又,复也。奚,何也。适,往也。倚户观化,与之而语。叹彼大造,弘普无私,偶尔为人,忽然返化。不知方外适往何道,变作何物。将汝五藏为鼠之肝,或化四支为虫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适也。
  【释文】《倚其》于绮反。《鼠肝》向云:委弃土壤而已。王云:取微蔑至贱。《虫臂》臂,亦作肠。崔本同。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一】;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一)矣,彼何罪焉【二】!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三】。今(之)(二)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四】。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五】!」成(三)然寐,蘧然觉【六】。
  【一】【注】自古或有能违父母之命者矣,未有能违阴阳之变而距昼夜之节者也。
  【疏】自此已下,是子来临终答子犁之词也。夫孝子侍亲,尚驱驰唯命。况阴阳造化,何啻二亲乎!故知违亲之教,世或有焉;拒于阴阳,未之有也。
  【释文】《不翅》徐诗知反。
  【二】【注】死生犹昼夜耳,未足为远也。时当死,亦非所禁,而横有不听之心,适足悍逆于理以速其死。其死之速,由于我悍,非死之罪也。彼,谓死耳;在生,故以死为彼。
  【疏】彼,造化也。而造化之中,令我近死。我恶其死而不听从,则是我拒阴阳,逆于变化。斯乃咎在于我,彼何罪焉!郭注以死为彼也。
  【释文】《彼近》。如字。《则悍》本亦作捍,胡旦反。又音旱。说文云:捍,抵也。
  【三】【注】理常俱也。
  【疏】此重引前文,证成彼义。斯言切当,所以再出。其解释文意,不异前旨。
  【四】【注】人耳人耳,唯愿为人也。亦犹金之踊跃,世皆知金之不祥,而不能任其自化。夫变化之道,靡所不遇,今一遇人形,岂故为哉?生非故为,时自生耳。务而有之,不亦妄乎!
  【疏】祥,善也。犯,遇也。镆铘,古之良剑名也。昔吴人干将为吴王造剑,妻名镆铘,因名雄剑曰干将,雌剑曰镆铘。夫洪鑪大冶,镕铸金铁,随器大小,悉皆为之。而鑪中之金,忽然跳踯,殷勤致请,愿为良剑。匠者惊嗟,用为不善。亦犹自然大冶,彫刻众形,鸟兽鱼虫,种种皆作。偶尔为人,遂即欣爱,郑重启请,愿更为人,而造化之中,用为妖孽也。
  【释文】《我且》如字。徐子余反。《镆》音莫。《铘》似嗟反。镆铘,剑名。
  【五】【注】人皆知金之有系为不祥,故明己之无异于金,则所系之情可解,可解则无不可也。
  【疏】夫用二仪造化,一为鑪冶,陶铸群物,锤锻苍生,磅礡无心,亭毒均等,所遇斯适,何恶何欣!安排变化,无往不可也。
  【释文】《大鑪》劣奴反。《恶乎》音乌。《可解》如字,下同。
  【六】【注】寤寐自若,不以死生累心。
  【疏】成然是闲放之貌,蘧然是惊喜之貌。寐,寝也,以譬于死也。觉是寤也,以况于生。然寤寐虽殊,何尝不从容逸乐;死生乃异,亦未始不任命逍遥。此总结子来以死生为寤寐者也。
  【释文】《成然》如字,崔同。李云:成然,县解之貌。本或作戌,音恤。简文云:当作灭。本又作〈目戌〉,呼括反,视高貌。本亦作俄然。《蘧然》李音渠。崔本作据,又其据反。蘧然,有形之貌。《觉》古孝反。向崔本此下更有发然汗出一句,云:无系则津液通也。崔云:荣卫和通,不以化为惧也。
  【校】(一)赵谏议本悍作捍。(二)之字依世德堂本删。(三)阙误引古本成作〈目共〉,云:〈目共〉音呼聒切,高视貌。又音烘,蒙〈目共〉,不明。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一】?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二】;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四】。
  【一】【注】夫体天地,冥变化者(一),虽手足异任,五藏殊官(二),未尝相与而百节同和,斯相与于无相与也;未尝相为而表里俱济,斯相为于无相为也。若乃役其心志以卹手足,运其股肱以营五藏,则相营愈笃而外内愈困矣。故以天下为一体者,无爱为于其间也。
  【疏】此之三人,并方外之士,冥于变化,一于死生,志行既同,故相与交友。仍各率乃诚,述其情致云:谁能于虚无自然而相与为朋友乎?斯乃无与而与,无为而为,非为之而为,与之而与者也。犹如五藏六根,四肢百体,各有司存,更相御用,岂有心于相与,情系于亲疏哉!虽无意于相为,而相济之功成矣。故于无与而相与周旋,于无为而为交友者,其义亦然乎耳。
  【释文】《相与》如字。崔云:犹亲也。或一音豫。《相为》如字,或一音于伪反。《爱为》于伪反。
  【二】【注】无所不任。
  【疏】挠挑,犹宛转也。夫登升上天,示清高轻举;遨游云雾,表不滞其中;故能随变化而无穷,将造物而宛转者也。
  【释文】《挠》徐而少反,郭许尧反,《挑》徐徒了反,郭李徒尧反。又作兆。李云:挠挑,犹宛转也,宛转玄旷之中。简文云:循环之名。
  【三】【注】忘其生,则无不忘矣,故能随变任化,俱无所穷竟。
  【疏】终穷,死也。相与忘生复忘死,死生混一,故顺化而无穷也。
  【四】【注】若然者岂友哉?盖寄明至亲而无爱念之近情也。
  【疏】得意忘言,故相视而笑;智冥于境,故莫逆于心。方外道同,遂相与为友也。
  【校】(一)世德堂本变作而,赵谏议本无夫字者字。(二)世德堂本官作管。赵本此两句作虽手足五脏异殊。
  莫然有闲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一)事焉【一】。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三】!」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四】?」
  【一】【疏】莫,无也。三人相视,寂尔无言。俄顷之闲,子桑户死。仲尼闻之,使子贡往而吊,仍令供给丧事,将迎宾客。欲显方外方内,故寄尼父琴张。
  【释文】《莫然》如字。崔云:定也。《有闲》如字。崔李云:顷也。本亦作为闲。◎庆藩案有,释文作为。为闲即有闲矣。古为有义通。孟子滕文公篇,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赵岐注:为,有也,虽小国亦有君子野人也。又弟子怃然为闲,注:为闲,有顷之闲也。又尽心篇为闲不用,注:为闲,有闲也。又梁惠王篇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说苑贵德篇引孟子为作有。燕策故不敢为辞说,新序杂事篇为作有。皆其证。
  【二】【疏】曲,薄也。或编薄织帘,或鼓琴歌咏,相和欢乐,曾无慼容。所谓相忘以生,方外之至也。
  【释文】《编曲》必连反,字林布千反,郭父殄反,史记甫连反。李云:曲,蚕薄。《相和》胡卧反。
  【三】【注】人哭亦哭,俗内之迹也。齐死生,忘哀乐,临尸能歌,方外之至也。
  【疏】嗟来,歌声也。桑户乎以下,相和之辞也。猗,相和声也。夫从无出有,名之曰生;自有还无,名之曰死。汝今既还空寂,便是归本反真,而我犹寄人闲,羁旅未还桑梓。欲齐一死生,而发斯猗叹者也。◎李桢曰:嗟来是歌声,却是叹辞。释名释言语:嗟,佐也;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发此声以自佐也。来,哀也;(故)〔使〕(二)来入已哀之,故其言之低头以招之也。孟子反子琴张叹桑户之得已反真,故为此歌也。
  【释文】《我犹》崔本作独。《人猗》于宜反。崔云,辞也。《哀乐》音洛。
  【四】【疏】方内之礼,贵在节文,邻里有丧,舂犹不相。况临朋友之尸,曾无哀哭,琴歌自若,岂是礼乎?子贡怪其如此,故趋走进问也。
  【校】(一)世德堂本侍作待。阙误引张君房本作侍。(二)使字依释名改。
  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一】!」
  【一】【注】夫知礼意者,必游外以经内,守母以存子,称情而直往也。若乃矜乎名声,牵乎形制,则孝不任诚,慈不任实,父子兄弟,怀情相欺,岂礼之大意哉!
  【疏】夫大礼与天地同节,不拘制乎形名,直致任真,率情而往,况冥同生死,岂存哀乐于胸中!而子贡方内儒生,性犹偏执,唯贵麤迹,未契妙本。如是之人,于何知礼之深乎!为方外所嗤,固其宜矣。
  【释文】《恶知》音乌,下皆同。《称情》尺证反。
  子贡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彼何人者邪?」【一】
  【一】【疏】命,名也。子贡使返,且告尼父云: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混同生死,临丧歌乐,神形不变。既莫测其道,故难以名之。
  【释文】《无以命之》崔李云:命,名也。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一】。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二】。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三】。彼以生为附赘县疣【四】,以死为决肒(一)溃痈【五】,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六】!假于异物,托于同体【七】;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八】;反覆终始,不知端倪【九】;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一○】。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一一】!」
  【一】【注】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宏)〔冥〕(二)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见〕(三)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形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则夫游外(宏)〔冥〕内之道坦然自明,而庄子之书,故是涉俗盖世之谈矣。
  【疏】方,区域也。彼之二人,齐一死生,不为教迹所拘,故游心寰宇之外。而仲尼子贡,命世大儒,行裁非之义,服节文之礼,锐意哀乐之中,游心区域之内,所以为异也。
  【释文】《而淡》徒暂反。《而离》力智反,下同。《而应》应对之应。下同。《数子》所主反。《坦然》吐但反。◎庆藩案文选谢灵运之郡初发都诗注夏侯孝若东方朔赞注,并引司马云:方,常也,言彼游心于常教之外也。释文阙。
  【二】【注】夫吊者,方内之近事也,施之于方外则陋矣。
  【疏】玄儒理隔,内外道殊,胜劣而论,不相及逮。用区中之俗礼,吊方外之高人,刍狗再陈,鄙陋之甚也。
  【释文】《使女》音汝。下同。
  【三】【注】皆冥之,故无二也。
  【疏】达阴阳之变化,与造物之为人;体万物之混同,游二仪之一气也。◎王引之曰:应帝王篇,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郭曰:任人之自为。天运篇,丘不与化为人,郭曰:夫与化为人者,任其自化者也。案郭未晓人字之义。人,偶也;为人,犹为偶。中庸仁者人也,(郭)〔郑〕(四)注: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偶之言。诗匪风笺:人偶能割亨者,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聘礼注:每门辄揖者,以相人偶为敬也。公食大夫礼注:每曲揖及当碑揖相人偶。是人与偶同义,故汉世有相人偶之语。淮南原道篇,与造化者为人,义与此同。(高注:为治也,非是。互见淮南。)齐俗篇曰: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是其明证也。◎庆藩案文选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引司马云:造物者为道。任彦升到大司马记室笺注、宣德皇后令注、陆佐公石关铭注、沈休文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注并引司马云:造物,谓道也。释文阙。
  【四】【注】若疣之自县,赘之自附,此气之时聚,非所乐也。
  【释文】《县》音玄。注同。《疣》音尤。
  【五】【注】若〈疒丸〉之自决,廱之自溃,此气之自散,非所惜也。
  【疏】彼三子体道之人,达于死生,冥于变化。是以气聚而生,譬疣赘附县,非所乐也;气散而死,若〈疒丸〉痈决溃,非所惜也。
  【释文】《决》徐古穴反。《〈疒丸〉》胡乱反。◎卢文弨曰:今本正文亦作〈疒丸〉,音义作疣,胡虬反,恐臆改。《溃》胡对反。◎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六大方广三戒经下引司马云:浮热为疽,不通为痈。卷三十持人菩萨经二、卷三十七准提陀罗尼经、九十五正诬经注引并同。释文阙。
  【六】【注】死生代谢,未始有极,与之俱往,则无往不可,故不知胜负之所在也。
  【疏】先,胜也。后,劣也。夫疣赘〈疒丸〉痈,四者皆是疾,而气有聚散,病无胜负。若以此方于生死,亦安知优劣之所在乎!
  【七】【注】假,因也。今死生聚散,变化无方,皆异物也。无异而不假,故所假虽异而共成一体也。
  【疏】水火金木,异物相假,众诸寄托,共成一身。是知形体,由来虚伪。
  【八】【注】任之于理而冥往也。
  【疏】既知形质虚假,无可欣爱,故能内则忘于脏腑,外则忘其根窍故也。
  【九】【注】五藏犹忘,何物足识哉!未始有识,故能放任于变化之涂,玄同于反覆之波,而不知终始之所极(五)也。
  【疏】端,绪也。倪,畔也。反覆,犹往来也。终始,犹生死也。既忘其形质,隳体绌聪,故能去来生死,与化俱往。化又无极,故莫知端倪。
  【释文】《反覆》芳服反。《端倪》本或作淣,同。音崖。徐音诣。
  【一○】【注】所谓无为之业,非拱默而已;所谓尘垢之外,非伏于山林也。
  【疏】芒然,无知之貌也。彷徨逍遥,皆自得逸豫之名也。尘垢,色声等有为之物也。前既遗于形骸,此又忘于心智,是以放任于尘累之表,逸豫于清旷之乡,以此无为而为事业也。
  【释文】《芒然》莫刚反。李云:无系之貌。《彷》薄刚反。《徨》音皇。《尘垢》如字。崔本作冢坸,云:冢,音塳;坸,垢同。齐人以风尘为塳〈土累〉。◎卢文弨曰:旧塳作逢,今本作摓,乃塳字之讹,今改正。
  【一一】【注】其所以观示于众人者,皆其尘垢耳,非方外之冥物也。
  【疏】愦愦,犹烦乱也。彼数子者,清高虚淡,安排去化,率性任真。何能强事节文,拘世俗之礼;威仪显示,悦众人之视听哉!
  【释文】《愦愦》工内反,说文、苍颉篇并云:乱也,《以观》古乱反,示也。注同。
  【校】(一)世德堂本〈疒丸〉作疣,注同。(二)冥字依赵谏议本改。下同。世德堂本上冥字误作私,下冥字误作弘。(三)见字依世德堂本改。(四)郑字依中庸注改。(五)世德堂本极作及。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一】?」
  【一】【注】子贡不闻性与天道,故见其所依而不见其所以依也。夫所以依者,不依也,世岂觉之哉!
  【疏】方内方外,浅深不同,未知夫子依从何道。师资起发,故设此疑。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一】。虽然,吾与汝共之【二】。」
  【一】【注】以方内为桎梏,明所贵在方外也。夫游外者依内,离人者合俗,故有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是以遗物而后能入群,坐忘而后能应务,愈遗之,愈得之。苟居斯极,则虽欲释之而理固自来,斯乃天人之所不赦者也。
  【疏】夫圣迹礼仪,乃桎梏形性。仲尼既依方内,则是自然之理,刑戮之人也。故德充符篇云,天刑之安可解乎。
  【二】【注】虽为世所桎梏,但为与汝共之耳。明己恒自在外也。
  【疏】夫孔子圣人,和光接物,扬波同世,贵斯俗礼;虽复降迹方内,与汝共之,而游心方外,萧然无着也。
  子贡曰:「敢问其方【一】。」
  【一】【注】问所以游外而共内之意。
  【疏】方,犹道也。问:「迹混域中,心游方外,外内玄合,其道若何?」
  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一】。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二】。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三】。」
  【一】【疏】造,诣也。鱼之所诣者,适性莫过深水;人之所至者,得意莫过道术。虽复情智不一,而相与皆然。此略标义端,次下解释也。
  【释文】《相造》七报反,诣也。下同。
  【二】【注】所造虽异,其于由无事以得事,自方外以共内,然后养给而生定,则莫不皆然也。俱不自知耳,故成无为也。
  【疏】此解释前义也。夫江湖淮海,皆名天池。鱼在大水之中,窟穴泥沙,以自资养供给也;亦犹人处大道之中,清虚养性,无事逍遥,故得性分静定而安乐也。
  【释文】《穿池》本亦作地,崔同。◎俞樾曰:定疑足字之误。穿池而养给,无事而生足,两句一律。给,亦足也。足与定,字形相似而误。管子中匡篇:功定以得天与失天,其人事一也。今本定误作足,与此正可互证。
  【三】【注】各自足而相忘者,天下莫不然也。至人常足,故常忘也。
  【疏】此结释前义也。夫深水游泳,各足相忘;道术内充,偏爱斯绝;岂与夫呴濡仁义同年而语哉!临尸而歌,其义亦尔故也。
  【释文】《相忘》音亡。下同。
  子贡曰:「敢问畸人【一】。」
  【一】【注】问向之所谓方外而不耦于俗者,又安在也。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敢问此人,其道如何?
  【释文】《畸人》居宜反。司马云:不耦也。不耦于人,谓阙于礼教也。李其宜反,云:奇异也。
  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一】。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二】。」
  【一】【注】夫与内冥者,游于外也。独能游外以冥内,任万物之自然,使天性各足而帝王道成,斯乃畸于人而侔于天也。
  【疏】自此已下,孔子答子贡也。侔者,等也,同也。夫不修仁义,不偶于物,而率其本性者,与自然之理同也。
  【释文】《而侔》音谋。司马云:等也,亦从也。
  【二】【注】以自然言之,则人无小大(一);以人理言之,则侔于天者可谓君子矣。
  【疏】夫怀仁履义为君子,乖道背德为小人也。是以行蹩躠之仁,用踶跂之义者,人伦谓之君子,而天道谓之小人也。故知子反琴张,不偶于俗,乃曰畸人,实天之君子。重言之者,复结其义也。
  【校】(一)赵谏议本大作人。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一)丧【一】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二)怪之【二】。」
  【一】【疏】姓孟孙,名才,鲁之贤人。体无为之一道,知生死之不二,故能迹同方内,心游物表。居母氏之丧,礼数不阙,威仪详雅,甚有孝容;而泪不滂沱,心不悲戚,声不哀痛。三者既无,不名孝子,而乡邦之内,悉皆善之,云其处丧深得礼法也。
  【释文】《孟孙才》李云:三桓后,才其名也。崔云:才,或作牛。◎李桢曰:以善处丧绝句,文义未完,且嫌于不辞。下盖鲁国三字当属上为句,不当连下固有云云为句。盖与应帝王篇功盖天下义同,言孟孙才以善处丧名盖鲁国。尔雅释言:弇,盖也。小尔雅广诂:盖,覆也。释名释言语:盖,加也。并有高出其上之意,即此盖字义也。
  【二】【注】鲁国观其礼,而颜回察其心。
  【疏】盖者,发语之辞也。哭泣縗絰,同域中之俗礼;心无哀戚,契方外之忘怀。鲁人睹其外迹,故有善丧之名;颜子察其内心,知无至孝之实。所以一见孟孙才,遂生疑怪也。
  【校】(一)世德堂本无处字。(二)世德堂本壹作一。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一】。唯简之而不得,【二】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三】;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四】;若化为物【五】,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六】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七】?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八】!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九】,有旦宅而无情死【一○】。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一)【一一】。且也相与吾之耳矣【一二】,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一三】?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一四】。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一五】?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一六】,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一七】。」
  【一】【注】尽死生之理,应内外之宜者,动而以天行,非知之匹也。
  【疏】进,过也。夫孟孙氏穷哀乐之本,所以无乐无哀;尽生死之源,所以忘生忘死。既而本迹难测,故能合内外之宜;应物无心,岂是运知之匹者耶!
  【释文】《应内》应对之应。
  【二】【注】简择死生而不得其异,若春秋冬夏四时行耳。
  【疏】夫生来死去,譬彼四时,故孟孙简择,不得其异。
  【三】【注】已简而不得,故无不安,无不安,故不以生死概意而付之自化也。
  【疏】虽复有所简择,竟不知生死之异,故能安于变化而不以哀乐概怀也。
  【四】【注】所遇而安。
  【五】【注】不违化也。
  【疏】先,生也。后,死也。若,顺也。既一于死生,故无去无就;冥于变化,故顺化为物也。
  【六】【注】死生宛转,与化为一,犹乃忘其所知于当今,岂待所未知而豫忧者哉!
  【疏】不知之化,谓当来未化之事也。已,止也。见在之生,犹自忘遣;况未来之化,岂复逆忧!若用心预待,不如止而勿为也。
  【七】【注】已化而生,焉知未生之时哉!未化而死,焉知已死之后哉!故无所避就,而与化俱往(二)也。
  【疏】方今正化为人,安知过去未化之事乎!正在生日未化而死,又安知死后之事乎!俱当推理直前,与化俱往,无劳在生忧死,妄为欣恶也。
  【释文】《恶知》音乌,下同。《焉知》于虔反。下皆同。
  【八】【注】夫死生犹觉梦耳,今梦自以为觉,则无以明觉之非梦也;苟无以明觉之非梦,则亦无以明生之非死矣。死生觉梦,未知所在,当其所遇,无不自得,何为在此而忧彼哉!
  【疏】梦是昏睡之时,觉是了知之日。仲尼颜子,犹拘名教,为昏于大梦之中,不达死生,未尝暂觉者也。
  【释文】《觉者》古孝反。注、下皆同。
  【九】【注】以(三)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
  【疏】彼之孟孙,冥于变化,假见生死为形之惊动,终无哀乐损累心神也。
  【释文】《骇形》如字。崔作咳,云:有婴儿之形。
  【一○】【注】以形骸之变为旦宅之日新耳,其情不以为死。
  【疏】旦,日新也。宅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改变为宅舍之日新耳,其性灵凝淡,终无死生之累者也。
  【释文】《旦宅》并如字。王云,旦暮改易,宅是神居也。李本作怛〈忄宅〉,上丹末反,下陟嫁反,云:惊惋之貌。崔本作靼宅。靼,怛也。
  【一一】【注】夫常觉者,无往而有逆也,故人哭亦哭,正自是其所宜也(四)。
  【疏】孟孙冥同生死,独居觉悟,应于内外,不乖人理。人哭亦哭,自是顺物之宜者也。
  【释文】《所以乃》崔本乃作恶。
  【一二】【注】夫死生变化,吾皆吾之。既皆是吾,吾何失哉!未始失吾,吾何忧哉(五)!无逆,故人哭亦哭;无忧,故哭而不哀。
  【疏】吾生吾死,相与皆吾,未始非吾,吾何所失!若以系吾为意,何适非吾!
  【一三】【注】靡所不吾也,故玄同外内,弥贯古今,与化日新,岂知吾之所在也!
  【疏】庸,常也。凡常之人,识见浅狭,讵知吾之所谓无处非吾!假令千变万化,而吾常在,新吾故吾,何欣何恶也!
  【释文】《庸讵》其庶反。下章同。
  【一四】【注】言无往而不自得也。
  【一五】【注】梦之时自以为觉,则焉知今者之非梦耶,亦焉知其非觉耶?觉梦之化,无往而不可,则死生之变,无时而足惜也。
  【疏】厉,至也。且为鱼为鸟,任性逍遥,处死处生,居然自得。而鱼鸟既无优劣,死生亦何胜负而系之哉!孟孙妙达斯源,所以未尝介意。又不知今之所论鱼鸟者,为是觉中而辩,为是梦中而说乎?夫人梦中,自以为觉;今之觉者,何妨梦中!是知觉梦生死,未可定也。
  【一六】【注】所造皆适,则忘适矣,故不及笑也。排者,推移之谓也。夫礼哭必哀,献笑必乐,哀乐存怀,则不能与适推移矣。今孟孙常适,故哭而不哀,与化俱往也。
  【疏】造,至也。献,善也。排,推移也。夫所至皆适,斯亦适也,其常适何及欢笑然后乐哉!若从善事感己而后适者,此则不能随变任化,与物推移也。今孟孙常适,故哭而不哀也。
  【释文】《造适》七报反。注同。《献笑》向云:献,善也。王云:章也,意有适,章于笑,故曰献笑。◎家世父曰:造适者,以心取适而已,言笑皆忘也。献笑者,以笑为欢而已,推排皆化也。极推排之力而冥然安之,穷变化之用而超然去之,乃以游荡于万物之表而与天为一。《及排》皮皆反。《必乐》音洛。下同。
  【一七】【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自此以上,至于子祀,其致一也。所执之丧异,故歌哭不同。
  【疏】所在皆适,故安任推移,未始非吾,而与化俱去。如此之人,乃能入于寥廓之妙门,自然之一道也。
  【释文】《寥》本亦作廖,力彫反。李良救反。《天一》崔本作造敌不及笑,献芥不及 ,安排而造化不及眇,眇不及雄漂淰,雄漂淰不及簟筮,簟筮乃入于漻天一。《以上》时掌反。
  【校】(一)朱桂曜本乃作盈。(二)世德堂本往作生。(三)世德堂本以作似。(四)赵谏议本无注首夫字,注末也字。(五)世德堂本是吾作自吾,两哉字均作矣。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一】?」
  【一】【注】资者,给济之谓也。
  【疏】意而,古之贤人。资,给济之谓也。意而先谒帝尧,后见仲武。问云:「帝尧大圣,道德甚高,汝既谒见,有何敬授资济之术,幸请陈说耳。」
  【释文】《意而子》李云:贤士也。《资汝》资,给也。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一】。』」
  【一】【疏】躬,身也。仁则恩慈育物,义则断割裁非,是则明赏其善,非则明惩其恶。此之四者,人伦所贵,汝必须己身服行,亦须明言示物。此是意而述尧教语之辞也。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一】?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二】?」
  【一】【疏】而,汝也。奚,何也。轵,语助也。尧将教迹刑害于汝,疮痕已大,何为更来矣?
  【释文】《为轵》之是反,郭之忍反。崔云:轵,辞也。李云:是也。
  【二】【注】言其将以刑教自亏残,而不能复游夫自得之场,无系之涂也。
  【疏】黥,凿额也。劓,割鼻也。恣睢,纵任也。转徙,变化也。涂,道也。夫仁义是非,损伤真性,其为残害,譬之刑戮。汝既被尧黥劓,拘束性情,如何复能遨游自得,逍遥放荡,从容自适于变化之道乎?言其不复能如是。
  【释文】《黥》其京反。《劓》鱼器反。李云:毁道德以为仁义,不似黥乎!破玄同以为是非,不似劓乎!《遥荡》王云:纵散也。《恣》七咨反,又如字。《睢》郭李云:许维反,徐许鼻反。李王皆云:恣睢,自得貌。《复游》扶又反。下同。
  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一】。」
  【一】【注】不敢复求涉中道也,且愿游其藩傍而已。
  【疏】我虽遭此亏残,而庶几之心靡替,不复敢当中路,愿涉道之藩傍也。
  【释文】《其藩》甫烦反,李音烦。司马向皆云:崖也。崔云:域也。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一】。」
  【一】【疏】盲者,有眼睛而不见物;瞽者,眼无眹缝如鼓皮也。作斧形谓之黼,两己相背谓之黻。而盲瞽之人,眼睛已败,既不能观文彩青黄,亦不爱好眉目颜色。譬意而遭尧黥劓,情智已伤,岂能爱慕深玄,观览众妙邪!
  【释文】《盲者》本又作眇。崔本作目,云:目,或作刑。刑,黥劓也。《以与》音豫。下同。《之好》如字,又呼报反。《黼黻》上音甫,下音弗。《观》古乱反。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一)之间耳【一】。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二】?」
  【一】【注】言天下之物,未必皆自成也,自然之理,亦有须冶锻而为器者耳。故此之三人,亦皆闻道而后忘其所务也。此皆寄言,以遣云为之累耳。
  【疏】无庄,古之美人,为闻道故,不复庄饰,而自忘其美色也。据梁,古之多力人,为闻道守雌,故不勇其力也。黄帝,轩辕也,有圣知,亦为闻道,故能忘遣其知也。鑪,灶也。锤,锻也。以上三人,皆因闻道,然后忘其所务以契其真,犹如世间器物,假于鑪冶打锻以成其用者耳。今何妨自然之理,令夫子教示于我,以成其道耶?故知自然造物,在鑪冶之间,则是有修学冶锻之义也。
  【释文】《无庄据梁》司马云:皆人名。李云:无庄,无庄饰也。据梁,强梁也。《鑪》音卢。《捶》本又作锤。徐之睡反,又之蘂反,一音时蘂反。李云:锤,鸱头颇口,句铁以吹火也。崔云:卢谓之瓮。捶当作甀。卢甀之间,言小处也。甀音丈伪反。《锻》丁乱反。
  【二】【注】夫率性(二)直往者,自然也;往而伤性,性伤而能改者,亦自然也。庸讵知我(三)之自然当不息黥补劓,而乘可成之道以随夫子耶?而欲弃而勿告,恐非造物之至也(四)。
  【疏】造物,犹造化也。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情性,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乃欲弃而不教,恐乖造物者也。◎庆藩案乘,犹载也。成,犹僃也。与诗仪既成兮义同。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复完成矣。言造物者使我得遇先生,安知不使我载一成体以相随耶?此兼采宣氏说,较郭训为长。
  【校】(一)赵谏议本捶作锤。(二)赵本性作然。(三)世德堂本知我作我知。(四)世德堂本无也字。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一】。吾师乎!吾师乎!(  )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二】,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三】,覆载天地刻彫众形而不为巧【四】。此所游已【五】。」
  【一】【疏】噫,叹声也。至道深玄,绝于言象,不可以心虑测,故叹云未可知也。既请益慇懃,亦无容杜默,虽复不可言尽,为汝梗概陈之。
  【释文】《曰噫》徐音医。李云:叹声也。崔云:乱也。本亦作意,音同。又如字,谓呼意而名也。《我为》于伪反。注同。
  【二】【注】皆自尔耳,亦无爱为于其间也,安所寄其仁义!
  【疏】吾师乎者,至道也。然至道不可心知,为汝略言其要,即吾师是也。(),碎也。至如素秋霜降,碎落万物,岂有情断割而为义哉?青春和气,生育万物,岂有情恩爱而为仁哉?盖不然而然也。而许由师于至道,至道既其如是,汝何得躬服仁义耶?此略为意而说息黥补劓之方也。
  【释文】《()》子兮反。司马云:碎也。◎卢文弨曰:说文作{敕韭},亦作兖。陆每从敕,讹。今从隶省作()。下并同。
  【三】【注】日新也。
  【释文】《长于》丁丈反。
  【四】【注】自然,故非巧也。
  【疏】万象之前,先有此道,智德具足,故义说为长而实无长也。长既无矣,老岂有耶!欲明不长而长,老而不老,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也。虽复天覆地载,而以道为源,众形彫刻,咸资造化,同禀自然,故巧名斯灭。既其无老无巧,无是无非,汝何所明言耶?
  【五】【注】游于不为而师于无师也。
  【疏】吾师之所游心,止如此说而已。此则总结以前吾师之义是也。
  颜回曰:「回益矣【一】。」
  【一】【注】以损之为益也。
  【疏】颜子禀教孔氏,服膺问道,觉己进益,呈解于师。损有益空,故以损为益也。
  仲尼曰:「何谓也【一】?」
  【一】【疏】既言益矣,有何意谓?
  曰:「回忘仁义矣【一】。」
  【一】【疏】忘兼爱之仁,遣裁非之义,所言益者,此之谓乎!
  曰:「可矣,犹未也【一】。」
  【一】【注】仁者,兼爱之迹;义者,成物之功。爱之非仁,仁迹行焉;成之非义,义功见焉。存夫仁义,不足以知爱利之由无心,故忘之可也。但忘功迹,故犹未玄达也。
  【疏】仁义已忘,于理渐可;解心尚浅,所以犹未。
  【释文】《功见》贤遍反。下文同。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一】。」
  【一】【疏】他日,犹异日也。空解日新,时更复见。所言进益,列在下文。
  【释文】《他日》崔本作异日。下亦然。《复见》扶又反。下同。
  曰:「何谓也【一】?」
  【一】【疏】所言益者,是何意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一】。」
  【一】【疏】礼者,荒乱之首,乐者,淫荡之具,为累更重,次忘之也。
  曰:「可矣,犹未也【一】。」
  【一】【注】礼者,形体之用,乐者,乐生之具。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也。
  【疏】虚心渐可,犹未至极也。
  【释文】《乐生》音洛,又音岳。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一】?」
  【一】【疏】并不异前解也。
  曰:「回坐忘矣【一】。」
  【一】【疏】虚心无着,故能端坐而忘。坐忘之义,具列在下文。◎庆藩案文选贾长沙鵩鸟赋注引司马云:坐而自忘其身。释文阙。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一】?」
  【一】【疏】蹴然,惊悚貌也,忘遗既深,故悚然惊叹。坐忘之谓,厥义云何也?
  【释文】《蹴然》子六反。崔云:变色貌。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一】,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二】。」
  【一】【疏】堕,毁废也。黜,退除也。虽聪属于耳,明关于目,而聪明之用,本乎心灵。既悟一身非有,万境皆空,故能毁废四肢百体,屏黜聪明心智者也。
  【释文】《堕》许规反。徐又待果反。
  【二】【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内则除去心识,悗然无知,此解黜聪明也。既而枯木死灰,冥同大道,如此之益,谓之坐忘也。
  【释文】《去》起吕反。《知》音智。《坐忘》崔云:端坐而忘。◎卢文弨曰:依次当在蹴然之前。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一】,化则无常也【二】。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三】。」
  【一】【注】无物不同,则未尝不适,未尝不适,何好何恶哉!
  【释文】《无好》呼报反。注同。《何恶》乌路反。
  【二】【注】同于化者,唯化所适,故无常也。
  【疏】既同于大道,则无是非好恶;冥于变化,故不执滞守常也。
  【三】【疏】果,决也。而,汝也。「忘遗如此,定是大贤。丘虽汝师,遂落汝后。从而学之,是丘所愿。」撝谦退己,以进颜回者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一)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一】。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二】。
  【一】【注】此二人相为于无相为者也。今裹饭而相食者,乃任之天理而自尔耳,非相为而后往者也。
  【疏】雨经三日已上为霖。殆,近也。子桑家贫,属斯霖雨,近于饿病。此事不疑于方外之交,任理而往,虽复裹饭,非有相为之情者也。
  【释文】《霖雨》本又作淋,音林。左传云:雨三日以往为霖。《裹》音果。《食》音嗣。注同。
  【二】【疏】任,堪也。趋,卒疾也。子桑既遭飢馁,故发琴声,问此飢贫从谁而得,为关父母?为是人天?此则歌哭之辞也。不堪此举,又卒尔诗咏也。
  【释文】《有不任》音壬。《其声而趋》七住反。《举其诗焉》崔云:不任其声,惫也;趋举其诗,无音曲也。
  【校】(一)赵谏议本作淋。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一】?」
  【一】【注】嫌其有情,所以趋出远理也。
  【疏】一于死生,忘于哀乐,〔相与〕于无相与,方外之交。今子歌诗,似有怨望,故入门惊怪,问其所由也。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一】!」
  【一】【注】言物皆自然,无为之者也。
  【疏】夫父母慈造,不欲飢冻;天地无私,岂独贫我!思量主宰,皆是自然,寻求来由,竟无兆朕。而使我至此穷极者,皆我之赋命也,亦何惜之有哉!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