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解卷三:外篇在宥第十一

繁体中文】  作者:(清)王先谦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文选谢灵运从宋公戏马台诗注引司马云:「在,察也。宥,宽也。」苏舆云:「在不当训察,察之则固治之矣。在,存也。存诸心而不露是善非恶之迹,以使民相安于浑沌,正胠箧篇含字之旨。」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淫,过也。 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迁而他效。 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宣云:「又何须更治之!」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 成云:「恬,静也。」 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成云:「愉,乐也。」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俞云:「喜属阳,怒属阴。毗阳毗阴,言伤阴阳之和也。淮南原道训『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与此义同。」 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成云:「人多疾病,岂非反伤形乎!」 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 崔云:「乔诘,意不平;卓鸷,行不平也。」 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 郭云:「慕赏乃善,故赏不能供;畏罚乃止,故罚不能胜。」 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成云:「匈匈,讙哗也。」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 说音悦,下同。 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 释文:「相,助也。」成云:「说礼乃助华浮技能,说乐更助宫商淫声。」王夫之云:「与之偕而自失曰相。」 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 成云:「说圣迹,助世间之艺术;爱智计,益是非之疵病也。」 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 司马云:「脔卷,不申舒之状。」崔本「獊」作「戕」,云:「戕囊,犹抢攘。」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 宣云:「岂但过时便任其去乎!」 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舞之, 宣云:「乃奕世欣奉,不能已如此。」 吾若是何哉!故君子不得已而临邪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 宣云:「贵爱其身于为天下,内重而见外之轻,此所以于天下无为,乃可以为天下之君也。」苏舆云:「身下两于字当衍。四语见老子。」 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 释文:「解,散也。」案:骈拇篇:「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 无擢其聪明, 擢,犹拔也。谓显拔之。言以聪明自诩也。 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不动而如神,不言而名章。二语又见天运篇。 神动而天随, 精神方动,天机自赴。 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司马云:「炊累,犹动升也。」向、郭云:「如埃尘之自动。」案:阳春和煦,如万物层累而炊熟之。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 「藏」是「臧」之误,古字止作「臧」。安臧人心,言人心无由善。 老聃曰:「汝慎无撄人心。 成云:「撄挠人心。」 人心排下而进上, 宣云:「排抑则降下,稍进则亢上。」 上下囚杀, 宣云:「上下之间,系之若囚,伤之若杀。」苏舆云:「其亢上也如杀,其排下也如囚。杀则骄,囚则偾。」 淖约柔乎刚强。 成云:「淖约,柔弱也。」郭云:「能淖约则刚强者柔矣。」 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 廉,棱。刿,利。雕琢,刻削也。言尖利刻削之人,其心燥急则热如焦火,战惕则寒如凝冰。 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 抚,临也。喻其疾速。 其居也渊而静, 宣云:「言其深伏。」 其动也县而天。 宣云:「言其飞浮。」 偾骄而不可系者, 偾骄不可禁系。 其唯人心乎!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 李云「胈,白肉。」 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郭庆藩云:「释言:『矜,苦也。』矜其血气,犹孟子言『苦其心志』。」 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夫! 释文:「峗,本亦作危。」案:古注「夫」字下属,今以属上。 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 宣云:「不安其性。」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 成云:「桀、跖行小人之行为下,曾、史行君子之行为上。」 而儒、墨毕起。 同时并起。 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 德本玄同,而此有不同之迹。 而性命烂漫矣; 成云:「烂漫,散乱。」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上穷其智,百姓不能供其求。 于是乎釿锯制焉, 释文:「釿音斤,本亦作斤。」 绳墨杀焉,椎凿决焉。 工匠以绳墨正木,人君以礼法正人;工匠以斤锯椎凿残木,人君以刑法残人。 天下脊脊大乱, 释文:「脊脊,相残藉也。」案:与藉藉同。 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 俞云:「嵁当为湛。文选封禅文李注:『湛,深也。』山以大言,岩以深言。」 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释文:「广雅:『殊,断也。』崔云:『械夹颈及胫者,皆曰桁杨。』」案:相枕,谓已死者。相推、相望,言其多。 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 同噫。 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 司马云:「椄槢,械楔。」成云:「凿,孔也。以物内孔中曰枘。」桁杨以椄槢为管,桎梏以凿枘为用。 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 向云:「嚆矢,矢之鸣者。」字林云「嚆,大呼。」郭云:「言曾、史为桀、跖之利用也。」 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 释文:「广成子,或云即老子。尔雅云:『北戴斗极为空同。』」 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成云:「欲取阴阳精气,助成五谷。」 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 成云:「欲象阴阳,设官分职。遂,顺也。」 为之奈何〔一〕?」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 成云:「而,汝也。下同。所问粗浅,不过形质。」 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宣云:「犹言朴散之余。」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 司马云:「族,聚也。未聚而雨,言泽少。」 草木不待黄而落, 司马云:「杀气多。」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宣云:「天地之气凋丧如此。」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成云:「汝是谄佞之人,心甚狭劣。」李云:「翦翦,浅短貌。」案:翦与谫同。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 示洁净。 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邀,求请也。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 蹶然,疾起貌。 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宣云:「此言安外以养内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 绝思虑。 闭女外, 止动作。 多知为败。 宣云:「内外交引,病在于知,故总言之。」 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遂,径达也。至人智照如日月,故名大明。有感而动,故曰遂于大明之上;无感之时,深根凝湛,故曰入于窈冥之门。 天地有官, 宣云:「两仪分职。」 阴阳有藏, 宣云:「互为其根。」 慎守女身,物将自壮。 宣云:「物即道也。守身则道得其养,将自成也。」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宣云:「二气之和也。」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宣云:「形神相守,长久之道。」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宣云:「与天合德。」 广成子曰:「
  来!吾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 道如循环然,而人以为没则已焉。 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道本无尽,而人以为有尽。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虽见光明,已为土壤。 今夫百昌, 百物昌盛,谓之百昌。 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宣云:「人不知道,与物何异!」 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成云:「反归冥寂之本,入无穷之门;应变天地之间,游无极之野。」 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成云:「参,同也。」 当我,缗乎!远我,昏乎! 释文:「缗,泯合也。」郭嵩焘云:「缗、昏字通,缗亦昏也。当我,乡我而来,远我,背我而去,任人之向背,一以无心应之。」 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宣云:「与道不息。」
  〔一〕「为之奈何」四字据集释本补。
  云将东游, 初学记一引司马云:「云将,云之主帅。」 过扶摇之枝, 李云:「扶摇,神木也,生东海。」 而适遭鸿蒙。 司马云:「自然元气也。」 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成云:「拊,拍也。雀跃,跳跃也。」 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 李云:「倘,自失貌。贽,不动貌。」 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司马云:「叟,长者称。」 鸿蒙拊髀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不调, 成云:「阴、阳、风、雨、晦、明。」 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 成云:「欲合六气精华,以养万物。」 为之奈何?」鸿蒙拊髀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 尊之曰天,如黄帝之称广成子。 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自得所求,自适所往。 游者鞅掌, 有鞅在掌,言出游也。 以观无妄, 宣云:「真机之自动者,吾但从而寓目焉。」 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百姓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 宣云:「谢之不去。」 今则民之放也。 郭云:「为民所放效。」 愿闻一言。」鸿蒙曰:「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成云:「乱天常道,逆物真性,自然之化不成。」 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 兽散其群,鸟鸣于夜。 灾及草木,祸及止虫。 释文:「止,本亦作昆。」苏舆云:「止、豸同。」 意!治人之过也!」 释文:「意,本又作噫,下同。」郭云:「有治之迹,乱之所由生也。」 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 宣云:「言害已深。」 僊僊乎归矣!」 成云:「僊僊,轻举貌。劝令归。」 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鸿蒙曰:「意!心养。 唯心当养。 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成云:「徒,但也。」 堕尔形体,吐尔聪明; 成云:「身心两忘。」 伦与物忘, 人伦庶物,皆泯其迹。 大同乎涬溟; 司马云:「涬溟,自然气也。」宣云:「与浩气同体。」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宣云「解其黏,释其缚。」成云:「魂,好知为。莫然,无知。同死灰枯木。」 万物云云, 成云:「云云,众多也。」苏舆云:「案『云云』,老子作『芸芸』,自然貌。」 各复其根, 宣云:「皆得其无妄之真本。」 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宣云:「不开其知识。」 若彼知之,乃是离之。 成云:「用知,乃离自然之性。」 无问其名,无窥其情, 宣云:「物本无名,我不必问;本无情,不必窥。」 物故自生。 成云:「任于独化,物得生理也。」 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宣云:「言己超出于众,皆当从己也。」 夫以出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非果能超出于众也。 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 并无独见,但因闻众论,遂执一而安之,则反不如能集众技者之信为众矣。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 宣云:「然且欲以己见治人之国者,此徒以圣知仁义为利,而不见其害也。」 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其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 一事不成,万事随之。 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 郭云:「不能用物而为物用,即是物耳,岂能物物哉!不能物物,则不足以有大物矣。」苏舆云:「言有土者自以为若有物存,则为物所物矣。惟物而不物,故能以一身物万物。下文『独有』,即无物之旨。」 而不物,故能物物。 宣云:「不见有物,则超乎物外,故能主宰乎物也。」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岛,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云:「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是名独有。独有之人,百姓荷戴,以斯为主,可谓至尊至贵也。」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成云:「配,匹也。先感为主,应者为匹。」 处乎无响, 郭云:「寂以待物。」 行乎无方。 郭云:「随物转化。」 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 俞云:「释诂:『适,往也。』适复,犹往复。挠挠,乱也。惟大人能提絜世俗往复挠乱之人,与之共游于无端。」 出入无旁, 宣云:「去声。」 与日无始, 成云:「与日俱新,故无终始。」 颂论形躯,合乎大同, 论其形貌,合乎人群,不自立异。 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 郭云:「天下之难无者己也。己既无矣,则群有不足复有之。」 睹有者,昔之君子; 宣云:「三代所谓明圣。」 睹无者,天地之友。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民、物虽卑贱,惟当因而任之,反其性则乱。 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 郭云:「事藏于彼,而各自为,故不可自为,但当因任耳。」 麤而不可不陈者,法也; 成云:「法,言教也。理妙法麤,故顺陈说。」 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 成云:「义虽去道疏远,苟其合理,应须取断。」 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成云:「亲偏爱狭,周广乃大仁也。」 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 成云:「积,厚也。节,文也。」 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 修德之人,与世中和,自然高远。 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 成云:「妙本一气,通生万物,甚自简易,其唯道乎!」 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 成云:「圣人观自然妙理,大顺群物,而不助其性分。」 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 郭云:「不谋而一,所以为易。」 会于仁而不恃, 所为自与仁会,不恃赖之。 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 俞云:「讳读为违。广雅释诂:『讳,避也。』国语韦注:『违,避也。』二字声近义通。不讳,即不违。」 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 成云:「因于物性,以法齐之,故不乱。」 恃于民而不轻, 郭云:「恃其自为,不轻用也。」 因于物而不去。 郭云:「因而任之,不去其本。」 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 成云:「素无之,不可强为;性中有者,不可不为。」 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 成云:「闇自然之理,则浇薄之德不纯。」 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 成云:「触事面墙,无从而可。」 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一〕,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宣云:「此段意肤文杂,与本篇义不甚切,不似庄子之笔,或后人续貂耳。」案:宣疑是也。然郭象有注,则晋世传本已然。
  〔一〕「天道之与人道也」八字,据集释本补。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