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老子本义右第三十四章

繁体中文】  作者:(清)魏源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河上本。分琭琭落落以上爲一章。反者四句爲一章。今案后章言能受国之垢。是爲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爲天下王。卽继之以正言若反。此章言侯王称孤寡不谷。卽继之反者道之动。此语意相承之明证。而数舆无舆。卽有生于无之旨。必合爲一章而后义备。至吴氏澄以末四句通下二章爲一章。义虽可通。文殊不属。姚氏鼐又通此章及下章爲一章。又移后章道生一至冲气以爲和二十五字于此章之首。而移此章贵以贱爲本至非乎二十九字于后章人之所恶之上。谓皆错简。则臆断无稽。且不明道德之本旨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傅奕本勤在而下。大笑上有而字。建言有之下有曰字。}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傅奕进道句在夷道句下。又下辱作■■。纇。河上作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广德吴澄作广得。偷读如输。与沦隅爲韵。傅奕偷作媮。渝作输。古皆通用。春秋渝平爲输平是也。质真作质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音。傅奕作大言。}大象无形。道德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吴氏澄曰。此详言上章反者道之动也。道与物相反。故知之者尟。非上士不能信也。建言有之以下十二事。皆道之与物相反者也。源案明道三句。言其体道也。上德五句。言其成德也。大方四句。又广喻以赞之。纇。说文云丝节。左传刑之颇纇。注谓不平也。王弼谓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执平以削物是也。地方不中矩安有隅。天容不可绘安有形。非全道者乌能若此邪。陆氏希声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也者通乎形外者也。上士知微知彰。故闻道而信。则勤行之。中士在微彰之际。故闻道而疑信相半。下士知彰而不知微。止乎形内。故闻道大笑。笑之则非之矣。古之善爲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苟不爲下士所笑。则不足以爲道矣。李氏嘉摸曰。上士之勤。非强勤也。有见而勤。下士之笑。非故笑也。无见而笑。上不至于勤。下不至于笑。不能无见而又不能信其所见。虽欲不若存若亡不可得也。明道者自明。非光之明。外不得而见。故若昧。进道者自进。非力之进。外不得而知。故若退。大白不汚其性。苟性不汚。和其尘可也。故若辱。广德必有见于大。苟见于大。虽欲使之止。不可得也。故若不足。建德者内立自性则接物必简。故若惰。质真者不徇于外。则惟吾所之。故若变。夫然则非廉隅可得而察也。非成不成可得而尽也。非声音可得而知也。非形器可得而执也。彼中下之士。方役其所见。而议吾之迹。以实昧实退实纇实辱实渝。其不侮笑者几希矣。吕氏惠卿曰。谓之明而若昧。谓之进而若退。谓之夷而若纇。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惟其如此。故旣以爲人。已愈有。旣以与人。已愈多。推其有余以贷物之不足。而无不赖之以曲成也。}}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