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刘澜的管理十律

以稿换稿】  作者:刘澜   发布:2012年10月01日   阅读:

管理自己
管理者所处的职场,或者说人生,它是一个市场,更是一座寺庙。因此,我所说的管理10条黄金法则尽管可以包装成职场成功指南,但它们更像是僧侣的修行法则,所以也称为“管理十律”。管理十律中的前三律是关于怎么管理自己的。
第一律:做自己的CEO。也就是说,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知识工作者要做自己的CEO。实际上,一切组织的工作者,即使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员或者销售员,也可以做自己的CEO;而即使你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你也需要先做自己的CEO。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o格鲁夫劝告经理人:“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别人的员工,你还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员工。”格鲁夫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说:“我的背景是工程师,而现在是高科技公司的经理人。但同时我也和你一样,是我自己职业生涯的老板,每天都得提高自己的产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我的客户。”你是自己的员工,更是自己的老板,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制订战略并执行。
第二律:既要计划,又要梦想。管理者的四大职能中,第一项就是计划。管理者做计划、做预算、做方案,不仅设定结果目标,而且还要设定过程目标。但是,管理者常常忽视了梦想,管理文献也常常忽视了梦想。有哪一所商学院开课,教大家“管理梦想”呢?大师马奇指出:梦想、愿景以及其他想象,是把我们从现实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手段。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既要计划,又要梦想。梦想帮助我们为变化做计划。计划是地图,梦想是指南针。计划让我们脚踏实地,梦想让我们仰望星空。没有计划可能走不动,没有梦想肯定走不远。只会计划而没有远大梦想的人,不管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称之为“打工者”;只有梦想而没有实现梦想的计划的人,那他只是一个空想者;既有梦想,又能把梦想转化为行动计划的人,是积极的梦想者,长远的成功就属于积极的梦想者。
第三律: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有3个关键词:学、习和时。学指的是模仿、效法;习指的是实习、实践;时指的是适时、合时。首先,经理人要学。所谓管理者的三大能力(技术能力、人际能力、概念能力),除了天生的部分,剩下的要靠后天学习得来。其次,学习是学加上习,习并非复习、温习,而是实习、练习,是实践。再次,学习要适时,要在适当的时候实践,不要学而乱习,不要因为只学会了使用锤子,就把任何时候遇到的问题都看成钉子。

管理他人
管理十律的第四律和第五律是关于怎么管理他人的。
第四律:用人之长。管理大师德鲁克经常举林肯任用格兰特的例子。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有人向林肯投诉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说:“我倒想知道他喝的是什么牌子的酒,我想给别的将军也送上一两桶。”用人之长说起来只有简单的4个字,但是其内涵相当丰富,要求我们见人之长、识人之异,还要求我们见团队之长、识团队之异。
用人之长,还要求我们育人之长。中国企业家中曾经很流行学杰克o韦尔奇,有人学多元化,有人学“数一数二”,其实都是在学皮毛,韦尔奇的精髓在于育人。韦尔奇之所以了不起,之所以被称为“世纪经理人”,是因为他培养出了几十个世界500强公司的CEO。不管你是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任,还是大学校长、医院院长、政府机关的处长,要学韦尔奇,首先要学他的育人。
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让你的上司管理你,而要让他被你管理。但是,你还不能让他有“被管理”的感觉。过于天真的经理人认为只要自己埋头苦干就行了,过于世故的经理人认为只要拍好马屁就灵,这些都是对管理上司的误读。管理上司,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成果。
管理上司,也要用上司之长。具体说来,要见上司之长、识上司之异、急上司之急。就拿识上司之异来说,你一定要发现上司独特的工作风格——他是喜欢下属口头汇报,还是书面汇报?如果他是阅读型的,你就不要老给他打电话,而是要写书面报告;如果他是倾听型的,你就不要老给他发邮件,然后为等不来回复而苦恼,而是要找他当面汇报,或者打电话。

管理组织
管理者三大能力中概念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能够从组织的层面思考问题。有3个问题在组织的层面至关重要:怎么对待顾客?怎么对待员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管理十律中的第六、七、八律,就是对这3个问题的回答。
第六律:别把顾客当上帝。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要重视顾客,因为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第二层则是不要过分重视顾客,把顾客当上帝就是过分了。要重视顾客,就要进行向外走动式管理,要重视不满的顾客、矛盾的顾客、愤怒的顾客,要抓住狂热的顾客。不要太重视顾客,就要知道顾客有时是错的,有些顾客需求不能满足,要重视顾客之外的非顾客,还要区分顾客与客户。伟大的公司是驱动市场的公司,能走在顾客的前面。
第七律:把员工当人。员工不是人力资源,也不是人力资本,更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人。管理学者亨利o明茨伯格说,人力资源是管理中最糟糕的词,因为这个词把人“非人化”。明茨伯格说:“一种资源是一件东西。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力资源。我认为这个词贬低了人。叫做人力资本或者人力资产则更糟。”
这不只是怎么叫的问题,更是怎么做的问题。如果把员工当成本,动词就该是节约;把员工当资源,动词就该是利用;把员工当资本,动词就该是回报最大化。如果把员工当人,动词应该是什么?在2008年,我针对一个管理网站的用户做了3次调查,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企业对员工的动词应该是什么?3次得到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排在前4位的动词都是激励、尊重、培养、关心。也就是说,要把员工当人,应该激励他们、尊重他们、培养他们、关心他们。
第八律:超越利润。怎么对待员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企业的目的是怎么看的。如果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那么员工肯定会被当做成本、资源或者资本。的确,企业没有利润不可能长期生存,但是,获取利润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

领导力
经理人有两个责任:管理的责任和领导的责任。管理十律的最后两律是关于领导力的。
第九律:动员群众解决难题。经理人要解决两种问题:技术性问题和变革性难题。这也是经理人的两种责任:管理和领导。领导力大师约翰o科特这样评价美国的许多企业:“组织中有很多人擅长管理,但是他们缺乏领导力。”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更准确的表述也许是:组织中有很多人不仅不擅长管理,而且缺乏领导力。
管理是解决技术性问题,是维持现状,维持一个组织、一个事物的正常运转;领导是解决变革性难题,是挑战现状,实现变革,因此,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难题之难,在于必须变革,必须依靠群众改变现有的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而群众的改变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必须动员、激励和鼓舞,而不能靠命令和控制。
第十律:修炼领导力。领导力不是一种可以教的技能,而是要靠长期一点一滴的修炼。修炼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修炼的内容往往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围绕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这个核心,我概括了8项领导力的修炼。其中包括3项动员群众的修炼:密切联系群众、讲故事、当老师;3项解决难题的修炼:从失败中学习、反思、深思;还有两项自我修炼: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这是前面6项修炼的基石。
领导力的修炼也就是人生的修炼,而最重要的领导力修炼也许是最后一项:成为自己。在管理十律中我强调了3个成为自己的要点,最重要的也许是最后一个:坚守自己的身份。(摘自《发现》)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