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醉乡中的“阵亡者”

以稿换稿】  作者:江海云游   发布:2013年02月17日   阅读:


    毫无疑问,酒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好东西,它可以助兴,可以壮胆,可以愉情,在某些场合,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高阳酒徒们舍酒则难活,哪怕只是小酌数杯,亦可快意整日。但酒有另外一面,它可以乱性,可以偾事,可以激惹祸端,在许多时候,它甚至会误人前程,害人性命。
    在《封神演义》中,殷纣王不仅发明了炮烙酷刑,而且挖心抽肠,无恶不作,血腥暴力足够惊悚。为了跟妲己激情享乐,他弄出酒池肉林。那时的所谓醇酒还不是高度数的白酒,放在池子里很容易酸掉,所以浪费极大,食不果腹的臣民敢怒不敢言。殷纣王沉湎于酒色之中,最后被周武王统领的义军团团围困,自焚于鹿台。那口酒池便从此枯涸了。
    在中国古代,君王贪杯好色,原不足奇,但要像前秦厉王苻生那样醉生梦死倒也难得。他力大无穷,暴戾莫测,一言不合,即取人首级,甚至在酒宴上张弓搭箭,射死吏部尚书辛牢。苻生是独眼龙,“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全是他忌讳的关键词,谁要是在他面前说漏了嘴,就看怎么个死法吧。东海王苻坚为求自保,先下手为强。政变之日,苻生醉眼蒙眬,以为劫贼入宫,居然怪罪他们不向他恭行大礼。苻生被苻坚废为越王后,更是醉时多醒时少,受诏自尽的那一天,竟宿醉未醒,使者只好亲手将他勒毙。
    论饮酒,刘伶(竹林七贤之一)秀出群伦。魏晋名士普遍喜欢表演行为艺术,刘伶也不例外。出门时,他总是让仆人荷锸(chā,铁锹)相随,乐呵呵地叮嘱道:“要是我醉死了,你就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把我埋了!”相比而言,武将上阵,叫士兵抬口黑沉沉的棺材跟着,以示有进无退,有死无降,倒显得笨拙了,远不如刘伶洒脱。他留下一篇《酒德颂》,被高阳酒徒们尊奉为圣经。“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世间那些推杯换盏、勾兑名利的人,读了这段文字,心下倒是应该存有几分羞愧的。
    在现实中,某些人不爱饮酒,却总是被别人强摁牛头,时常会醉成一团扶不起的烂泥。中国的酒文化迥异于欧美的一点是:大家喝好了不算成功,喝高了才算圆满,“家家扶得醉人归”的诗句即透露了此中信息。在历史上,有的大臣甚至在酒桌上为国捐躯。北汉宰相郑珙为了谋求强势外援,抗衡后周太祖郭威,带病出使契丹,结欢辽世宗耶律阮。辽世宗善饮,但酒品、酒德都差,可怜郑珙既无宏大的酒量,又无强壮的身体,这千杯万盏的长夜之饮竟断送了他的老命。如此因公殉职,也没捞得个“烈士”的名号,真是亏大了。
    文臣醉死在酒桌上,不算稀奇,武将也着了杯中之物的道儿,就不可不提。张孝淮这个名字,许多读者都会觉得眼生,可他曾与蒋方震、蔡锷齐名,清末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与蒋、蔡二人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此人的发展受阻,功业平平,充分说明酒精比妖精的妨碍更大。1925年3月,章士钊在北京宴请同乡好友张孝淮,酒席上,这位赳赳武夫极兴豪饮,酒酣耳热之际突发脑溢血,年仅四十四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边塞诗中,这两句我最喜欢,豪迈的纯爷们总给人善饮的错觉。其实不尽然,我就亲眼见过滴酒不沾的将军,难怪古人要将勇士分为“血勇”、“脉勇”、“骨勇”和“神勇”四个层级,真正神勇的人是不用借酒来助兴壮胆的,荆轲刺秦王之前,就异常清醒和冷静。
    最近,有一股浓烈的酒气折腾得台湾娱乐界直抓狂,某位长期混迹娱乐圈、不按常理出牌的龌龊富少迷奸六十多名女星,他专门选择在酒吧和夜店作案,趁对方不备,往杯中下药,然后将昏迷者弄回窝巢,实施强奸,还拍摄了大量的性爱视频。此案正在持续发酵,估计更令人发指的内容还在后头有待揭露。倘若起刘伶于九原,他还会自鸣得意地吟咏《酒德颂》吗?那些女星遇人不淑,确实值得同情,尽管她们与这名富少厮混,未必只是普通交往,个别的也可能有犯贱的成分,但以这种方式“阵亡”,失去清白,沦为“炮灰”,就未免太过悲催了。
    “俺喝的是酒,俺喝的也是明白!”请记住,这才是人生舞台上最靠谱的台词。

【来源:互联网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