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正确认识与运用微博

以稿换稿】  作者:齐冬梅   发布:2012年12月28日   阅读:


    微博这种“短平快”的社会化新媒体形态,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执政环境与执政方式。正确认识与运用微博,才能使其在资政、理政和社会管理中有效发挥作用,同时规避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微博的主要特征
    微博是一种信息发布、传播及互动交流的社会化信息传播工具,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自主性。一是开博自主。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网站或者不同网站注册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微博(不需要实名认证,可自由选择实名或昵称命名微博);二是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内容、时间、地点自主。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手机等)或固定上网设备,自主发布或转播感兴趣的信息、参与评论、进行互动交流;三是收听信息自主。微博用户可自主选择收听(订阅)感兴趣的微博信息。
    微博的自主性,使“人人出版”和“人人麦克风”成为现实,极大强化了民众舆论和意见领袖的社会影响力,对原有的执政环境和以往的执政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
    2.广播性和公开性。广播性和公开性是微博的显著特征:微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广播和收听广播,通过微博发布或转发的信息,以及在微博上发表的评论,都是以广播方式传播出去的;人们在浏览微博时,也主要是“收听”自己订阅微博所广播的信息。阅读某个微博信息的人,除了一般网民外,主要是收听该微博的“粉丝”们,即通过微博“加收听”(“或关注”)功能,订阅该微博的微博用户。因此,通过微博发布、转播的信息及进行的评论和发起的讨论都是公开性的,微博听众可在第一时间获得微博发布的信息。
    广播性使微博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目前一些微博的“粉丝”(即固定听众)人数,已经超过了重要报纸数年总订阅量的数倍!而公开性则使微博日益成为人们讨论公共事物的一个开放平台。
    3.短小迅捷性。短小迅捷是微博的重要特征:一是每条文字信息被限定在140字之内,用户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编辑和广播;二是微博用户可将收听的信息直接转播出去;三是微博用户可将手机等设备拍摄或者录制的照片、录像直接作为微博信息广播出去。微博的短小迅捷性,大大提高了微博使用的平民性和社会性,加大了微博的社会影响力。
    迅捷性还使微博成为最简捷的现场直播报导工具。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是发布微博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人们可利用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将现场采集到的信息(如手机拍照、录像等)直接广播出去。目前一些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地被手机微博在第一时间报导和传播出去,大大增强了其社会关注度。
    4.蔓延性和分散性。微博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由于它的蔓延性传播特性,能使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原来互不相干的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微博都拥有众多“粉丝”,当其发布的信息被其“粉丝”加以评论或直接转播出去后,该评论者或转播者的“粉丝”就有可能进一步加以评论或转播,由此,使信息像蔓草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蔓延性不仅加大了信息扩散的速度和扩散的范围,同时可将现实社会中不同地方和不同团体中的利益相关者聚集组织起来。
    但是,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一是用户群分散。一般只有同一个网站注册的微博用户才可以相互成为听众,形成一个微博群,不同网站注册的微博用户则无法直接建立关联;二是影响的范围分散。微博群体是以兴趣相关或利益相关等因素聚集起来的,同一个微博群中聚集的人群,在现实社会中可能是分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社会组织中的,因此,微博信息的影响范围在现实社会中是相对分散的;三是信息内容分散:从听众角度看,微博信息缺乏体系性,由于每个微博发布信息的目的和兴趣发布不同,而收听者往往同时收听若干个不同微博的信息,因此,收听到的信息之间往往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散性意味着微博不具备独立支撑系统性政务活动的技术功能。
    二、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微博日益凸显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环境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但同时也为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转变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手段。
    1.了解民情民意。微博可以成为了解民情、民意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微博信息可作为了解民情民意的参考信息。微博短小便捷,所以能广泛地吸引民众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发表意见和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因此,微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民众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通过观察和分析微博信息,可获得有关民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开展民意调查。微博具有便捷的互动讨论功能,可就某一问题通过微博发起讨论,从而有针对性地了解民众对该问题的态度观点和看法。
    2.与民众进行沟通。通过微博可有效与民众进行近距离的互动沟通:每条微博信息发布或者被转播之后,博友们都可对该条信息发表评论,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方式的互动式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讨论,可有效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如:政府可通过微博对准备实施的公共政策与公众交换意见,由此了解公众对该项政策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寻找依据。
    3.宣传引导。微博可以成为引导和动员民众共同管理社会的平台。一是可通过微博向民众宣讲和解读公共政策,使公众了解制定政策的目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政策将会给百姓带来的切身利益,以赢得民众对政策的认同、拥护和支持,使得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二是当一些公共事件发生时,通过微博及时向民众报告事件的情况,以澄清事实,引导民众不被谣言蛊惑。三是通过微博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公共道德与行为规范、建设健康社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共同维护好社会公共秩序。
    4.牵引服务。通过微博进行的政民互动沟通,并非只能实现思想意见的交流,这种互动更能成为牵引政府实体服务的方向盘和引擎:运用微博政府可以不断地、及时地了解民众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使得政府工作更有方向和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服务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
    5.社会监督。微博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微博,无论平民还是精英都可以以普通公众的身份及时地、尖锐地对政府工作品头论足,对政府不作为、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进行披露,成为政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微博固有的公开透明性,使其构成的社会监督机制带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功能: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在信息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将会更加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等行为得到抑制。
    三、正确运用微博
    尽管微博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和局限性,正确运用微博,才能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1.正确区分和运用政务微博与个人微博。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都开设微博资理政务,这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的良好尝试,但是应正确区分政府部门开设的政务微博与领导干部开设的个人微博之间的不同。
    政府部门开设的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为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及时响应和回应公众需求而开设的政府工作微博,因此,政务微博发布或者转播的信息必须具有权威性。对发布什么信息、什么情况下发布信息、所发布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性等,必须建立制度体系予以保障。带有随意性的政务微博信息的发布,将有可能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造成不良的影响。
    党政领导干部的个人微博,则是领导干部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为了联系群众、体察民情、与群众交流思想所开设的个人微博,其言论和观点仅仅代表个人,并不代表政府,因此,可以选择比较轻松的平民化方式与网友进行交流。但作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党政领导干部在使用个人微博发表言论时,还应注意其的社会影响,担负起弘扬健康社会风气与社会文化的社会责任。
    2.正确定位政务微博的运用范围。由于微博是一种短平快的“即时”信息发布、传播和互动工具,一是不可以替代常态化的信息化政务平台,例如政府网站的功能,而只可以作为其功能的补充、强化等;二是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了解民情、民意,政民互动的方式,但是不可以取代了解,政民沟通的常态化、非信息化的政务机制;三是微博反映的民情、民意,不可替代公民反映的民情、民意。
    3.政务微博不可替代政府网站。尽管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都是信息化政务平台,但两者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政务微博不可替代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是政府在互联网上开辟的为公众服务的窗口,同时政府网站也是政府职能机构信息化业务系统的整合平台。政府网站肩负着常态化的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公众服务的基本功能。而微博则是政府网站功能的补充与强化:主要是利用微博“短平快”的特点,提高政府响应和回应公众需求的迅捷性。政务微博可配合政府网站,担当即时性信息发布、政民互动沟通、政策解读宣传引导以及社会监督等方面功能。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由上可见,政务微博在了解民情、宣传引导、与民沟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正确认识微博的特征、功能和作用,才可以正确运用微博,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齐冬梅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