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运动健康

运动健康

气功之—修炼基本要领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2年09月21日   阅读:


    技术要领
    一、三个要求:松、静、自然
    1、松〈3方面〉:包括三个方面——
    (1)身体方面:即人体皮肤、肌肉、关节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的放松。
    基本方法:
    a、调整好练功的姿势(见下面调身一节);使之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
    b、注意饮食,不可于太饱和太饥饿的时候练功;
    c、有意无意地暗示、想象、体会自己的身体象棉花、棉条一样非常的柔和、松软;
    d、通过他人的语言暗示进入身体松柔的状态。
    (2)情绪方面:保持心平气和,安详恬静的状态,不激动,不兴奋,不悲伤,不恐惧,不担忧……
    基本方法:
    a、学会暂时放下心事和转移注意力;
    b、分析造成情绪不平静的原因,并设法消除之;
    c、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素养,“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对不公平的事也要少计较,改变不了的事何必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尤其是对不该生的气不生,对不该烦的事不烦;
    d、提高智慧,通晓真理,则情绪自然平静、安详
    (3)思想方面:不矫柔造作,不执着不舍,保持从容不迫,坦荡自然的“平常心”。
    基本方法:
    a、解开心结,尽量不使心中有想不开的事;
    b消除顾虑,不使心中有害怕、担忧的事;
    c、解除迷惑,有什么疑问问老师,问智者。
    2、静〈3方面〉:也包括三个方面——
    (1)情绪镇定安稳,心平气和;
    (2)心态安宁祥和,恬静自如;
    (3)思想集中统一,专注不乱,排除一切杂念、妄想、贪欲与执着,凝神敛意,聚精会神,专注一景,万念归一,以至于“万念俱泯,一灵独存”。
    3、自然〈9个方面〉:包括范围很广,此列举几点重要的——
    (1)环境自然:a、不要把练功环境可以布置得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b、任何东地方,只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原则上都可以练功;c、人与宇宙万物息息相通,丝丝相连,但只有心存空灵才与宇宙万物处于最佳能量、信息相接洽,相融通状态,故环境为次,心态第一;d、室内如果没有油烟污染,空气经常流通,环境安静,亦是练功的好地方。
    (2)时间自然:人天一体,须臾不离,物我相融,互通信息,无论何时,只要想练功,都是练功的好时间,无须三更半夜,子时午时。当然,对于初学者,夜晚和早晨,空气比较清新,环境比较宁静,更易入静,练功效果相对更好一些。
    (3)反应自然:练功一段时间后,身体上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感觉,如局部出现酸、麻、热、胀、痛、冷、暖等感觉;有的偶尔还会出现一点幻觉,如耳朵听见什么声音,眼睛看见什么画面,鼻子闻到什么气味,口里产生什么味道等等,这些都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是人体神经系统对身体、心理调节的外在表现。故,出现这些现象不要惊慌、害怕,也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能执着不舍,兴奋不已,当保持“见怪不怪”的心理,听子任之。之后,不舒适的感觉会慢慢消失,舒适美好的感觉会逐渐加强。暂时没有出现这些现象也不能有益诱导,主观渴盼和追求。
    (4)心态自然:以平常的心态炼功。不要把炼功当作很神秘,很奇怪的事去做。练功犹如赏鲜花,练功又如品清茶……要消除虚荣心、傲慢心、急躁心、懒散心,以及嫉妒心、怨恨心等,切不可为了满足虚荣而无中生有、故弄玄虚地讲一些虚假的话,做一些虚假的表演,否则自取其辱——假的总是假的,迟早会被识破和揭穿,那时反而令人嘲笑,自讨没趣。即使通过练功出现了某些看起来是超自然的现象,除了老师和能够保守秘密的通道之外,最好不要与外人道,否则这些现象会消失,从而失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
    (5)生活自然:练功可以健康身体,开发智慧,调整心理,而这一切反过来又更利于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不能把练功与学习、工作、生活对立起来,更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而且,练功与生活实际上原本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日常生活中注意心态的调节、心理的调节,意志的磨练性格的优化本身就是练功的一部分,而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疑难问题又是想通事理,了悟宇宙、人生真理的触媒剂,不通过现实的痛苦与烦恼的磨练,想要进入功夫的上乘境界,那是很难的,所谓“不磨不成佛”也。
    (6)功效自然:练功过程中,功效出现的早迟、多少,境界上升的层次与练功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用功勤惰,练功时间(长短、断续),以及对功法原理、功法要领领悟的能力(此所谓慧跟深浅、天赋优劣、悟性高低)等有关,不可急于求成,主观追求,要保持“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心理,须知“有意练功,无意功成”,“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认真、努力,该得到的,迟早会来。
    (7)意念自然:所谓意念,就是单纯、单一的“想”,练功过程中,意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念运用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出现偏差。意念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所谓“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则着相,无意则落空”。这就要求意念即不可过于执着而把功法当作教条,奉为津科而束缚灵性,又不可懈怠懒散,使心力散漫不聚,无处着落。
    (8)心愿自然:练功要发自内心“想炼”,要以此为乐,炼时不带任何功利,如此才能以一种艺术性的、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鉴赏、感悟、体会、验证。
    (9)功法自然:一切功法都好比是旅途上的路标,航海中的灯塔,都是入门之阶梯,前进中的指南。当你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续不断的修持而进入一定境界后就不要再执着于功法而不舍,否则妨碍正修。这如同盲人之杖。眼明则弃,,又如渡河之舟,上岸即舍。当练功进入虚无之境,禅定之态,则随境演化,顿悟为法,最后将一切有为之法断然舍弃,身心直入园妙空灵、性相如如之境。
    二、五个调节
    (一)调身〈目的与要求〉:又称调形。即调整练功姿势,使之符合练功要求。
    1、目的:
    (1)减少或避免疲劳,减少消耗。正确的练功姿势,要求身体处于松、静、自然,舒适、安逸的最佳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困倦,减少疲劳,练功也才能持久。
    (2)有利于呼吸。身体处于松柔状态,则呼吸自然,容易达到深、长、匀、细、缓的“息相”境界。
    (3)有利于身体健康。气功修炼,其姿势一般都要求形体端庄,姿势平衡自然,这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形正则气顺,气顺则脉通,脉通则百病不生。
    (4)有利于入静。入静是进入气功境界的关键,气功功夫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入静程度的深浅入静的快慢。姿势调整好,能量消耗少,全身形体放松,不紧张,不别扭,不僵硬,有利于大脑思维的集中,从而有利于进入宁静安详,专注一景的气功功能态。
    2、要领:
    (1)悬顶、立颈。即头顶虚悬,颈子略上提,不偏不倚(头不前俯后仰,也不左右偏斜,面朝前方,百汇朝天)——如头顶一张荷叶状。
    (2)眉宇舒展:松额展眉,开阔印堂。好比是“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3)闭目,或垂帘(即两眼帘下垂,微露一线光明,这样既能返听内视,神气内敛,又可平衡阴阳,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古云:天地以阴阳养人,人藉食阴阳以生存。口直食谷食阴也,目之食光食阳也。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两饱,人才能生。)。
    (4)缄口,即闭口,用鼻子呼吸。除了个别吐纳、吞纳功法需张口呼吸外,一般的气功修炼都要求用鼻子呼吸。一方面是卫生要求,另一方面是生理需要。古云: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可见闭口对保养神气非常重要。
    (5)搭桥接气。即舌尖轻抵上颚,使人体任督二脉之气上下贯通,汇成一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并可促进唾液腺分泌唾液,这种唾液非常宝贵,古人称为“玉泉”、“玉液”、“甘露”、“华池水”。固有:“白玉岩边有玉泉,养君容颜又延年”。
    (6)松肩、坠肘、空腋。即要求两肩放松,既不过分上耸,又不过分下垂,两肘关节略向外摆,而不朝内夹,以便使腋窝保持虚空状态,这样即可避免气血淤滞,又可避免气往上浮,有利于行气活血和气沉丹田。
    (7)含胸拔背。含胸拔背并非凹胸凸背,而是指胸部微微内含,不往前挺,背不外凸,而是向上挺拔,感觉就是脊背向上微微提起,使脊椎骨向上松开、拉开。这样有利于背上督脉真气畅通运行。
    (8)立腰收腹。立腰,即可舒展命门区,又可放松肾区,有利于增强命门、肾脏功能,又可增加腹部空间,有利于元气的汇聚存储。收腹,即有利于。汇聚元气,气存丹田,又加强腹部神经丛的反射,有利于改善人体大脑皮层功能。
    (9)提肛抓趾。提肛可聚精固本,敛气凝神。古云:“天门常开,谷道常提”。天门,即鼻子,要习惯用鼻子呼吸;谷道,即肛门。提肛,就是内收肛门,如忍大便状。抓趾,即吸气时脚趾微微内抓。抓趾可调节足部经络,又可使脚心涌泉穴保持虚空,有利于体内浊气外排,又可采大地之气。
    3、练功手势:(按照功法要求)
    4、练功身势:
    即调整姿势,又称之为调形、练形。
    中医有段话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意指调身是为调口、调意的基础。原因是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使身体各部位没有压迫感,使呼吸调匀不急促,进而意念集中,达到入静,更能让练功的时间较持久。
    调身之要领如下:
    悬顶松颈–悬顶即头部正直,松颈即颈部放松。如此可让督脉畅通,并可避免产生颈酸、憋气、昏沈等不良反应。
    闭口垂帘–闭口即唇齿轻合,垂帘即两眼轻闭或微张。如此起神气内敛的作用,避免外界干扰,有利于入静与意念的集中。
    舌顶上颚–舌尖轻顶上颚,可使任、督二脉之气相连,并能刺激唾液的产生,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
    沉肩松腹–沉肩即两肩放松自然下沉,松腹即下腹放松。两者皆有助于气下沉于单田;而沉肩又有避免因耸肩带动气往上浮的机会。
    含胸拔背–含胸拔背即上身似立正之姿,但不要用力挺直。含胸有利于气沉丹田,与容易形成腹式呼吸,拔背有利于督脉行气畅通。
    自然舒适–即全身放松但不慵懒,出力而不用力,如此有利于入静与内气畅顺。
    (二)调息〈目的与要求〉
    即调整呼吸,又称之为调气、调息、吐纳、练气。
    呼吸的练习,是练功中重要环节之一,是气功习练的第二步。简单的说,就是运用或调整适合的呼吸方法,去配合身体当时的状况,不仅可以增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有助于入静,而且还可改善和调节身体脏腑之功能,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调口的要领如下:
    要顺其自然-自然呼吸是练功的最基本动作,务必作到非常确实,以期奠定良好的根基,唯一要求是须作到轻松与自然。
    顺势利导-在调整呼吸的过程中,不能勉强或刻意的去调整呼吸的频率,以免过于注意呼吸,反而不能放松,结果产生胸闷的现象;但也不能不主动的去调整,以免呼吸忽快忽慢,造成气机混乱的问题。因此顺着当时身体的状态,慢慢的调整呼吸,方是上策。
    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因呼吸的方式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与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练功者要根据功法及自身状况而选用不同的呼吸方式。
    以深长均匀缓慢的呼吸方式为目标–透过习练的次数及经验的累积,逐渐的让呼吸达到深长均匀缓慢的呼吸方式,但一定要顺势而为,切忌勉强去做。
    (三)调心〈目的与要求〉
    即调整意念,又称之为调心、凝神、存神。
    调意是气功锻鍊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因为姿势及呼吸的练习都是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的。透过意念的集中和运用,可使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另可协调脏腑、疏通气血,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此外,透过凝神练意的方式,还可诱发人体潜能。
    调意的要领如下:
    需先调好身与口再调意-练功时,首先要透过调身的动作,让身体循序地放松,使人舒适自然,然后再藉由平顺的呼吸频率,使得意念容易集中,有利于入静。
    调意的入门从「执一」开始-调意首先要做到意念的集中,排除杂念。面对纷飞的杂念,其处理的方式是过而不留,任其自然;再慢慢的将杂念固定在一个点上,轻轻柔柔的去想它。如此即可避免陷入昏昏欲睡的状况。
    用意不可太过或不及-在练功当中,意念应以「似有若无」的方式操控,切忌过于执着而用意太过,而造成偏差;亦或用意不足,也会让人产生精神昏沉、心智散漫等问题。
    (全文完)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