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业务性工作>> 文稿撰拟

文稿撰拟

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怎样起草领导讲话稿

以稿换稿 】  作者:杨廷海   发布:2016年07月29日   阅读:

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能反映一个单位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优劣,而且是衡量一个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尺。

一、博学是前提,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掌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是每个机关干部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大致分为重要会议、专业会议、专题汇报、礼仪致词等3 类22 种。涉及内容广泛,或要求庄重严谨,或要求热情奔放;或要求通俗易懂,或要求富有文采;或要求振奋人心,或要求入情入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讲话场合和听众确定讲话稿的风格,这就需要起草者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文字功底,否则很难胜任这项工作。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和指南。没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理论功底,写作时就无法进行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对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实现工作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同志认为理论是虚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因为理论是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根本,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没有理论,知识是死的;有了理论,知识才能活起来。我们经常说写材料要有高度,就是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这个高度。一些文章写得很大气,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一些文章写得小鼻子小眼,如“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除个人性格、气质等因素外,与起草者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有直接关系。

第二要认真学习哲学知识

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他还说:“我接触过若干个很不错的同志,工作很努力,天赋也很好,就是在这点上不肯下功夫,工作上常常干糊涂事、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写材料光靠努力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好哲学。当然,写好领导讲话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而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告诉人们掌握认识一般规律、特殊规律的方法,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养成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的习惯。这是起草好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功。

第三要认真学习语言文学知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懂语法、修辞和逻辑。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消灭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起草讲话稿不仅要注意组词造句,还要讲究表达方法。学修辞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把讲话稿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优美,文通意顺,文采飞扬。常用的修辞形式有比喻、夸张、对比、对偶、借代、设问、排比、反复、双关、比拟等十几种。有的领导讲话稿写得干净利落、形象生动,是由于起草者具有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有的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拖泥带水、自相矛盾等错误,就是因为起草者没有掌握起码的语言文学知识。

二、多练是途径,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来的。”起草文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倘若一个人总是站在岸上不下水,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因为游泳是一种技能,写作也是一种技能,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经过实践这个中间环节。用筷子吃饭是一种很简单的技能,只听人家讲,看人家做,自己不拿一双筷子在手里练一练,也是掌握不了的,何况是写作这样复杂的技能!因此,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胆实践,多写多练。

一多动笔

多动笔就是通过多写多练来增强写作能力,提高领导讲话稿的水平和质量。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关键是熟能生巧。“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动笔之前先动脑,意在笔先。现在部分讲话稿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动笔前准备不足、思考不深。所以,我们要大量掌握素材,然后经过仔细研究和正确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思路。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不好不要紧,只要坚持写、认真写,时间长了必然会有提高。既不要把写作看得轻而易举,又不要看得高不可攀;不能有畏难情绪,要牢记“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深刻道理。

二多讨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掌握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公文取材立意、文种格式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的同时,还要找一些好的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等,把握领导讲话稿写作的基本规律,特别要注重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凡是重要讲话稿的写作,不妨先开个“诸葛亮会”,让参与起草的同志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实践证明,许多灵感的“火花”都是碰撞出来的。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协作,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三多修改

“佳作常自改中来。”好文章需要翻来覆去多打磨,才能臻于至善。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唯陈言之务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写文章需要潜心揣摸,字斟句酌。如何修改讲话稿,主要看主题是否扣紧,框架是否合理,内容是否遗漏,重点是否突出,文句是否准确。比如,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整体结构有没有环环相扣、周密严谨。“淡妆浓抹总相宜”,要着眼于增强讲话稿的针对性,对本部门重点工作予以“浓抹”,一般性要求予以“淡妆”,甚至略去不提。起草者一定要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即使是自己冥思苦想的所谓神来之笔,如果冲淡了主题,也要毫不犹豫地予以舍弃。然后,再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病。每写一篇讲话稿,都回过头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特别要把初稿和修改稿认真对照,从对比中体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至少要改五遍。”

三、厚积是基础,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持之以恒,广撷博采”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资料对起草领导讲话稿至关重要。资料可分三类:第一类,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类材料,特别是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法规。它们能帮助作者把握讲话稿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解决讲话稿是否有“硬伤”的问题;第二类,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历史传统、文化理念、本行业基本材料和前沿情况。它们主要用来摸清下情,决定讲话稿是否联系实际,避免出现空话、外行话;第三类,行内行外、国内国外与业务有关的学习性、启发性材料。它们决定讲话稿能否创新,对以文辅政、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很有帮助。

积累资料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所用。二是深入调查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起草领导讲话稿不仅要从书刊、报纸、网络上搜集素材,而且更要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沿,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发掘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一篇观点新、分量重的领导讲话稿,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是学会野听会冶。 “听会”是把握领导思路的重要渠道。实际上,领导在大型会议上所作的讲话,往往是前一阶段点滴观点的“集成”,领导在平时的即兴讲话中,往往流露出一些重要观点。我们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对重要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迅速查找和运用。

四、善悟是关键,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顿修渐悟,触类旁通”

悟性是人们对事物的体会和认识能力。起草领导讲话稿,悟性非常重要。同样的训练,同样的工作经历,有的起草水平只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有的却能升华到较高境界,除了客观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差别还是体现在会不会“悟”上。

第一,观点要鲜明。起草领导讲话稿不能走老路、走套路、走旧路,一定要常写常新。在语言、思路、观点、标题、结构、文风上都要尽可能创新,力求不断出新思想,不断有新创造。只有这样,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培养和发展前途,主要是看他是不是有悟性,能不能经常提出一些新观点,当然是正确的观点、科学的观点、给人以启迪的观点。现在的机关干部素质都比较高,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拿出材料来比较,往往就能显示出区别。如何在讲话稿中出新意,简单地说,就是要紧跟时代新潮流,紧扣领导新意图,紧贴中央新精神,紧靠基层新情况,紧随工作新要求。这五个“新”,最关键的是题目要新,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第二,逻辑要严谨。逻辑是指事物内在的关系。具体到讲话稿,就是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联系。要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些工作重要程度不同,在起草材料时一定要处理好每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划分“辈份”,不是一个“辈份”的不能放在同一层次。通常我们对材料的内部逻辑联系和层次划分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叫“树冠图”,就是先分清那些是树干,那些是树干上的枝条,那些是枝条上的小枝条。有些工作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也要注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比如,我们讲项目建设工作:其一,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提出加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其二,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提出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的要求;其三,对正在报批的项目,要提出全力以赴,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得到审批的要求;其四,对后续项目,要提出做好调查研究,建好项目库等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一环套一环,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上搞清楚,工作部署和要求就明确了。为此,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逻辑一定要严密,观点与材料要一致,论点与事实要相符,主题与内容要吻合。每一部分写什么,写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怎么展开,一定要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更不能前后脱节,甚至杂乱无章。

第三,思考要换位。领导讲话稿实质上是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奉命而作”。因此,起草工作必须“唯领导意图是瞻”。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所服务的领导是否认可和满意。如果一篇文稿不能体现领导的“意图”(包括领导的思想意识理念、工作态度作风、思路及方式方法,乃至于语言表达的风格习惯和特点等),即使写得再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去换位思考。同时,还要站在听众的角度研究各具特色的切入角度,用适当的篇幅和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而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样的讲话稿,大家才想听、爱听、耐听,闻有所思、听有所获。

第四,成败要总结。“温故而知新。”每一次起草的领导讲话稿都要认真分析,认真总结,看看哪些地方领导比较满意,哪些地方领导认为一般,哪些地方领导不很满意,需要以后汲取教训。得过且过、不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是很难提高写作能力的。在运用资料方面,要站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把资料作为比较、鉴别的参照系,取其当中的成功和高明之处;还可以总结资料中的弱点甚至败笔作为“反面镜子”进行对照,看看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由此总结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那种不经过自己大脑思考,从网上七拼八凑的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抄,既是是懒惰的表现,又是无能的表现,更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同样一道菜,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好吃,有的人做得就难吃?这与刀工、火候、调料,以及厨艺有极大关系。起草领导讲话稿亦如此,占有同样资料而修养、个性、能力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截然不同。只有善于总结和讲评,才能不断提高和创新。“竹子之所以长得快,是因为它每成长一步就做一次小结”。

第五,责任要加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同志经常说:“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责任心是由心底发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态,转化到行动上就是分内的事儿有责任去管,有义务去做,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有了责任心,才能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不遗余力,把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没有责任心,往往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松松垮垮、办事马马虎虎、行动拖拖拉拉。起草讲话稿不舍得下功夫,又不愿意反复修改,寄希望于领导高抬贵手,顺利“过关”,这种态度十分有害。起草领导讲话稿标准高,要求严,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六,团结要维护。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资本,团结就是财富。起草领导讲话稿不是个人行为,是团队协作的结晶。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综合性文稿,既要搜集方方面面的材料,又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仅靠个人能力是无法胜任的,“千斤担子众人挑,众人拾柴火焰高”。其成功,包含着一个团体的智慧和心血,每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必须做到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精诚团结,无私奉献。要甘当无名英雄,不能争名夺利。事实证明,互相拆台,一起垮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有力武器,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

安阳市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 杨廷海

【来源:河南秘书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