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事务性工作>> 日程安排

日程安排

律师进行时间管理的7项原则18个小妙招

以稿换稿】  作者: 刘玲   来源: 北京刑事辩护   阅读 次 【    】【收藏

【编者按:刘玲律师曾受邀某平台为律师做公益讲座《律师如何更好的管理时间》,本文根据录音记录梗概,3700字。】


律师每天所面对的工作非常复杂,身陷各种关系之中。律师的工作一般都是多头并进,手里不是只有一个案子或项目,而是同时做几个,要同时面对不同项目不同案件的客户和当事人。

律师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苦恼于分身无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做不完的事儿这一天然冲突中,寻找管理时间的方法呢?


一、做时间的主人

律师向社会提供的是私人定制服务,工作内容不能复制,必须一点一点去做。律师的成本是时间。时间对律师非常宝贵,管理好时间,就管理好了工作以及生活。

【1、时间管理的两个维度】

一是横向时间的分配管理,即如何把手中要做的事情合理安排。在安排每天工作时,将要办的事情分个轻重缓急,先做哪一个再做哪一个。

二是纵向时间分配管理,就是一个人如何分配现在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我们讨论案件时会发现,法学理论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在很短时间就能找到案件的关键点、突破口,迅速拿出方案。

时间的沉淀,让老律师拥有高效率、高水准处理问题的能力。律师要自我提升,这就存在时间投入和未来效能产出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拿出一部分时间用于个人学习、提升技能。

【2、有所舍,有所得】

对律师而言,同时要面对很多事情,所以必须要进行取舍,要勇于舍弃一些事情,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

有时候分身无术不得不选择时,怎么办?敢于有所舍,就会有所得。要做时间的主人,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二、给大脑植入一个计时器

大家出国旅游,常有这样的体验:去超市,看价签,矿泉水3欧元,心里立刻换算成人民币:哇,一瓶水20多块!我们的大脑里好像装着一个隐形的计算器。准备这堂课时,我发现我脑子里不仅有这个计算器,还有一个计时器。这个计时器每时每刻都在计算着。

几天前,我和委托人在律所谈案子,案件在东北某地,我在笔记本上记录案件信息的同时,脑子里的计时器启动,计算着承办此案所需时间,再翻开手帐中看工作安排,案情谈完时,接不接这个案子基本确定。

大脑植入的计时器,时时刻刻和大脑同步使用。计时器这个比喻,是将时间管理内化于心的一种很艺术的表达。计时器,其实是一个人长期实践而养成的好习惯。年轻律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个习惯——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提前计算出需要支出多少时间,然后,再在不同事情上合理分配时间。


三、向效率要时间

同样做几件事,达到同样的标准,不同律师耗时不同,这就是效率不同。效率提高,你每天的时间就充裕了,就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所以,要向效率要时间。

【3、提前准备】

举一个例子,去看守所会见,如果你提前将三证复印、填写好,把会见笔录的头写好,提前列个会见提纲,提前确定这一次会见的具体任务,而且你熟悉案情,熟悉相应法条并打印出来带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好,那么会见的效率就能很高。

【4、统筹学的应用】

我们再举一个做饭的例子,运用统筹学,先焖上米饭,再把排骨炖上,炒菜同时拌个凉菜,做汤时收拾厨房。半个小时,四菜一汤端上桌。律师工作同样需要应用统筹学。

【5、借用别人的时间】

律师每天要面临很多事情要处理,先做分类,哪些必须自己做,哪些可以分出去让别人做。

对于他人能够替代的工作,尽量分出去。你可以让同事帮你装订案卷归档,你可以让行政人员给你订机票。要善于把手里的活儿分出去,借用别人的时间!

现在社会分工越细,你能够分出去的事务就越多,你就可以专注于你最擅长的事情。

【6、把时间用足】

必须自己做的事情,要科学统筹。解答法律咨询和电话沟通案子,要限定时间。和律所同事谈工作,可以选择午饭时间。尽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做几件事情,把时间用足。

【7、平衡分配时间】

律师因为高强度工作,常常感到疲惫,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放松大脑,可以转移通过看场电影、听音乐会等来转移大脑注意力,还可以适当变换情境——做家务,做饭,跟孩子做游戏。

科学分配时间,保持脑力劳动和身体运动之间的平衡,让自己身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8、把握节奏】

我手里一般同时有几个案子,我按照辩护规律来分配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处理手中的案件,什么时候阅卷,什么时候会见,什么时候取证,除了开庭时间不能决定,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己安排。

仍以刑事辩护为例,刑事辩护的基础工作是阅卷。阅卷很艰苦,但它是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完成。要通过阅卷来获得和检察官、和被告人相同甚至更多的案件信息量。所以,阅卷一定要扎实,要投入更多时间。有了扎实的基础,把握工作节奏,就能从容面对各种困难。

【9、切忌拖延症】

还有一点要强调,拖延症是律师大忌。不能法院通知开庭后才看卷,不要等当事人催促,才去取证,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只有提前充分准备,才能够让自己保持着一份淡定。


四、时间管理与订立目标

时间管理,要先设核心目标,然后依照目标做出详细的计划,依照计划进行。目标需要分割,把目标细化,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10、目标可实现】

律师尤其诉讼律师工作有个特点,更多地呈现出被动性。潜在的客户、当事人有法律需求时,才想到律师。在这一点上,律师和医生很相似。律师订目标一定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11、切割目标】

有个年轻律师想在刑辩业务方面有所发展。他给自己制订系统的学习计划:每天研究一个案例,每周读一本专业书籍,每周写一篇文章,每个月免费解答一天法律咨询,每周参加一场律师业务培训……

这位律师只要坚持下来,就能慢慢接近大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是前进的动力。有了目标,才能走得踏实,走得坚定。

【12、订立目标与律师行业发展】

订立个人目标要考虑专业领域的选择。律师行业发展四十年,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从最初只有刑事辩护业务,到现在律师业务涵盖几乎社会各个领域,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今,万金油律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律师必须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然后深耕细作,慢慢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律师的个人发展要和行业发展规律相结合,先确定专业领域,再确定目标。


五、兼顾工作、生活、自我

律师尤其是诉讼律师,每天接触的都是冲突、纠纷,要背负起当事人的沉重。律师满脑子装着官司,走哪带到哪儿,很难放下。更何况,律师还要随时随地和当事人及其家属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律师个人的生活质量。年轻律师接触负面东西越来越多,心理阴影面积逐渐扩大。怎么办?咱们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来梳理个人情绪,兼顾生活、工作和自我。

【13、板块穿梭】

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工作、生活、个人这三个板块之间穿梭跳跃。如果穿插合理,就会快乐充实。我有个年轻同事,刚当爸爸,一下班就兴高采烈地往家冲,他要回家照顾小宝宝。家有宝宝,工作也快乐。他快乐地从工作板块跳到生活板块。还有一位律师,他有时连续接待几波客户,特别累,回家前一个人到附近咖啡店喝杯咖啡,坐一会儿,待疲惫消去后再回家。他在工作和生活板块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带。

【14、跨界达人】

咱们律师圈中有很多跨界达人,有律师摄影家,有拍大电影的律师……很多律师同时在两个行业取得非凡成就,他们都是时间管理方面的高手。

律师是社会工作,对社会认知越深入,律师工作越从容。跨界,可以让人从几个维度来感知世界,挖掘个人潜力。在其他领域的感受、体验、思考同样可以在律师业务中发挥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5、放在同一时间轴里统筹安排】

在时间管理上,可以把工作、生活、自我统筹兼顾,平等对待。具体方法,就是打散工作、生活和自我三个板块,将所有事情放在同一个时间轴里统筹安排。在安排上,把要做的所有事情(工作、家庭、生活等)统统放在一日计划中,同等对待,统一安排,这样就不会顾此失彼。


六、给自己留出专享时间

律师忙,大部分时间都为别人而忙,很容易把人淹没,变成了四处奔波的机器,不小心就把自己给丢了。

律师一定要给自己留出私人专享时间。十几年来,我每天凌晨有两个多小时专属自己,手机、电脑关机,专心看书和思考。七点时,世界都醒来时,我送孩子上学、然后上班工作,投入到喧嚣的尘世中。

每天留给自己一段独处时间,可以让大脑、心灵、情绪得以放松。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早起,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给自己安排出专属时间看书、学习、写作、思考。


七、时间管理小工具

我认识一位日本律师,他随身携带两个记事本,一个专门做电话记录,另一个本子记录工作,翻开,左面是每日工作计划,右面是完成情况。这两个记事本,就是他用于时间管理的小工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借助时间管理小工具可以给大脑减负。这些小工具可以是传统的笔记本,可以启用手机里的记事本、备忘录功能,可以随身带一册手帐,可以选择番茄ToDo、Forest等等各种APP。工具只是辅助而已,只要自己用着舒服、顺手就行。

【16、交通工具的选择】

时间和效率是不可分的。效率提高了,时间就缩短了。合理利用工具可提升效率。你从北京到深圳出差,坐飞机、还是坐高铁,还是选择自驾,路途时间相差多了。出差、出行,这些必要的时间消耗,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错峰出行等方法来减少消耗。

【17、路途时间】

经常出差的人,要利用好路途时间。再版《纪伯伦诗选》,序作者是前外长李肇星,他在序言提到写于飞机上。出差途中可以做很多事情。看书、阅卷、写文章等等。

【18、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刷微信、微博、App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律师是社会活动家,获知信息是每天必做功课,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接受新信息。

时间管理很重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仅仅是初级阶段,有意识地进行时间管理,这是中级阶段,将时间管理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习惯,在习惯的驱动下安排、使用时间,这就到了时间管理的高级阶段了。这和武林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道理一样。


【作者刘玲律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先后从事律师、检察官、律师二十余年。现任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律协重大复杂案件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中国伦理学会法律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2019年出版个人专著《分光镜下的法治》、2021年出版合著《刑辩三人谈》。在《方圆》《法律与生活》《法制与新闻》等期刊杂志发表专栏文章百余篇。工作邮箱liulinglawyer@126.com】

扫码后用手机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