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笔杆子的10个强迫症表现

以稿换稿】  作者: 随便咩咩   来源: 随便咩咩   阅读 次 【    】【收藏

月黑风高伏案夜,正是男儿创作时。

泡一杯茶,备一袋面,摞一堆资料,熬一个通宵,一件漂漂亮亮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

这就是“材料”工作的日常。

背后的劳动者,有个俗称叫“笔杆子”。

“笔杆子”可不简单,他们大都是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的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的。

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成长环境中,他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强迫症,有的可能还是重症,病入膏肓矣。


且看他们的10种病症表现:

01.行文先调格式。“左28,右26,上37,下35”“行距28.8”“仿宋__GB2312,小标宋简体”...他们新建一个文档,必先完成上述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始正式投入。重症患者,如不调好格式,必是难受至极、挤不出来。

02.看见格式混乱就烦。这是前面病症引发的并发症。面对他人送来的不讲格式的文稿,他们头一下就大了,此时的他们,无形中已化身为判卷老师,在“卷面”上先扣分,然后才带着“低看一眼”的标准看内容。

03.见不得错别字。他们自己的文稿,一般是难见错别字的。即使有,也是个别疏忽,但他们依然会为此自责。相比自己,他们更见不得别人送来的初稿常有错别字,特别是同样的人老拿来有低级错别字的稿子,一而再、再而三,他们会火冒三丈。

04.先搭框架。他们不会这样:心中默念“我要写材料了”,然后在文头第二行居中写下标题,然后隔行抬头写下“同志们”,然后...然后才停笔思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他们会先打打腹稿,再定好框架,拟好大小标题,待“骨架”立起来,方才丰满血肉。

05.讲逻辑,一是一,二是二。写一篇文稿,他们会想:写几方面内容?一是什么,二是什么;写一方面内容,他们会想:写几个小点?一是什么,二是什么;写一个段落,他们会想:写几层意思?一是什么,二是什么。看他们的材料,部分与部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思维结构、逻辑推进必是很清晰的。

06.引文出处一定要查清楚。写一篇好的文稿,常需引用领导的话、诗词经典、古语俗语、典型案例、他人语录等素材来丰富。他们会认真查证核实所引用素材的来源,做到文出有处,特别是领导的话,更不敢出半点差错。

07.初稿之后“回头看”。“回头看”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抓工作方式,是发现问题、巩固质量的重要办法。他们对自己的文稿也是一样,初稿完成后,必然要进行多轮“回头看”,不断查漏补缺、精益求精,力争能力范围之内无所“缺陷”、无所遗憾。

08.收集癖好。他们深深懂得,要实现高质量写作,必定离不开资料的收集、素材的积累,只有平时下好、下足功夫,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他们善于敏锐发现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中好的语言、素材,时刻想着把他们记录留存下来。有时只差一句“诗在民间啊”。

09.爱挑问题。当他们走到橱窗、展板前,拿起杂志、报纸来,望向广告牌、宣传栏,要小心了!他们常会以挑剔的标准来审视飘过眼前的文字,一旦发现不妥,大概率会吐槽一番。

10.“文人”相轻。他们算不上标准的文人,但或多或少会有“文人相轻”的表现,即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稿如若不是特别出众,一定难让他们服气:不过如此耳。

不同的人,不同的写作习惯,也许你还有其他“独特”表现,欢迎留言分享。

每一种表现,其实都深刻表明了“笔杆子”的不容易;每一种表现,其实都是“笔杆子”职业精神的体现。

所谓爱岗敬业,大抵如此。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