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那些领导离不开、同事比不上的材料“大牛”,一般都有这“六个一”

以稿换稿】  作者:老笔头   发布:2019年02月18日   阅读:

今天,跟大家唠唠公文写作的事。因为最近,或者说一直以来,许多笔友都反复询问这些问题:“请问怎么学会写材料”“你们的小班辅导包会吗”“公文零基础,该从哪里入手?”“领导对材料要求很严格,自己很有挫败感”,等等。为了更好解答笔友们的这些问题,我们征求了公文导师团队部分老笔杆的意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文写作这行入门不难、上道不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但大体应该做到“六有”:

一.有一个好心态

好的心态是干好任何事的前提。就写材料而言,好心态就是四不:不急、不怠、不怕、不慌。

1、不急,就是不能急于求成。一说学材料就想要几个月搞定、一年速成,这种人不敢说没有,但就多数人而言,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很多老笔杆在材料堆里浸泡的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才在这个岗位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践证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潜心积累和身经百战实战演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近道可抄。

2、不怠,就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学写材料虽不容易速成,但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有紧迫感。有位老笔杆回忆,当年自己写第一份材料时的情形,为了完成任务,好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经常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宿。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劲头,写出来的材料才越来越受到领导的认可。所以,应克服混的思想、等的念头,多给自己加点压力,力求做到努力到无能为力。

3、不怕,就是不要怵头,越是难写的材料越要有一种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写一份材料,先讲完成再讲完美,就算保证不了质量至少要保证速度;如果这顾虑那顾虑,初稿都出不来,就更别谈雕琢打磨了。别怕见领导,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啊!更何况,领导批评本来就很正常,不然你都搞定了,要他干嘛?

4、不慌,就是要把握自己的节奏、保持自己的节奏,急活急办、慢活稳办、大活分办、小活优办,材料写到点子上、工作干在鼓点里,不要来活就懵、遇活就乱,这都不可取。

二、有一批好帮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习公文写作,既要靠自己发奋努力,也要善于借助帮手。日常交流时,许多笔友也比较关注这方面,这里给大家稍微作个推荐:

1、书籍方面,有两套书建议好好读读,一本是王梦奎的《怎样写文章》,这是一本小册子,收录了毛泽东、鲁迅等大家关于怎样写文章的部分论述,内容观点精辟独到,可以作为案头书反复品读;另一个是谢亦森的《大手笔是怎样练成的》,分理论、实践、语言、修炼四册,出版后好评如潮,深受广大文字工作者的欢迎。

2、报刊方面,中央主要媒体、省市党报党刊都是需要经常关注的,里面信息量很大,每天可以专门拿出部分时间浏览学习,对于培养公文思维大有好处。

3、网络方面,信息时代,各种资源非常多,要备用几个经常用的公众号、写作网站,当然,这不是说让大家去原封不动地抄,而是善于借鉴拓展。另外,网上一些培训课程都可以有针对性参加,根据个人财力精力来选择,只要实用就好。

4、工具方面,推荐买本工具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都可以,需要打磨语句的时候便于查阅。另外,手机常用的学习笔记软件,像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软件与微信、电脑的兼容,方便素材随时收藏、摘录、下载、检索,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三、有一套好方法

对于初入行的新手而言,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台阶只能一步一步上,饭只能一口一口吃,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五个原则给大家推荐下:

1、先零后整。公文有很多种类,如果一上来说要学公文写作,估计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你如果说,我想学领导讲话,这个切入口就相对好点。所以,建议大家先从具体类型切入,由部分向整体推进,效果可能更好。

2、先急后缓。工作后的学习大都是实用主义,不像上学的时候,因为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所以,要急用先学、短板先学,缺什么学什么,你经常写总结,那就把总结这个文体好好研究研究,把各类提纲、常用语句积累积累,把如何写好写出彩好好向老师请教请教。这样学,才越学越有劲、越练越有信心。等时间相对宽裕,再去求全求多。

3、先易后难。从易到难本就是学习必经的步骤,先掌握常规的写法,再讲究创新讲究特色,先把基本的事说清楚了,再去打磨润色,而不是一上来就想怎么对仗、怎么站位高,这都不符合逻辑,也很难练得出来。

4、先小后大。从豆腐块、边角料练起,比如,先把信息写好,别看几百字,上稿率保持高位也并不容易,很多笔杆都提倡初期多写千字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5、先实后虚。这里说的实,就是先追求实写,多用数字、用事例支撑观点,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再讲究虚写,就是讲立意、讲高度、讲理论、讲分析,这个相对难点,不好把握,对理论基础、认识基础、思维基础都有一定的要求。

四、有一些好习惯

立志写好文章是个大目标,如何落实,建议从习惯开始。什么是习惯呢,比如,有老师给你说,提高写作水平,要多看、多写,这就是个日常习惯。但从了解看,有的朋友并不买账,感觉比较虚,不好操作。其实,事还是那些事,就看你怎么给自己定动作了。比如,每天看几篇文章,每周写多少字,一天两天不一定有成效,但日积月累必有所得。当然,也不能只停留在看上,要心入脑入,只是把文章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某种程度上讲并不叫看,或者说效果很一般,说不定看了就忘了。这里,提倡大家用背记的办法,很多老师说,你想培养公文能力,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好好读一读,争取能背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背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消化的过程、理解的过程。

另外,还要养成“广积粮”的习惯,有事没事收集素材,多关注本级上级各类工作指示,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写完材料,要养成校对的习惯,明显的错误不能有,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可以写得站位不高、厚度不够,但你如果第一页就上来个大白字,这在领导那是很减分的。

五、有一种好思维

写公文要养成公文思维。从大的角度讲,就是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里讲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不符合这三种性质,很难称得上合格公文。从小的角度讲,有三种思维方式要把握:

一是对标思维,就是要时刻向党中央看齐,与上级保持一致,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特别是一些重要提法更要准确无误,避免出问题。

二是换位思维,机关写作多数是代言,代单位言、代领导言,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我觉得”“想当然”,要善于“关起门来当领导”,这就要求多与领导碰思路、多了解单位实情,不然就不可能真正换得了位。

三是借力思维,不能每个稿子都从头开始写,要善于借助以前的素材、借助身边的资源,与本单位实际深度结合好,形成自己的东西。如果什么材料都从头思考、从零写作,很难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工作。

六、有一股好劲头

这股好的劲头就是润色文章不止步、修改文章不停歇、完善文章不知足。学习古人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写好文章后,多给自己来几次否定,多换几种角度起草,多思考领导为什么这么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才算得上进入情况、渐入佳境了,没有这股认真劲,很难把材料写好。

【来源:老笔头】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