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写材料贵在四个深度研究!

以稿换稿】  作者: 愚拙小儿   来源: 公文选萃   阅读 次 【    】【收藏

01 深度研究事

把事搞透是写好材料的基本前提。

写材料,其实就是研究事。材料拟写的深度、广度、温度,最终取决于对事的研究程度。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说是“写”材料,不如说是“谋”工作。

只要能把工作搞透、兜全,即便写不出流畅圆润的好材料,也能提供详实的一手素材,成为一项领域的业务通。这样的业务通,只要有笔杆子稍微指导下,就能成为一域的笔杆子。

要成为综合领域的笔杆子,至少是半个业务通,或者具备短时间搞清搞懂业务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

那么如何短时间熟悉陌生领域业务的呢?

那就要迅速从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四个维度全面梳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大集成地动态梳理相关工作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理论前沿、形势问题、对策思路,确保拟写材料的始终站位高、视角广、思路新、措施实。

梳理过程中,不妨像写博士论文那样做个文献综述。

梳理明白了,弄懂弄透了,就知道大概怎么写了。

比如,写专项活动部署稿,就需要迅速梳理各级有关文件、讲话,做好理论储备;写总结稿,就需要把来龙去脉理清楚,尤其是把做法成果兜全、理清、提炼好。

当然了,一个成熟的笔杆子,不应让自己如此被动,而是把功夫下在平时,平时多研究业务,关键时刻才能更从容。

02 深度研究人

把人搞透是“写得好”的关键所在。

写材料,其实也要研究人,要研究代谁写材料(讲者)、谁会听材料(听者),在呈现共性特点的同时,要注意体现个性化差异。

要站在“讲者”角度,体现出其站位其思维其关切。

要站在“受众”角度,见人说人话,说其能听得懂、习惯听的话。

工作中常见到,一些写手文字基本功和业务能力都非常好,对总结、方案、政务信息等公文可谓驾轻就熟,在单位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笔杆子。但一遇到稍有个性化和难度的讲话稿、党课稿、理论中心组发言、生活会发言、致辞,就有些不尽如人意,难入领导法眼了。

原因何在?

就在于只停留在研究事的层次,而没有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人。

那么如何研究人呢?

作为一个搞综合的同志,需要平时多花些功夫,深度研究领导的共性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锤炼领导共性思维,洞察领导日常关切,体验领导应有视野,对标做好储备。

具体写稿时,要带着强烈的角色意识,总体上看,领导讲话等材料通常是8分共性2分个性,即80%是通用的,同样可花80%时间精力研究广义上的技法;20%是个性化的,同样花20%时间精力研究领导本人特点即可。

研究广义技法,可以动态跟进并研习不同层级的几个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这对于锤炼领导共性思维、开拓公文写作视野、研究有关业务工作、增强公文写作语感、做好平时储备均大有裨益。

研究自己单位领导特点,主要是多收集领导以前的讲话材料等综合材料,多从领导的讲话、谈话中悟,多从领导参与的政务、事务活动中悟,多从领导阅读的书报、关注的信息中悟,多从领导批示、交办的事项中悟,研究其文风特点,研究其业务关注点,对标储备努力即可。

综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我们在单位可能是综合人员,但在上级单位眼里,我们就是业务人员了。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接受到为上级拟写专题业务类发言稿。比如,处室人员有时为厅领导代拟发言稿,厅里人员有时为省领导代拟发言稿。

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业务,去深入研究上级领导特点了。能不能写好稿子,不在于自己是否专业。因为,自己肯定比上级领导的文秘人员要专业了。

关键是在上级领导的站位、思维等体验上。

愚拙曾分享过自己代拟省长发言材料的经历,为了找到感觉,把省长一年以来的所有政务信息、讲话材料找了通读了一遍,把省长近几年相关工作的思考找来通读了一遍。当找到当省长的感觉时,才动笔写的。

除了要研究领导、研究讲者外,研究受众也很重要,或者是听者或者读者,要搞懂他们的关注点,甚至要从中找到提纲的具体切入点。

比如,拟写汇报稿,研究听者甚至比研究讲者更重要,因为他们是更大的东家。这一点,愚拙也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今天,就不展开了。

03 深度研究体

写材料,其实也要研究体。

要想写得像、写得是、写得好,最基本的还是搞清基本体例,这样才能对路。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研究体例不是一件难事。

这就需要平时多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多去深度掌握下15种法定公文、政务信息、总结稿、汇报稿等常用文稿的体例。

当然了,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稿子,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需要,也会有不同的写法。

这就需要我们多去主动性挖掘、积累,多去学习同一个稿子的N种学法。

只有平时多琢磨不同的体例、形式,才能在关键时做到随心所欲,不拘于形式,不受所谓体例、形式的限制,真正从容做到内容大于形式。

当然了,有时也会接到不常写的文种,这就现学现卖,抓紧找几篇十几篇经典范例,琢磨其基本的体例,以免贻笑大方。

04 深度研究景

写材料,其实也要研究景,要研究具体的场景、背景。

要有画面意识,多些走心的有人情味的“现挂”。

要有发展眼光,体现出阶段性的现状和思考。

同样的事项,如面临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具体要求,拟写起来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需要多见世面,多些人情味,多些烟火气。

具体而言,就是要搞清具体背景具体要求,把通知搞来,甚至打电话问问组织者,问清议程、时长、主题等等有关要求。

05 结语

现在的网络技术这么发达,平时做好四个研究,多搜集各方面材料,多琢磨共性的方法技巧,多运用到自身写作实践中甚至大集成地建构起自身写作体系,不断锤炼能时刻担当起单位大材料的能力,关键时刻就能写出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更有鲜明特点的材料。

仔细观察下,每个单位能叫得响的笔杆子,无疑都是四个深入研究的最好践行者。

当然了,做好四个深入研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舍得花精力、舍得花时间。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需要付出极多的时间、极大的心血。

所以,要成为笔杆子,不见得是天赋问题。没有一个材料是好写的,大家在写材料时,遇到的困难,笔杆子们也会遇到,甚至会是百倍。大家在写材料时,面临的孤独,笔杆子们也会遇到,甚至会是百倍。

而畏写、鄙写、厌写,说到底,就是缺乏深度学习的勇气及支持深度学习的土壤。

好的材料,从来都是良心材料,都是基于深度研究事、人、体、景,把各方面情况搞清搞透,恰到好处地有机提炼,用最相对合理的观点统率起来,且能够在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面对不同受众,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