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种思维方法

以稿换稿】  作者: 学习新风尚   来源: 学习新风尚   阅读 次 【    】【收藏

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对领导干部而言,思考力是领导力的前提、决策力的基础、竞争力的核心、创造力的关键。公文是“为开展领导工作服务,为领导开展工作服务”,公文写作要善于运用领导科学中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作为笔杆子,在公文写作中,我们要熟练运用这些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一些新手提笔总是不知道写些什么,觉得无话可说,其实把这些思维都运用上,可说的还是挺多的。“学习新风尚”公众号计划小篇幅论述以下,给笔友抛砖引玉,没想到最后思如泉涌,收不住了……

一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思维方式,其要义是从全局和长远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认识和处理问题。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了高度,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高度不够,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947年总结华东作战情况,陈毅同志说: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但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就是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当年在越南战场,每一场具体战斗似乎都没有输,但战役战术胜利堆成的却是战略失败。正因为搞不明白,所以至今还在不断犯错。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战术成功远远不等于战略成功。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战略思维,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大局中演好角色,自觉把所写事项放在工作全局中掂量、定位和摆布。写公文必须学会“关起门来当领导”“站在山顶看问题”,事无巨细,通盘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判断未来走向,精心设定战略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通常用在任务部署、工作安排等讲话起草上,下面为大家举以下事例:

例1:×上饶市余干县委副书记、县长在省委党校以《感悟做人做事做官》给中青班学员讲了一课,其中提到“谋事要有战略思维”,引用了省委书记提出“不以×为世界、而以世界谋×”的战略理念。这就是战略思维在公文中的应用。

例2:陈一新同志论述政法委启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引领性的“十大课题”研究时,就紧紧围绕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项来设计课题,在介绍课题时说明了这些课题的设置是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

例3:车俊同志在省直单位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上,在论述科学精准把握形势上,强调要重点做到“三个看”,站在今天看明天,加快构筑浙江面向未来的新优势;跳出浙江看浙江,展现浙江服务大局的新担当;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动浙江凤凰涅槃的新蝶变。可见,在公文写作时,运用战略思维研判,可以更好地把握大方向、大趋势。

例4:战略思维还体现在对事务的定性分析上,把准了定性就是把准了方向,把准了战略目的,这点在公文写作中很重要。如,车俊同志在省直单位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省直单位进行了定位。“省直单位站位比较高、视野比较广、掌握资源比较多、研究分管领域问题比较深,那么相应地,在改革创新方面应该更加注重总结挖掘、提升完善基层经验,……”再如,在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会议上,首先对“市域社会”进行了定性,即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二是历史思维。这是一种把过去、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考察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法。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之所以我们现在开展“四史”教育,有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还以“四史”为主题进行学习,这些都充分说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会了历史思维,就是学到了看家本领。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历史思维,就是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说过,“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写文章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而应该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用于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例1: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比如在论述严明政治纪律时,写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如,在论述凝聚改革共识时,写到“从历史经验看,凝聚共识对改革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张居正变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当时……”

例2:车俊同志在省直单位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上,在论述科学精准把握形势上,强调要站在今天看明天。“今年以来,省委先后对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水平建设交通强省、……等作出了部署安排。这些实际上都是从长远的眼光作出的战略考量,旨在推动浙江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创造竞争新优势。”这也是一种历史思维。

例3:某江苏笔杆子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体会文章,围绕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展开论述,提出在干部使用上,要坚持“能力”与“潜力”并重,从“过去干成什么”、“现在能干什么”、“将来可干什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例4:某位领导在华坪调研时的讲话中提出,“华坪还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过去我们讲华坪是云南的边远地区,是发展的末梢,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它又成为丽江改革开放的前沿,……”

例5:唐双宁在中组部讲坛上关于金融的演讲,以“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专门用一整段“历史的回放与前瞻”,来论述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

例6:中环股份董事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九周年专题党课报告中,强调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讲解,即: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在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环股份的政治也是如此,“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好体系的干部,是我们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的根本。“育材造士,为国之本”,这是中环股份从历史中要体会到的东西。《墨子》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韩非子说“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三是辩证思维。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求我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看整体也看局部,既看眼前也看长远,既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忽视细枝末节,这样才能统筹兼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就是分析任何事物、看待任何问题都要坚持“两点论”,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差异中找到共性,在矛盾中把握平衡。在此基础上,就能“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使各项工作拿捏有度、有条不紊。关于这一点,“学习新风尚”之前专门有过一趟课来讲解辩证法在公文中的应用,在此,举例进行说明。

例1:唐双宁在中组部讲坛上关于金融的演讲充满辩证法,“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属于经济危机,现在从经济危机又发展到综合危机。经济、社会、政治、自然四大问题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灵活性预示着世界很不稳定。”“我说这些问题,是想说明现在人和自然的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经济矛盾、社会矛盾、政治矛盾加上自然矛盾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预示着世界很不稳定,如果自然灾害一拉动,这个世界就很危险,现在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有点忧患意识。”

例2:某领导在常德(商)协会助力新创业建设新常德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种谈到了几点感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忘不了的过去,没有跨不过的明天”等,提出人在“锅底”的时候,往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这些话语充满哲理,也饱含着辩证哲学思维。

例3:钟益民在县四套班子、法检“两长”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做到“十个辩证统一”,即方向与方法的辩证统一,角色与角度的辩证统一,谋事与干事的辩证统一,大事与小事的辩证统一, 求实与务实的的辩证统一, 职位与职责的辩证统一,权力与权威的辩证统一, 谋事与谋人的辩证统一,自警与自励的辩证统一,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例4:王君正同志也是思辨高手,大辩证套小辩证。在2014年全市党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上指出,要摆正三个关系。①要摆正工作性质辅助性与工作要求主动性的关系。要把握好主与次、进与退、前与后之间的分寸,做到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管家不当家。②要摆正领导工作目标的同一性与职权任务的差异性的关系。一方面要明白,尽管经常与领导一起研究问题、经常传达领导的指示,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领导自居,就能随意发号施令。另一方面要看到,办公室作为综合部门,服务的是全局工作,尽管内部职责分工较细、职权任务有差异,但必须树立协同作战的精神,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团结互助。③要摆正人员分工与人格平等的关系。党的各级干部,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但在人格上讲都是平等的。必须要通过优化组织内部运行,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

例5:炮兵退伍的“辩证哲学高手”宁高宁,以《热与冷》、《大与强》、《善与智》、《破与立》、《内与外》、《贫与富》、《繁与简》、《人与事》、《好与坏》为题,发表文章。宁高宁是厚重的理想主义者、优秀的国企掌舵人、热血的人文功夫匠,学习研读他的文章,如读百科全书,又如行万里之路,坐看云起,柳暗花明,受益匪浅。

例6:胡水清同志《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文充分运用辩证法,从环境的好与差,工作的难与易,个人的得与失,人生的苦与乐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态,与干部培训班学员交流感想。

四是创新思维。有些作者虽也写了不少公文,但都次次一个调,篇篇一个号?不是他没功底,而是他得过且过,知足常乐,缺少一颗求变的心。现代社会早已不只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的创新能力强、创新速度快,谁就更具生命力、更富竞争力、更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守成者没有出路,开拓者才有未来。

创新意识,多问一问“要不要创新、创什么样的新、怎么创新”。公文写作的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语言创新。一个单位,每年工作内容再怎么变,基本的调子也变不到哪里去,因为“三定”职责就在那。不变的工作如何出善变的文章?诀窍就在写作者的慧眼,真谛就在思考者的角度,命门就在开拓者的笔下。如果写作者懒于求变,写出的文章又怎么会有可读性。二是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公文写作中的创新就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问题导向贯穿到公文的写作之中,敢于冲破程式化的固有思维,善于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深挖根源、聚力突破,切实增强公文写作的探索性引领性创新性。三是逻辑求变。逻辑性是语言的“黏合剂”,没有逻辑,语言将是一盘散沙。公文传达指令、部署任务、交流工作,先要以理服人,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先说什么,后写什么,原因在哪,道理为何,需步步相连。逻辑求变就是换一种思路,海阔天空。

例:赵一德同志在文字上坚持问题导向,

2012年,时任衢州市委书记的他,在全市机关干部大会上发出了“六问”,

我们是否陶醉于现有成绩

我们是否畏难于现有压力

我们是否拘泥于按部就班

我们是否止步于要素制约

我们是否麻痹于太平无事

我们是否受困于执行效能

2017年8月,杭州召开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作为市委书记,赵一德在报告中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40分钟时间,发出了“六问”:

一问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有没有达到一流?

二问统筹谋划的理念思路有没有达到一流?

三问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有没有达到一流?

四问担当负责的实干精神有没有达到一流?

五问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六问城市治理的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五是法治思维。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基本约束,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是将法律法规作为判断是非、处理事务的准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就是要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熟悉,党务工作者要学好党章党规。纪检监察工作者要熟悉党规党纪。在正确理解法律条文、准确使用法律概念的基础上,自觉把依法办事的原则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落实到以文辅政的全过程,做到办文依法、内容合法、处事用法。凡是涉及重大部署、重要改革的内容要于法有据,决不能与法律规定有冲突。

例1:我们从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中不难发现,充满了法治思维。如论述严明政治纪律时指出,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如,论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时指出,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基础。再如,在论述推进改革中,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例2:陈一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辅导报告中提出,从法治维度看,《条例》第一次以党内基本法规形式规范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总规范。《条例》以党章、宪法和有关法律为依据,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全面规定,对党委政法委“是什么、干什么、管什么”给出了最权威的答案,将党委政法委的定义、性质、职责和工作程序法治化、制度化,为党领导政法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例3:刘家义同志在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论述改进文风时指出,省直各部门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盘点”,今年要求基层上报的报表材料一律压减50%以上。未经法定授权或省委省政府批准,任何部门不能要求下级党委政府上报材料报表,不得要求下级党政负责同志签字“画押”。严格控制各种总结和报告,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除了按中央规定、省委省政府要求向上级报告工作外,其他一律不报。这里每句话都闪烁着法治思维。

例4:某领导在论述部门职能调整时,特别强调要依据三定方案,按照方案履行职能,调整相应编制。

六是底线思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底线思维,指的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强调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底线思维,在谋划工作的时候,既要看到本地本单位的优势,也要看到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机遇,也要看到风险和挑战。

比如,在巡视整改中,要着重些问题整改,不能报喜不报忧,或者“门缝里边看问题,放大镜下看成绩”,“讲成绩一大套,讲问题小冒号”。

比如,我们在按照上级同志起草文件时,要把关键数字,关键内容,关键环节落实进来,不然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