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

明清民国时期北京中药堂号的历史沿革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9月2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北京的中药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十五世纪初明成祖建都北京时,北京就有中药店开设。而据十八世纪末北京药行会馆的碑记记载,远在明嘉靖年间北京已有药行“商会”的建立了。明代开业的药店,字号存留至共和国建立后的有若干家,如明永乐年间的“万全堂”,明嘉靖年间的“西鹤年堂”,明万历年间的“永安堂”、“雅观斋”等。创立于清朝康熙八年的同仁堂,如今更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各堂号药店在膏丹丸散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主打产品,许多患者就是奔着这些“名牌”药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而去的。下面将这些堂号的部分资料搜集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一、明代的北京中药堂号
  (一)万全堂
  创立时间:明代永乐年间
  现 地 址:崇文门外大街35号
  特色:北京开业最早的药店
  相传万全堂设立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清乾隆十一年以前,万全堂为乐家独资经营。随着历史变迁,到清同治十二年,发展为九户(九股)合资经营的药店。在经营过程中,药店不断克服合股经营的弊病,一切按股东会签订的《合同》办事,堵塞漏洞,使万全堂走上了中兴之路。1921年和1931年,先后在山西临汾和新绛各开一个分店。
  万全堂的另一特点就是从经理、帐房到伙计都是山西人。店主根据店员的劳动技术、工作年限议定酬劳,按月支使。这一制度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使万全堂的生意红红火火。几百年来他们的经营范围是丸散膏丹、汤剂饮片,其药材地道,质量优良。每逢春秋两季都派专人到当时全国最大的祁州药王庙采购优质药材,并与当时的汇丰、天汇、隆盛等大药栈很有交情。并将山西药龟龄集、牛黄清心等带进北京。
  药材好还要加工细,万全堂的饮片(草药)都要经过仔细挑选,光半夏一种就需用清水、石灰、矾等几道工序加工,放49天才能使用。又如何首乌需用黄酒反复上屉蒸,直蒸到内成糖才合格。
  万全堂搜集了很多的古方和民间验方。万全堂另设丸药作坊,如此配制出来的牛黄清心丸、二母宁嗽丸、牛黄抱龙丸、追风膏的疗效好。
  解放后,万全堂恪守“遵古炮炙、选药精良”宗旨,延袭几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经营方式。1956年公私合营后,万全堂以零售为主,保留了部分来方加工业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营品种齐全,又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所以生意十分红火。
  该店以经营北京地产中药为主,其中,主要经营中成药及名贵滋补药最著名。品种齐全,货源充足。中成药有虎骨酒、十全大补丸,参茸卫生丸、汤剂饮片、丸散膏丹、狗皮膏药等。名贵的中药材有,灵芝、山参、西洋参、黄毛鹿茸、珍珠粉、耳环石解等,该店还设有旅游药品服务部,供应高档中药材,中成药,为国外顾客服务。
  (二)鹤年堂
  创立时间:明代嘉靖末年
  现 地 址:宣武门外菜市口
  特色:汤剂饮片
  相传创始于明代嘉靖末年,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今菜市口百货商场中间部分),是有近四百年历史的老药店。
  据传,“鹤年堂”原是明朝严篙花园一个厅堂的名字,严府败落后,严手书的匾流落民间,后来成为该店名字。此匾金体黑字,至今仍悬挂在店堂内。
  鹤年堂饮片剂驰名京城,曾有“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之说。饮片剂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鹤年堂前店后厂,设有经理、账房、门市部、斗房(饮片拣选车间)、丸药房(丸散膏丹制作车间)、刀房(饮片切制车间)、鹿围(养鹿场)、电碾房、印刷房。
  1929年初设第一支店,位于东安市场西门内;1935年8月设第二分店,位于西单百货商场西门对面;1936年4月设第三分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前(1951年停业)。
  北京解放后,实现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人民药店和菜市口药店,文革后,恢复老字号。
  (三)千芝堂
  创立时间:明代末年
  现 地 址:崇文门外大街48号
  特色:饮片为主
  千芝堂开设于明代末年,据出版于清乾隆十年(1744年)的老店经营目录记述,当时经营成药十五个门类、六二四种,并有饮片加工、炮制及批发业务。
  光绪七年,吴霭亭将千芝堂盘了过来。吴曾供职太医院,所以一部分产品销往御药房,一部分销往市内大小药房,同时还销往华北、东北及京包铁路沿线。吴霭亭请王子丰担任掌柜,王子丰精明能干,买卖做得很有起色。1900年庚子事变时,王子丰低价收购有钱人手里的贵重药材,战乱后物价回稳,千芝堂赚了大钱。后来王子丰与吴霭亭产生矛盾,王子丰出走,酬资在崇文门外开办庆仁堂参茸庄。
  千芝堂自王子丰走后,请吴受臣打理,吴受臣也很善于经营,1915年在珠市口南开办了南山堂药铺,后在阜成门大街开办琪卉堂药铺。
  千芝堂主要品种有活络丹、舒络丹、三黄宝蜡丸、虎骨酒、虎骨膏等。特色品种京制法半夏,通过安国药市行销全国。
  清末民国以来,千芝堂经营范围除门市外还设有后柜批发和蒙藏药品专柜,并培养蒙藏语人员以便接待顾客。由于千芝堂的中药成本低、价格廉、疗效好,很受患者欢迎。随后吴振声相继开设一些分号,使千芝堂逐步发展成为二十余家的联营店堂。
  解放后,由于国家对千芝堂老字号的重视和扶持,使千芝堂药店生意日见红火,特别是保持了饮片为主的经营特色。在计划经济时期,药品和其它商品一样,经常发生短缺某一种成药(或饮片)的情况,而千芝堂以饮片齐全闻名北京城,抓草药到千芝堂已成为北京人的共识。
  八十年代千芝堂药店成为市药材公司供应中央首长和使馆外宾特供商品的专供点。经营范围和品种都有所增加,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中成药、中药饮片、来料加工等服务项目的大药店。到1990年,千芝堂经营品种达到两千多种。
  二、清代的北京中药堂号
  (一)同仁堂
  创立时间:清朝康熙八年(1699年)
  现 地 址:前门大栅栏
  特色:中药店
  同仁堂药店原名叫“同仁常乐家老铺”,开业于清朝康熙八年(1699年)。该店经营的中草药和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
  同仁堂药店的创办人姓乐,原籍浙江宁波府,最初,以摇串铃走街串巷行医、卖小药维持生活。清朝初年乐尊育时进了清宫的太医院,乐尊育的儿子乐梧岗在前门外大栅栏内开办了同仁堂药店。
  同仁堂是个前店后作坊,自产自销的药店,作坊就设在离大栅栏不远的打靡厂迤南的新开路里。同仁堂由于经营有方,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药店已初具规模。同仁堂的更大发展,在雍正年间从它为清宫御药房供应供奉开始。同仁堂最初供奉御药房的都是生药材,后来,由于同仁堂炮制的中成药,配方合理,质量好,疗效高,宫内御药房也令同仁堂派人进宫帮助制药。多少年来,同仁堂的中草药品种齐全、加工细、炮制的中成药疗效高,深受广大患者的称颂。其中的牛黄清心丸、再造丸、活络丹、女金丹、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万为著名。这些中成药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东南亚各国。
  同一产的四百多种中成药配方,大部分都是经过多次试验,配方合理,剂量合适,疗效高。在进货方面,清代后期,北京有天汇、天成、隆盛、汇丰等四大药行。这四大药行都和同仁堂交买卖,而且都是先用货,后付款。同仁堂是药行中的大户,用货量大的四大药行都是尽先由同仁堂选用。大山参、鹿茸等去营口药店采购,麝香就去河南挑选。同仁堂在炮制方面,一贯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有些药燥气盛,存放的时间越久,燥气越少,药味就越纯,药效也就越高。如虎骨酒要在缸里存两年再卖,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卖。这种作法,不仅积压成本,而且还要多占用设备及库房,小药铺没条件这样作,只能现制现卖,自然疗效无法与同仁堂比。
  清朝末年,同仁堂乐家有所谓四大房,即: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弟兄四人。1921年,乐孟繁这房开了宏仁堂药店,乐仲繁这房开了颐龄堂药占,乐叔繁这房开了宏济堂药店,乐季繁这房开了达仁堂药房。解放后,同仁堂生产实行了机械化,中药提炼厂的建立。同仁堂在北京大学的帮助下,试制银翘解毒片、香莲片、黄连上清片、女金片成功。后来又相继制成舒肝片、藿香正气片、祛暑片等,有诗道:
  “都门药铺属同仁,
  丸散人人道逼真,
  纵有岐黄难别味,
  笑他若简述通神”
  同仁堂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同仁堂的丸散膏丹在海外深受患者欢迎。
  (二)长春堂
  创立时间: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5年)
  现 地 址:前门大街28号
  特色:中药店
  清乾隆年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山东道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效用,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在30年代的老北京曾经流传过“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温散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避温散具有祛暑清火的功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邪气,药效迅速。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充斥市场,当时日本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在中国大肆宣传,大量倾销,几乎每个城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仁丹广告。为了抵制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更为完善的避瘟散。
  这种避瘟散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内,打开盒盖,用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揉,深吸气,立即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畅、清爽。避温散也可以用水冲服。与此同时,他们还完善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抵制了日货,占领了市场。 30年代时,年产量达到了250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那时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长春堂在山西太原、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鱼口一带开设了棺材铺、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共八家商店,这时期的长春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七七事变,北京沦陷,长春堂的经营也陷入困境。日本人限制长春堂避瘟散向外省市的邮寄业务,迫使其生产骤减至64万盒。日本人得知长春堂资本雄厚,便再三地打它的主意。长春堂掌柜无端受到日本宪兵绑架、勒索,再加上1942年不慎失火,解放前夕的长春堂难以维持。解放后,长春堂获得了新生。店址两次搬迁,由鲜鱼口原址迁到了现址。
  进入90年代,长春堂药店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建成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具有民族风格、雕梁画柱的新营业楼,于1996年6月18日重张开业。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前北京市领导段君毅、焦若愚亲临现场为长春堂201周年重张开业剪彩。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为长春堂留下墨宝:“作好药品供应,为人民健康服务”。崔月犁先生的墨宝是“中药是中华国粹,要努力发扬光大”。新一代长春堂人决心继承发扬老字号的优良传统,重树店训“与人为善,正道而行”,发掘中医中药遗产的宝库,发扬光大中医中药文化,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海内外八方宾客。
  三、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药堂号
  (一)庆仁堂
  创立时间:1912年
  现 地 址:前门南大街128号
  特色:多种服务项目的大药店
  庆仁堂的创办人王子丰少年时代进药铺学徒,由于他精明干练受到吴霭亭的赏识,王子丰当上了千芝堂的掌柜。千芝堂生意兴隆后,两人产生矛盾,王离开了千芝堂。
  由于王子丰的业绩出色,几家富户集资,由王做掌柜,买下崇外花市的店铺,于1912年春,庆仁堂参茸庄开业了。当时北京经营药材的分药局(专门批发)、药铺(门市零售),以药铺居多;参茸庄比药铺高一筹,以经营人参、鹿茸、牛黄、麝香、阿胶等贵重药材为主
  王子丰对学徒要求很严格,学徒一律推平头,着长衫,练书法,精算盘,背药典。庆仁堂的进货炮制都袭自千芝堂,由于经营得法,服务周到,生意日隆。
  1918年南庆仁堂药店在珠市口开张营业,以后又陆续开设了虎坊桥西庆仁堂,东四北庆仁堂,白塔寺大和堂,前门大街庆颐堂等。不到十年庆仁堂发展成为拥有七个联号的京城大药店。并在祁州、河北安国建有分号。
  其经营品种中以第一灵丹、疏风定通丸等比较闻名。
  解放后,于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改前店后厂式经营为专门的零售药店。后因崇外药店众多,参茸店撤消。文革中前门大街庆仁堂改名为复康药店。1991年7月1日重张开业。新的庆仁堂药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总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营业面积二百平方米。成为一家零售兼批发各种中西药、参茸保健品、饮片计四千余种并代客加工粗细面、水丸、蜜丸,代煎中药等服务项目的大药店。
  (二)乐仁堂
  创立时间:1923年
  现 地 址:西城区西单北大街215号
  特色: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等
  乐仁堂药店原名乐寿堂药店,始建于1923年。
  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印川的曾孙乐佑申曾留学法国,精明强干,善于经营药业,用人有方,依靠其六叔的资金为本,于1923年选址西单北大街285号,开设了乐寿堂药店。乐寿堂药店借颐和园中乐寿堂之名,以示其吉庆与气势。它是同仁堂乐家老药店在京的又一家分店,经营丸、散、膏、丹、汤剂、饮片等。乐仁堂的房屋建筑设备均仿同仁堂的模式,为前后钩连各三间的新瓦房,细致、坚固、讲究,内部装修露木,除柁、檩、椽头加以彩画外,其屋顶上的椽子均油溱成柿黄色,配衬适宜,一字形栏柜坚固耐用,柜堂外上脊处绘有聊斋彩色人物,中堂悬挂的黑匾上金色的“乐寿堂”三个字,是书法家祝椿年所书。匾额两边配有两根黑亮油漆立柱,各挂有木刻的金字对联,是名士朱云台所写。前面门窗都特意做成较小玻璃格,一切仿古。门外当中悬挂着从同仁堂拓来的“乐家老药铺”匾额,路人一看便知此乃同仁堂乐家药店的分店。门两边分南北高悬木刻白漆黑字,长条标牌,北边写:本店采购生熟地道药材,南边写:精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桅下两旁还挂着木质药幌子,以示中药店。
  在经营方式上,乐佑申取同仁、达仁两家之长,而在经营管理、药材使用和雇佣人等各方面又有独特的创举。
  1.在使用人上采取连环套,大环套小环的方法。如祖孙关系父子关系、叔侄关系、兄弟关系、亲戚近友关系,乐佑申均喜用之。让大家自己管理自己,倘若在工作上或语言上有失误,便会牵连一大串,轻者被斥责,重者被辞退,因此职工无一不遵规守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且药业有行业公会,资本家互相通气,如若在这里被辞退,再要在本行业工作就很困难。乐仁堂药店所用之人都必须懂得一些药性知识,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名言十八反等基本知识。一些来店多年的老职工更是有着丰富的中药知识,被人称为半个大夫、药斗子。再加之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颇受顾客欢迎。
  2.在待遇上比其他药店好。乐佑申注意改善伙计们的伙食,提高质量。固定工资,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5元(当时能买两袋面),零钱根据每日销售额,按固定提成标准提取,由专人负责按月汇总结算(这指的是后勤工作人员)。
  至于售货员的分配方法,按每个人推销货物的多少提成,根据盈利薄厚,按规定提成累计,每天晚上有专人负责分别结算,当日统一发给,总起来不少于同仁堂、达仁堂。这是一种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办法。
  3.为了满足本店的国药要求,佑申在南城原窑台南侧与宏仁堂合畦鹿囿一处,占地20亩,中间盖起房子将鹿囿辟为两部分,乐仁堂占南边。当时外购梅花鹿,雌雄共50余头,由技工进行喂养,逐年生产小鹿,最多头数达1000多只(两家合计)。春夏两季为公鹿锯茸三次,设有专人烫制,挤血保茸,同时还喂养乌鸡,专为制作乌鸡白凤丸所用。乐佑申还雇佣技工师傅种植各类鲜药材,如薄荷、楷杷树、佩蓝、天冬、麦冬、石斛、三七、鲜荷叶,随时可供应门市售用。
  4.生产加工精良。乐仁堂是前店后厂,设有制药房、斗房、北刀房、南刀房(料子房、酒库附属于药店)、细料室,每一部门都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员管理负责。药房负责炮炙和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各类成品药。细料室储有牛黄、麝香、冰片、羚羊角、朱砂、珍珠、人参等贵重药材,为配制成药和门市销售而备。北刀房负责切制各种药片和打水丸药。
  南刀房从南方邀请技工,他们自备精锐工具专切讲究的饮片,如明天麻、元胡索、清半夏等。从地道药材中挑选一级大个精品经过炮炙后,精细加工,切成如纸薄片,保持光亮润泽,不走原色。每一斤只出成品三两多,其余算损耗归料,供配各类药品用。乐仁堂药店员工牢记先祖遗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真材实料,加工精良,配方独特,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保持了乐家老铺的信誉。
  5.分工负责,服务质量上乘
  (1)柜内有两名年龄较大、富有经营管理经验职工当查柜,对所抓汤剂进行查核,加盖本人印章后,包好计算价格,交给顾客。
  (2)外柜一人,负责接待。凡来店顾客,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给予热情接待,并且负责药品咨询。
  (3)设有参茸专柜,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工作。有欲购买者,由内查柜陪同到后柜客厅接待,由专门技术人员一一摆出药品进行介绍。
  6.优质产品。乐仁堂制造各类药酒,用料严格考究。酒选自京东著名的以粮酿制的上好烧酒,预定数千斤,秋后运到,先将酒倒进茶碗少许,用火点烧化验,确认为纯净标准良酒,再转运药房,倾倒酒库大缸内,封好,一年后方可启用。
  用这样的酒炮制的药酒,加上纯正地道药料,经过铜器蒸煮及各种加工后,倒出阴凉澄清,装瓶出售,味正气香,疗效显著。
  (1)茵陈酒。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所以每到正月,乐仁堂便派人到天坛朝阳处采取,晾晒一二天,取回接续泡做酒母。制茵陈酒必须取用一年后的酒母,配料后用酒蒸煮,质色适宜后取出,酒色清亮,绿色正,质纯气香。
  (2)催生兔脑丸。每年先向农民预购数十只兔子,秋后准时如数送到药房,由工人剥头取脑,与早已预备好的原料面合研,再兑细料如麝香等加工成丸,再用生肉皮封存待售,用于催生无不生效。
  (3)阳合解凝膏,如身染有红肿疙瘩,疼痛难忍,若无脓贴上此药可化解病毒。
  由于乐仁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其货真价实的经营信誉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生意红火,在京城乐家老药店中,占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乐佑申还在天津开设了三家分店,意欲与达仁堂比高低。后来又在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河南开封开设了四家分店。另外乐仁堂还建了三个药厂。这样,乐仁堂维持了长达30年之久的鼎盛时期。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执行发展经济扶持工商的政策,乐仁堂又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老店乐仁堂焕发了青春,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经营品种,不仅经营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还经营西药、医疗器械,同时增设了旅游专柜,成为西城一家大型综合性药店。
  1979年5月,为缓和药源紧张的局面,力争满足供应,乐仁堂又恢复了前店后厂,1979年共生产中成药63种,29万丸。1990年增加了新的畅销品种30种。乐仁堂地处西单繁华地区,每日接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顾客。为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药环境,他们于1990年重新装修了店堂。
  (三)千芝堂
  创立时间:明代末年
  现 地 址:崇文门外大街48号
  特色:饮片为主
  千芝堂开设于明代末年,据出版于清乾隆十年(1744年)的老店经营目录记述,当时经营成药十五个门类、六二四种,并有饮片加工、炮制及批发业务。
  光绪七年,吴霭亭将千芝堂盘了过来。吴曾供职太医院,所以一部分产品销往御药房,一部分销往市内大小药房,同时还销往华北、东北及京包铁路沿线。吴霭亭请王子丰担任掌柜,王子丰精明能干,买卖做得很有起色。1900年庚子事变时,王子丰低价收购有钱人手里的贵重药材,战乱后物价回稳,千芝堂赚了大钱。后来王子丰与吴霭亭产生矛盾,王子丰出走,酬资在崇文门外开办庆仁堂参茸庄。
  千芝堂自王子丰走后,请吴受臣打理,吴受臣也很善于经营,1915年在珠市口南开办了南山堂药铺,后在阜成门大街开办琪卉堂药铺。
  千芝堂主要品种有活络丹、舒络丹、三黄宝蜡丸、虎骨酒、虎骨膏等。特色品种京制法半夏,通过安国药市行销全国。
  清末民国以来,千芝堂经营范围除门市外还设有后柜批发和蒙藏药品专柜,并培养蒙藏语人员以便接待顾客。由于千芝堂的中药成本低、价格廉、疗效好,很受患者欢迎。随后吴振声相继开设一些分号,使千芝堂逐步发展成为二十余家的联营店堂。
  解放后,由于国家对千芝堂老字号的重视和扶持,使千芝堂药店生意日见红火,特别是保持了饮片为主的经营特色。在计划经济时期,药品和其它商品一样,经常发生短缺某一种成药(或饮片)的情况,而千芝堂以饮片齐全闻名北京城,抓草药到千芝堂已成为北京人的共识。
  八十年代千芝堂药店成为市药材公司供应中央首长和使馆外宾特供商品的专供点。经营范围和品种都有所增加,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中成药、中药饮片、来料加工等服务项目的大药店。到1990年,千芝堂经营品种达到两千多种。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