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宋朝历史

宋朝历史

辽代钱币的介绍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辽代在钱币方面,他们最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自产铜自铸币,仍以汉文为钱文。所铸货币多不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族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辽代铸钱早期受五代影响,后期受宋钱影响较大,多是小平钱,铸量较少,制作多粗糙,钱文多为汉文,书体隶兼八分,没有对子钱,辽钱中“天显通宝”、“会同通宝”、“保宁通宝”十分罕见。
  会同通宝
  天显通宝
  保宁通宝
  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这些钱流传极少。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
  契丹辽代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优秀货币文化遗产,所铸钱币保持了中原的铸造方法、形制特徽(方孔圆钱)和以纯文字为钱文标志等根本品性,而且行用钱采用唐代“宝钱制”,同时柔和契丹民族传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辽代钱币。契丹辽钱在《辽史》中仅载年号钱八种,其中还有两种(乾亨、太平)迄今未见真品,宋时谱录所载亦不多。后世经过出土考定或经泉家学者研究达成共识认定的契丹辽钱比史籍所载多出许多倍。
  补充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一个叫耶律阿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辽与北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发祥于潢水、土河流域(经赤峰市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附近)公元十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称帝,仿照中原汉族封建王朝体制,建立了以契丹族为主体的、统治中国北方的契丹王朝,雄据五京,幅员万里,历九帝210余年,辽在中国北部存在了两百多年后,公元1125年被完颜阿骨打率领的金军所灭。
  在钱币方面,契丹辽代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优秀货币文化遗产,所铸钱币保持了中原的铸造方法、形制特徽(方孔圆钱)和以纯文字为钱文标志等根本品性,而且行用钱采用唐代“宝钱制”,同时柔和契丹民族传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辽代钱币。
  契丹辽钱在《辽史》中仅载年号钱八种,其中还有两种(乾亨、太平)迄今未见真品,宋时谱录所载亦不多。后世经过出土考定或经泉家学者研究达成共识认定的契丹辽钱比史籍所载多出许多倍。
  1 天朝万顺 1977年辽代上京遗址出土
  这是一枚契丹文大钱,释文为“天朝万顺”,也叫“天朝万岁”。该钱币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据考证,为耶律阿保机建国前(907年)铸。
  2 开丹圣宝
  辽太祖阿保机建契丹国前后铸,时限约在916年左右。“开丹”义“开创契丹”或“契丹开国”,含自祝自勉之意。“开丹圣宝”四字直读,体分二式:一式行楷,笔画拙朴具辽钱文风,制作粗犷,一式正楷,字形端庄,制作工整。两钱均为小平,径2.4厘米,重约2.7克左右,皆光背无文。开丹圣宝不太难见。然古今泉家有释为北宋厌胜钱,亦有疑为术士炼丹之祝语钱者,今姑存疑。
  3 通行泉货
  早期辽钱。1081年内蒙林西县(辽上京附近)又出土一枚,更确证为辽钱无疑。因其未用年号而援五代南唐“永通泉货”例,且书隶体,可推为太祖阿保机(916—926年)时代或其前,后所铸。“通行泉货”四字旋读,拙朴富辽钱风,仅见数品而版式不一,有大“通”小“通”之别,亦有光背或背上仰月之分。径2.3厘米,重4.4克。钱体浑厚,色泽淳古,为古泉中大珍之品。旧谱常刊为“通行泉宝”,误。
  4 天显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八日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中国历代货币》所载一品亦伪)。
  5 天禄通宝
  “天禄”是辽世宗耶律阮在公元九四七年用的年号,共四年。
  在巴林右旗上石匠出土的一批辽代窖藏古铜钱中,有一枚“天禄通宝”铜钱。铜质小平钱至今仅发现四五枚,钱文有细别,有数种版别,属我国古钱中大珍级大名誉品。巴林右旗出土的这枚“天禄通宝”铜钱,就是此时所铸的年号钱。此钱在《辽史》食货中没有记载。这一次在辽上京附近出土之后,经学术界考证,已确认为辽钱无疑。这次发现的国内外已知仅存的一枚稀世孤品,确为国之珍宝。
  6 保宁通宝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7 清宁通宝
  辽国道宗皇帝清宁年间(公元1055-1064)铸造。文字粗糙,仅在北地流通,今已少见。
  钱文“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通”字“甬”头为“丷”,制作亦较粗疏,想为清宁后期所出。径2.2~2.4厘米,重2.7~3.4克。此钱传世较多,历年均有出土,系“道宗五泉”之班首。又,世存一枚当十“清宁元宝”大钱,文字壮美具魏风,然其真伪容考。另有一枚“清宁二年”大钱,面文环书旋读,仅见孤品;联系1972年辽墓出土“大康六年”殉葬瘗(音义)钱,更究“清宁二年”文字风格,当为辽代殉葬瘗钱,而非正用品无疑。
  8 天赞通宝
  大辽国天赞元年(公元922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铸“天赞通宝”小平铜钱。1944年,苏州卢氏曾以铜价购得一批古钱,内有一枚“天赞通宝”钱,重3.5克,此钱后迭经马定祥,孙鼎收藏,现存上海博物馆。上博还藏有一枚“天赞通宝”,重3.5克,文字清晰,品相极佳,为辽钱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通”字“之”部不带点捺,向上撩扬,有行草书的意味,钱币界称之为“虎尾通”。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收藏家武玉辉在沈阳收得1枚生坑“天赞通宝”,表面呈厌白锈,锈迹透骨,重2.85克,背上有仰月纹。1994年,内蒙古林西县古林坝村村民在挖水渠时挖出窖藏古钱2万余枚,内有“天赞通宝”钱1枚,重4.9克,钱币铜质发红,锈迹斑斓,背穿上亦见有仰月纹。此外,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亦藏有“天赞通宝”钱,背穿上也有仰月纹。列入中国古泉五十名珍。本泉痴藏有一美品此泉,锈色喜人,为虎尾通。其直径24毫米,厚1.7毫米,穿口6.5毫米,重4.8克,应是天赞年早期铸币,光背。
  9 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縖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板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辰星,无需赘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10 统和元宝
  现有小字版、大字广穿版、背星月几种。均传世稀少。辽圣宗统和时(983年——1012年)铸“统和元宝”,钱风为之一变。
  11 重熙通宝
  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年)所铸。“重熙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2.7~3.4克。重熙钱传世稍丰,且不断有小批量出土.已见版式较多,钱文有大字、小字之别,“通”字又有“隶通”(走之从“?”)“楷通”(走之从“辶”)之分。其间“隶通”较少,大字钱尤少。重熙通宝的铸行是辽钱史上一座分水岭:重熙前出钱甚少,此后辽钱便逐代丰富起来。币值稳定,“斗粟六钱”。今已不多见。
  12 咸雍通宝
  铸量不大,仅在北地流通,今存世不多,比较少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1065—1074年)铸。铜质红软,制作浑朴。面文“咸雍通宝”四字旋读,楷中蕴隶,布局匀称,辽钱古拙气韵甚浓。钱体有大、小样之别,径2.4~2.7厘米,重2.7~3.6克,光背无文。咸雍通宝于辽钱中传世最丰,求之不难。旧谱中有关“折二”、“折三”钱之说似甚可疑:“折二”或为小平大样;而“折三”大钱究其真伪恐有待进一步考订。
  13 大康通宝
  钱文粗疏,制作不精,如今已经比较少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通宝”四字楷书,然隶味犹存,旋读;光背无文。径2.3~2.4厘米,重2.7~3.5克,版式变化较多,然无论制作、文字,通宝钱均较元宝钱工整匀称,少数钱堪称佳美。大康通宝传世甚丰,辽故地每有出土。又,1972年吉林辽墓出土“大康六年”(1080年)瘗(音义)钱一品,制作精整,至为珍奇,且可与“清宁二年”瘗钱互为印证。
  14 大安元宝
  版别较多。有一种“安”字狭长,称长字大安。又有细字,小样等不同版别。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1085—1094年)所铸。“大安元宝”四字楷,隶兼备,一般“大安”二字为楷书,“元宝”二字存隶笔。面文旋读,光背无文,时见错范。钱体大小厚薄有变,径2.3~2.4厘米,重2.7~3.9克。制作较工,文字清晰,常见版式有两种:一为“短安”型,“安”与其余三字长短相仿,一为“长安”型,“安”字相当“短安”之二倍,一目了然。传世“短安”钱多于“长安”钱,然与咸雍通宝均为存世辽钱中之最丰盛者。
  15 寿昌元宝
  比较少见,有“元”字左挑者极其罕见。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年间(1095—1100年)铸,为道宗五泉之最后一品。此钱制作粗劣,因文字漶漫不清,《辽史》及旧泉谱上曾误载为“寿隆元宝”。面文“寿昌元宝”四字楷书,旋读,以阔缘长“昌”者少见;光背无文,然可见错范或八角菱花穿者。径2.3厘米,重2.7~3.9克。寿昌钱在辽故地时有出土,然与大康元宝一样,同为辽钱中品相最差者。
  16 天庆元宝
  辽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铸造。有光背小平钱。今不多见。有“大辽天庆”折十大钱,制作精美,存世仅有2品,珍罕无定价。
  辽太祖阿保机建契丹国前后铸,时限约在916年左右。“开丹”义“开创契丹”或“契丹开国”,含自祝自勉之意。“开丹圣宝”四字直读,体分二式:一式行楷,笔画拙朴具辽钱文风,制作粗犷,一式正楷,字形端庄,制作工整。两钱均为小平,径2.4厘米,重约2.7克左右,皆光背无文。开丹圣宝不太难见。然古今泉家有释为北宋厌胜钱,亦有疑为术士炼丹之祝语钱者,今姑存疑。
  3 通行泉货
  早期辽钱。1081年内蒙林西县(辽上京附近)又出土一枚,更确证为辽钱无疑。因其未用年号而援五代南唐“永通泉货”例,且书隶体,可推为太祖阿保机(916—926年)时代或其前,后所铸。“通行泉货”四字旋读,拙朴富辽钱风,仅见数品而版式不一,有大“通”小“通”之别,亦有光背或背上仰月之分。径2.3厘米,重4.4克。钱体浑厚,色泽淳古,为古泉中大珍之品。旧谱常刊为“通行泉宝”,误。
  4 天显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八日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中国历代货币》所载一品亦伪)。
  5 天禄通宝
  “天禄”是辽世宗耶律阮在公元九四七年用的年号,共四年。
  在巴林右旗上石匠出土的一批辽代窖藏古铜钱中,有一枚“天禄通宝”铜钱。铜质小平钱至今仅发现四五枚,钱文有细别,有数种版别,属我国古钱中大珍级大名誉品。巴林右旗出土的这枚“天禄通宝”铜钱,就是此时所铸的年号钱。此钱在《辽史》食货中没有记载。这一次在辽上京附近出土之后,经学术界考证,已确认为辽钱无疑。这次发现的国内外已知仅存的一枚稀世孤品,确为国之珍宝。
  6 保宁通宝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7 清宁通宝
  辽国道宗皇帝清宁年间(公元1055-1064)铸造。文字粗糙,仅在北地流通,今已少见。
  钱文“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通”字“甬”头为“丷”,制作亦较粗疏,想为清宁后期所出。径2.2~2.4厘米,重2.7~3.4克。此钱传世较多,历年均有出土,系“道宗五泉”之班首。又,世存一枚当十“清宁元宝”大钱,文字壮美具魏风,然其真伪容考。另有一枚“清宁二年”大钱,面文环书旋读,仅见孤品;联系1972年辽墓出土“大康六年”殉葬瘗(音义)钱,更究“清宁二年”文字风格,当为辽代殉葬瘗钱,而非正用品无疑。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