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三国历史

三国历史

历史上的刘备之三:鼎足三分时期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7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三)鼎足三分时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基本统一北方的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嗣子刘琮投降。刘备逃往江陵,自愿跟随刘备的“琮左右及荆州人”达到十几万。曹操亲自带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大获其人众辎重”。刘备逃往江夏,和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会合。派遣诸葛亮和孙权结盟。孙权派周瑜、程普率军三万协助刘备抵抗曹操。

双方在赤壁相遇,此时曹军爆发疾疫,战斗力大减。周瑜又派黄盖诈降,火烧曹军战船。曹操自己烧掉其余战船,撤回北方。刘备、周瑜一直追到南郡,合力攻击留守江陵的曹仁。经过一年多猛攻,拿下了南郡。刘备分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又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刘备又向孙权求取南郡,孙权为了减轻曹操的军事压力,答应了刘备。此时刘备虽然实力渐增,但是他占领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而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处境依然十分困难。所以谋士庞统曾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诸葛亮后来谈到这时的情况也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假若他不向西发展,取得“天府之土”的益州,依然很难维持住独立的局面。

这时,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帮助消灭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取得了刘璋部下张松和法正的支持,顺利进入益州,后来因为张松被杀而与刘璋反目,争夺益州。刘璋的部下或战败或投降,又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张飞等参与作战,刘璋投降,刘备占领益州。

刘备取得了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益州,便进可以攻,退可以受,应付裕如,正如诸葛亮所说“翻然翱翔,不可复制”。所以我们说,刘备取得荆州,是三国鼎立局面确立之始。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刘备进攻已经被曹操夺取的汉中,和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邰展开激战。第二年四月,夏侯渊战败被杀,曹操亲自来救。刘备坚守不战,过了两个月,曹军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粮云因为困难,曹操于是退回长安,刘备取得了汉中。

刘备先已派宜都太守孟达进攻房陵,又派养子刘封从汉中下统孟达军,与孟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

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留魏延都督汉中,自己还军成都。

这时是刘备势力发展的高峰期。汉中的取得,证明刘备有抵御曹操南下,从而保卫自己三分基业的能力。刘备之所以能从屡遭挫折中脱颖而出,与魏吴鼎足而立,不能不说是他善于访才用人的结果。除了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的事,为众所熟知以外,刘备其他用人的事例也值得一提。

被喻为“凤雏”的庞统,原来没有得到刘备的赏识,后经鲁肃和诸葛亮推荐,刘备和他进行了长谈,发现他确有见识,立即提拔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在攻取益州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卓著功劳。可惜他在率终攻打雒城时,中箭身亡。刘备极为“痛惜,言则流涕。”

法正在攻降刘璋和夺取汉中时,更立有大功。刘备得益州后,“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死后。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陈寿在《蜀书·庞统法正传》评语中,把庞统比作荀彧,法正比作程昱、郭嘉,就充分说明了二人在刘备建立三分基业中所起的作用。

在随从刘备入蜀后的各次战役中,得到刘备赏识和提拔的武将有黄忠、魏延等。黄忠在攻取益州时“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在汉中进攻夏侯渊时,“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刘备为汉中王时,提拔黄忠为后将军,与宿将关羽、张飞、马超等齐位。魏延在刚入蜀时还是普通士卒,由于屡立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当刘备要挑选一员大将镇守汉中时,众人都以为必定会选上张飞,张飞也以为非己莫属。可是到宣布时却是魏延,“一军尽惊”。

刘备之所以不用张飞,是因为他早已洞悉张飞的弱点,“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常常告诫他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后来张飞果然被帐下将张达、范强所杀,说明刘备有知人料事之明。至于魏延,史称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以后成为蜀汉著名将领。但魏延也有严重缺点,“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当然,刘备在十,魏延资历尚浅,骄气尚未暴露出来,刘备当时不可能对他看得十分透彻。并且,一个人也不可能全无缺点,舍短用长,历来是善于用人的君主的一致做法。

刘备之所以不用张飞,是因为他早已洞悉张飞的弱点,“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常常告诫他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后来张飞果然被帐下将张达、范强所杀,说明刘备有知人料事之明。至于魏延,史称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以后成为蜀汉著名将领。但魏延也有严重缺点,“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当然,刘备在十,魏延资历尚浅,骄气尚未暴露出来,刘备当时不可能对他看得十分透彻。并且,一个人也不可能全无缺点,舍短用长,历来是善于用人的君主的一致做法。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